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式課堂教學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英語學科能力、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夠在實踐中應用和創(chuàng)新。在核心素養(yǎng)的倡導下,體驗式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更突顯出來,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生為本”,提高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本文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出發(fā),分析了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侯愛芳,山東省威海市文登經濟開發(fā)區(qū)小學。
隨著課程改革在小學的不斷推動與落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更加重視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輸,學生很難有機會參與到主動思考與探究中,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各項素質能力無法得到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剛開始正式進入系統(tǒng)的英語學習,如果教師仍然固守著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根據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與能力進行方法革新,將不利于小學生未來長遠的學習發(fā)展。因此,對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的研究與實踐具有現(xiàn)實價值與長遠意義。
一、核心素養(yǎng)概述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是“培養(yǎng)人的全面發(fā)展”,具體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方面,三者互相促進和補充,綜合作用于人的發(fā)展與實踐。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更側重于對學生學習能力與習慣、人文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精神、健康生活以及實踐應用六個方面的培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的倡導下,小學英語教學更重視“以生為本”的基本原則,并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創(chuàng)新,使學生六個方面的能力都能被充分激發(fā)與培養(yǎng),才能將核心素養(yǎng)有效滲透于教學活動中,達到育人的目的。
二、體驗式英語教學方法論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能夠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參與、學習與感悟。體驗式教學模式在英語中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景再現(xiàn)、角色扮演、視聽賞析、合作探究以及游戲互動。在實施過程中又具體分為四個步驟,分別是體驗、觀察、思考、實踐。首先,在體驗階段,學生能夠通過情景體驗建立對知識的初步認識,提升對知識內容的探究興趣;其次,在觀察階段,學生可以充分調動感官進行觀察和思考;再次,在思考階段,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具有邏輯性的整理;最后,在實踐階段,學生能夠將思考后的知識進行輸出,通過實踐應用去檢驗。教師在進行體驗式英語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以及具有目的性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互動體驗中,敢于表達,學有所獲。從以上四個階段可以看出,體驗式英語教學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yǎng)學習能力提供了實踐路徑,具有可行性。
三、體驗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1.在沉浸式英語環(huán)境中體驗。小學生由于長期在母語環(huán)境中熏陶,很容易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全英式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使學生的語言潛能通過反復的聽覺刺激被激發(fā)。小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需要借助于外部環(huán)境才能得到充分開發(fā)。教師在開始創(chuàng)建沉浸式英語環(huán)境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簡單的英語聽力素材,課堂用語可以由部分英語慢慢過渡到全英式的交流,使學生能夠在聽力素材和教師口語的熏陶中建立語感和理解能力,才能為有效輸出打好基礎。同時,通過沉浸式的英語環(huán)境能夠增加學生對英語的熟悉感,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以外研版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冊《I’m Sam》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先和學生用英語打招呼并做個自我介紹,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適當進行漢語翻譯,緊接著教師要結合動作進行英語課堂用語的示范,例如“hands up, sit down,stand up”等,讓學生能夠理解并學會與教師的互動方式。接下來,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段外國小朋友互相打招呼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進行逐句模仿與合作練習。課堂最后可以播放《hello,hello》歌曲讓學生配合動作進行學習和表演。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應用聽力材料的難度,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分別穿插音頻、視頻或者英文歌曲訓練學生的聽力,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常用的英語表達方法,在模仿中有效輸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鼓勵,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互動小游戲中體驗。小學生喜歡在游戲互動中學習,英語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將教材中的內容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學習到的內容進行輸出,將語言與特定的情景進行聯(lián)系,這樣在生活中遇到相同的語境就可以脫口而出的說英語了。以外研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英語《I like football》一課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練習完課本listen and say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在學生熟練掌握句式表達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談論愛好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和模仿,然后模擬視頻中的情景,讓學生兩兩一組進行表演。此外,教師要運用好英語第二課堂,給學生布置英語趣味配音和情景劇表演比賽,英語趣配音app上有很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迪士尼動畫就是很好的配音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進行配音,課上教師將優(yōu)秀學生作品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更加熱愛英語表達。
3.在問題和實物的引導下體驗。實物和問題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思考中鍛煉思維能力,并且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借助與實物和問題進行有效互動。問題引導可以用在課堂導入部分,可以設置在音頻和視頻導入之前,也可以作為新課的開頭,目的是為了引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思考,為學生能夠高效學習后面的內容奠定思想基礎。實物可以增加情景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和互動性,激發(fā)學生對課程的探究欲望。以外研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英語《Does Lingling like oranges?》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香蕉、蘋果、冰激凌(道具)、牛奶,在課堂導入部分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客廳的圖片,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When your friend come to your home,what do you say?”,通過問題引出課堂內容,并通過實物讓學生一邊表達一邊表演,將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機聯(lián)系,增加了互動的趣味性。
4.在故事創(chuàng)編中體驗。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還能夠提升英語寫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通常情況下,這種體驗方法可以應用于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將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是作者,在主動思考和創(chuàng)編中提升思維能力以及對語言的有效輸出水平。以外研版小學四年級下冊《Will you take your kite?》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一個故事制作成圖文并茂的課件,并用于之前學過的表達方法以及本節(jié)課的“be going to”句式。學生在學習完本課內容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故事仿寫和續(xù)寫。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熱情,使學生的個性能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品質,需要教師轉變角色,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以及認知特點創(chuàng)新出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游戲、問題引導以及故事創(chuàng)編等方法使學生聽力與表達,理解與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體驗和互動中學會合作。
參考文獻:
[1]沈曉霞.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18(8):159-159.
[2]田仁祥.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踐探索[J].好家長, 2018(12):102-102.
[3]周潔.“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解析[J].教師,2017(6):91-91.
[4]趙麗娟.芻議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校園英語, 2017(39):190-190.
[5]趙樹芝.基于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研究[J]. 都市家教月刊,2017(3):26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