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萍
摘要:《城南舊事》借助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展開回憶,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惠安館”章節(jié)的品讀,可以抓住雞毛撣子、大門等物象,探究惠安館中秀貞、妞兒性格和命運形成的根源。
關(guān)鍵詞:物象《城南舊事》惠安館
一頭齊眉的短發(fā),一雙靈動的明眸,一身民國孩童裝束,這便是《城南舊事》中英子的形象。作者林海音以20世紀(jì)20年代的老北京生活為背景,依托自己7—13歲的經(jīng)歷,站在兒童視角,以細(xì)膩的筆觸描摹成人世界的悲喜,以懷舊的情感基調(diào)展現(xiàn)不同人物的性格形象。整部小說在情節(jié)推進(jìn)中,有童真趣事,有兄弟親情,有沖破舊社會家庭樊籠的女性抗?fàn)?,也有面對人世凄苦的困惑思索?/p>
朱永新教授在《城南舊事》代序中寫道:“對名著閱讀既不做簡單的呈現(xiàn),又不將名著閱讀庸俗化和功利化,而是在認(rèn)真理解原著本意的基礎(chǔ)上,從主題對品質(zhì)的角度,緊扣價值觀閱讀的宗旨,使閱讀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讀這部名著,應(yīng)當(dāng)慢慢看,細(xì)細(xì)品,關(guān)注細(xì)節(jié),留意物象。
在“惠安館”章節(jié)中,筆者主抓雞毛撣子和大門這兩個物象進(jìn)行解讀,引領(lǐng)學(xué)生走進(jìn)物象的“小我”世界,獲取精神的滋養(yǎng)、靈魂的滌蕩。
一、雞毛撣子
《城南舊事》的開篇即從“清晨,宋媽拿著雞毛撣子,開始一天的清掃”寫起。文章這樣寫道:“……我醒了……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里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被來蒙住臉,是怕塵埃把我嗆得咳嗽?!睂τ诔扇硕裕@是和以往一樣平凡而又忙碌的一天。對于孩子而言,睜開眼看到的世界是這樣單純美好:“窗外很明亮,干禿的樹枝上落著幾只不怕冷的小鳥。我在想,什么時候那樹上才能長滿葉子呢?”從小鳥一下子躍到樹葉,這是對春的渴望,還是對生機活力的渴望?孩子的心理世界永遠(yuǎn)和成人不同。
因為內(nèi)心純凈,所以,孩子眼中折射出的世界,充滿繽紛、美麗的色彩,是值得去探索的世界。成人則需要撣拭心靈的灰塵,借此書的閱讀之旅,去尋覓一點思考和感悟。
寫此小說時,林海音已步入中年,帶著對往事的回顧,對人事的感慨,她定會思考:以怎樣的模式開頭更好?用人物形象特征描寫開篇,以對話開頭,以人物內(nèi)心獨白直接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或以自然景物描寫開頭?……最終,林海音選擇從那個蟄伏在心角的影像——某個清晨的打掃開始,物象“雞毛撣子”高揚在陽光的塵埃里,成為寄托作者情感的意象。
小說后面又一次出現(xiàn)了“雞毛撣子”。第二天早晨,妞兒找英子,兩人在西廂房蹲下來看小油雞,兩人摸著小油雞,英子發(fā)現(xiàn)妞兒手腕上有青色傷痕——
妞兒笑了笑,手伸過來摟著我的脖子,我的手也伸過去摟住她的。但當(dāng)我捏住她的肩頭,她輕喊了一聲:“痛!痛!”
我的手連忙松開,她又皺著眉說:“連這兒都給我抽腫了!”
“什么抽的?”
