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媛
摘要:所謂手指游戲,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人體器官——手來進行表現(xiàn)、想象、創(chuàng)造,通過手部動作和對應言語去構造情境而開展的游戲活動。手指游戲作為操作性游戲的一種,具有教具現(xiàn)成、簡單易學、有趣好玩的特點。在小班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實施價值。筆者將手指游戲作為小班幼兒穩(wěn)定情緒、訓練語言、鍛煉肌體、開發(fā)智能、合作交流的一種載體,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手指游戲;操作性;小班幼兒;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6-0014-01
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庇螒蜃鳛橛變簣@中對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手指游戲是操作游戲的一種,具有教具現(xiàn)成、簡單易學、有趣好玩的特點,深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青睞,在幼兒學習和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為此,許多幼兒園教師多渠道,多方位的開展手指游戲,運用于生活日常教育教學之中。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能夠提高腦組織內與認知功能有關的化學物質水平,鼓勵和引導孩子增加運動量,對發(fā)育中的大腦確實能產生持久的益智效果,不過手的活動在肢體運動中尤為重要。雖然入手表面積僅占身體表面積的1%,但手在大腦皮層上所占有的運動和感覺代表區(qū)域卻是最大的,它幾乎能達到1/3至1/40經過進化,人的大拇指運動區(qū)在大腦皮層中的面積相當于大腿運動區(qū)的10倍。而入手上有100萬根神經和大腦聯(lián)系在一起,手的高度靈活是和大腦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手的動作對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操作能力及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1.手指游戲的意義
當幼兒雙手活動時,指頭上的神經細胞會隨時將信息傳到大腦。因而加強幼兒手的活動,能開發(fā)大腦潛在機能。也就是說:手的運動越頻繁,思維會變得越敏捷;手指功能越多越精細,越能促進大腦的發(fā)育。
所謂手指游戲,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人體器官——手來進行表現(xiàn)、想象、創(chuàng)造,通過手部動作和對應語言去構造情境而開展的游戲活動。因此,手指游戲能夠使幼兒“游”中強體,“戲”里啟智,它能夠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促進幼兒的情感發(fā)展。
2.借助手指游戲.幫助幼兒快樂成長
2.1 借助游戲,使生活趣味化
幼兒在園時間長達八小時甚至更多,為了滿足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一日生活有趣又有意義,使孩子們樂在其中,這就需要借助于手指游戲。
如組織幼兒洗手時,就可以用“洗手歌”來進行:小小手,真能干,卷起袖子手伸長;打開水,沖一沖,涂涂肥皂抹一抹;搓一搓,洗一洗,手心手背沖干凈;一二三,甩只下,認好毛巾擦擦干。這首兒歌對幼兒洗手有一個很好的引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會自然地念叨。
而另一首手指兒歌:“小不點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巨匠都睡了?!边@首兒歌的語句形象活躍,我把這首兒歌放到了午睡的環(huán)節(jié),幼兒聽著聽著就會靜下來,特別是一些人睡困難的孩子也在輕輕的兒歌聲中不再做小動作了,養(yǎng)成了在睡覺前逐漸安靜的習慣。
2.2 借助游戲,使教學生動化
教學活動應盡可能地游戲化,將教學與手指游戲結合起來,有利于抓住教育時機,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從而促進幼兒的認知發(fā)展。
如小班音樂活動《兩只小鳥》,可以通過手指游戲“兩只小鳥”來完成:兩只小鳥停在小樹上(左手的食指、小指豎起),一只叫叮叮(食指反復彎曲兩次),一只叫咚咚(小指反復彎曲兩次),叮叮飛走了(雙手碰撞,右手食指豎起,左手食指彎曲),咚咚飛走了(雙手碰撞,右手小指豎起,左手小指彎曲),回來吧叮叮(雙手碰撞,右手食指彎曲,左手食指豎起),回來吧咚咚(雙手碰撞,右手小指彎曲,左手小指豎起)。
再如中班數(shù)學活動,也可以通過手指游戲“咕嚕咕嚕”來完成:用手指表示數(shù),練習數(shù)數(shù)?!肮緡9緡#p手做繞毛線狀)變出1,咕嚕咕嚕變出2……咕嚕咕嚕變出s,我會數(shù)數(shù)啦!”隨著孩子們的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可以慢慢加到10,并減少準備時間,加快速度,從而提高數(shù)數(shù)能力及小手的靈活性。
2.3 借助游戲,使行為文明化
如“兩只小猴子”,模仿兩只小猴子打鬧,摔破頭,醫(yī)生處理及接受教育的整個過程,孩子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明自了道理,減少了說教。附:兩只小猴子(左手拳頭,右手拳頭),淘氣又頑皮,互相打又鬧(兩只拳頭互相攻擊),“啪”的摔下地(拍一下手再攤開來),一個破了頭(摸摸頭),一個擦了皮(摸摸皮膚)。奶奶打電話(做打電話狀),連忙叫醫(yī)生,醫(yī)生包包好(做包扎狀),批評小猴子:小猴子小猴子,以后不許再頑皮。
2.4 借助游戲,使交往主動化
如:大拇指是爸爸,爸爸開汽車,嘀嘀嘀(雙手大拇指單獨伸出來,向下按喇叭)食指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刷刷刷(雙手食指單獨伸出來,做搓衣服的動作)中指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雙手半曲伸出來,向上做投籃動作)無名指姐姐,姐姐在跳舞,啦啦啦(雙手一高一低做手腕花動作)小小指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雙手小指單獨伸出來,做敲小鼓動作)
2.s借助游戲,使民謠代代傳
傳統(tǒng)民謠是中華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生活在多元文化沖突中的現(xiàn)代幼兒喜歡民謠,樂咱民謠,可以將有趣的手指游戲與民謠結合起來,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民謠,獲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發(fā)展。
如游戲:這是一個大木桶,(左手掌彎曲成筒狀)桶上有個蓋,(右手平蓋于左手上)蓋上有個孔,(食指與中指稍分開)讓我看看是什么,(將眼睛對準右手孔,向里看)原來躲著毛毛蟲。(左手食指穿過右手食指與中指間,做蠕動狀)
手指游戲內容生動具體,形式活撥輕松,可以一邊游戲一邊吟唱,深受幼兒的喜愛。手指游戲通過兒童的言語和手部動作構造了一個游戲情境,創(chuàng)造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氛圍,配上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溜、說唱等,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充滿情趣的天地。既提高了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力和感受性,又拓展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想象表現(xiàn)力。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資源,手指游戲具有便捷、簡樸、輕巧、靈動的特點,可以帶給幼兒獨特的體驗和智慧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