熱依拉古麗·阿布德哈勒克
摘要: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yè)中的推廣與應用下,傳統(tǒng)教學管理中的不足更加顯著。為了改變這一發(fā)展現(xiàn)狀,使小學科學教學管理成效得到有效的改善與優(yōu)化,筆者進行了幾點研究,以期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的預期價值,提升我國基礎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信息技術;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55-01
在素質教育體制以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需要認識到教學改革與管理優(yōu)化的重要性。現(xiàn)階段我國逐漸邁人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符合新時期教學改革的需求,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與管理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需要相關教師給予足夠的重視。
1.在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方式,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難點通過音頻、動畫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但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同時,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將枯燥的科學知識內容轉化為動態(tài)模擬的方式,將小學生難以內化的理論性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簡化的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
2.在教師備課管理中的運用
在以往的教師備課中,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單一備課,或者是一個年級的科學教師組織在一個備課的模式,這種備課的方式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著不足,在這種備課的模式下,教師分工不明確,無法對每一教師的備課成果與進度進行實時監(jiān)督,并且教師備課的資源與信息有限,無法做到信息共享。通過信息技術在教師備課過程中的運用,可以利用網絡信息中豐富的資源,拓展備課內容。信息技術中具有信息共享平臺、溝通平臺,在這個平臺中,所有的教師都可以進行溝通與交流,將備課的成果發(fā)布在平臺中,可以實現(xiàn)信息資源的共享,為其他小學科學教師提供借鑒與思考,以此優(yōu)化小學科學教師的備課管理質量,避免備課拖沓情況的發(fā)生。其次,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師備課管理中的運用可以實現(xiàn)動態(tài)化管理。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材中,教學內容有限,教師在備課中僅僅局限于課本資源,無法在備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資源增加備課內容的新鮮度,從而導致備課質量難以提升。通過信息技術在備課中的實際應用,巧妙的運用電子備案,將在備課中發(fā)現(xiàn)的新鮮元素進行有效的管理,加強管理的動態(tài)化、透明化、全員化、有效性,并且為了提高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的運用價值,滿足時代進步的需求,相關學校應該建立專業(yè)的科研部門,聘請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加大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研究力度,不斷提高教學管理水平。
3.在科學教學管理的運用
對于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從課堂記錄、揚長避短、豐富課堂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3.1 課堂記錄
在科學課堂中,正確地開展一些學科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如何記錄活動的過程有利于以后的研究。在這里我們可以使用信息技術。通常,我們學校會在教室里使用一些小型的移動攝像機進行錄像。它是由科學老師操作的。課程結束后,將視頻作為討論和分析的主要參考。
3.2 揚長補短
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存在差異是一種必然現(xiàn)象,其中有很多專業(yè)性不足的小學科學教師需要教學專業(yè)性的成長與提升,但是在以往的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道路上,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受到時間與地域的限制等,阻礙了小學科學教師專業(yè)化提升。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今夭,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將課堂教學錄像傳播到網絡上,其他教師可以隨時隨地的觀察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實例,從中吸取經驗,學習其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精華之處,做到取長補短,以彌補自身科學教學中的不足,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4.注意事項
4.1 注意合理性
小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其身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不同階段的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規(guī)劃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運用方法。如低年級的學生對抽象的事物理解能力較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科學知識通過動畫、音頻的形式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習。
4.2 注意符合學科特點
各個學科之間存在共性,也存在差異,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模式在學科中的應用都應該以符合科學特點為前提,才能發(fā)揮其真正的價值。信息技術的運用,需要教師認識到科學學科與信息技術之間的主體、客體之間的關系,即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了滿足教學的需求,起到的是輔助的作用。教師需要結合科學科學特點及科學教學管理現(xiàn)狀,制定科學有效的實施方案。將信息技術落實到學科教學、管理、訓練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才能使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與教學管理,實現(xiàn)教學管理的優(yōu)化,提升小學科學基礎教學管理水平。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科學教學中,可以實現(xiàn)教學的動靜結合,畫音結合,為學生提供多重感官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學生在語言認識、理解和運用上更加熟練,為學生創(chuàng)建語言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5.結語
通過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了教師的備課管理及教學管理質量,對于小學科學教學成效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效用,符合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目前,促進了教育行業(yè)的現(xiàn)代化、智能化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淺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J].瞿志堅.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02).
[2]信息技術在生命領域教學中的應用IJl.季衛(wèi)峰.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5).
[3]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J].何美紅.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
[4]信息技術為科學教學注入新的活力[J].王火平,劉玉輝.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6).
[5]趨利避害合理利用——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吳澗石.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