“撣子。”停了一下她又說,“我爸,還有我媽,他們……”但她頓住不說了。
這時,撣子已經(jīng)成為對妞兒懲罰、虐待的工具,由此衍生出對妞兒的悲劇性命運的探究。
小說中,英子第一次遇到妞兒是在油鹽店,當(dāng)時又買醬、又買醋、又買蔥的妞兒,遭到了店員的逗趣,要求妞兒唱一段才能走。換作現(xiàn)代孩子,可以理直氣壯地離開,也可以扯開嗓子一展歌喉。但,我們看妞兒的反應(yīng):“眼里含著淚,手搖晃著,醋都要灑了?!闭f明妞兒內(nèi)心感到屈辱和悲憤??梢?,當(dāng)時唱戲是一個帶有屈辱性質(zhì),沒有自尊和社會地位的職業(yè)。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成年人用這一方式來逗弄孩子,這和魯迅筆下《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喝酒者對孔乙己的嘲弄沒什么兩樣。讀書人孔乙己尚可用那一身長衫以示清高,但一生下來即被撿拾收養(yǎng)的妞兒又有什么值得標(biāo)榜的資本?所以,她不敢得罪任何人,包括本就是底層人的小店店員。于是,隱忍成了她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最典型的個性形象。
個性的形成與長期生存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英國倫敦大學(xué)研究人員曾研究得出:5—6歲前的幼兒遭受精神、肉體虐待,更易在個性上呈現(xiàn)焦躁、疑慮、驚懼、抑郁等外在特征。妞兒隱忍個性的形成,與之生存的環(huán)境有極大的關(guān)系。我們來看妞兒與英子的兩次對話:
1.“我媽也擰我,她倒不管我出來的事。爸爸也打她。打了她,她就擰我,說是我害的?!?/p>
2.“小英子,我現(xiàn)在上天橋唱戲去了,圍一圈子人聽,唱完了我就捧著個小籮筐跟人要錢,一要錢人都溜了,回來我爸爸就揍我!他說,給錢的都是你爺爺,你得擺個笑臉兒,瞧你這份兒喪!說著他就拿棍子掄我。”
從兩個孩子天真單純的對話中,我們看到妞兒沒有享受到這一年齡的孩子應(yīng)有的父愛母愛,反而是毆打、擰掐……而英子呢?請看:
1.停一下媽媽又說,“要不是親生的,我能這么疼你嗎?像你這么鬧,早打扁了你了?!?/p>
2.“英子一生下來,就給她爸爸慣的,一不舒服,爸爸就抱著睡?!?/p>
“撣子”撣去了英子屋內(nèi)窗臺以及小床上的塵埃,從她一睜眼,就為她帶去一個明亮而幸福的世界,而妞兒則永遠(yuǎn)生活在“撣子”抽打的驚懼里。
我們不得不說,物象“撣子”兩次看似無意、實則有意的出現(xiàn),帶出了不同人物命運的對比,帶出了妞兒隱忍性格形成的根因,也帶出了妞兒悲劇命運走向的暗示。物象“撣子”,傳遞著作者內(nèi)心的祈愿:愿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也傳遞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這個時代,世間的塵埃豈是這小小撣子能撣除干凈的啊!
二、大門
在《中國文化象征詞典》中,“門”象征家庭。傳說,夏至日,人們閉門不出,是為了避開屋外常出沒的妖魔,同時,人們還會在門上安放獅頭金屬圓盤以避驅(qū)??梢?,遠(yuǎn)古時,門就已成為人們驅(qū)擋災(zāi)禍的屏障。門是一個家中最有意義的部分,是入口,是界限,門內(nèi)安全,門外危險。出入一扇門,就意味著出入一個有著不同情形、不同意識形態(tài)、不同經(jīng)驗與視角的空間?;莅拆^的大門是這樣的:
1.惠安館在我們這條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層石臺階上去,就是兩扇大黑門凹進(jìn)去,門上橫著一塊匾。
2.經(jīng)過惠安館,我向里面看了一下,黑門大開著,門道里有一個煤球爐子。
惠安館,是專門為來自惠安這個地方的人開的廉價旅館。它是英子居住胡同里最靠前的一家?;莅拆^的門,黑色、很大,似乎代表著一種嚴(yán)肅和壓抑。門內(nèi),寄居過大學(xué)生司康;門外,站著美麗善良的悲劇女性——秀貞。走進(jìn)門,守候一段無望的愛情和困鎖身心的家庭;走出門,尋找自己渴望的幸福生活。于是,門成為一種象征。
我們不妨從物象“門”入手,開啟對秀貞悲劇命運根源的探究。
清瘦、勤快、有著一條大黑油辮子,充滿少女朝氣的秀貞,有著所有這個年齡女子特有的青春美。文中這樣描述:
秀貞的臉這時粉嘟嘟的了,鼻頭兩邊也抹了灰土,鼻子尖和嘴唇上邊滲著小小的汗珠,這樣的臉看起來真好看。
這樣美麗的女子,命運卻十分悲慘,梳理“惠安館”一章節(jié),其悲慘有:(1)被司康拋棄;(2)孩子剛生下,便被家人扔到皇城根底下;(3)遭受打擊后常神志不清;(4)與女兒相認(rèn)后,帶女兒尋夫途中,被火車碾死。
物象“惠安館黑色大門”,穿插在其悲慘命運逐步呈現(xiàn)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多次出現(xiàn),暗示著情節(jié)的推進(jìn)、人物命運的變化:
1.我輕輕推開跨院門進(jìn)去,小小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知道什么樹,已經(jīng)長了小小的綠葉子了。院角地上是干枯的落葉,有的爛了。
2.小跨院里只有這么兩間小房,門一推吱吱扭扭的一串尖響,那聲音不好聽,好像有一根刺扎在人心上。從太陽地里走進(jìn)這陰暗的屋里來,怪涼的。外屋里,整整齊齊地擺著書桌,椅子,書架,上面滿是灰土。
推開門,這里有樹,月夜納涼人依靠,但是,秀貞的依靠——司康卻已離去?,F(xiàn)在,樹下是干枯落葉,有的爛了,秀貞瘋魔病情常發(fā),又怎有意留心打掃?
再推門,這里有書,書頁懶翻倦拂塵,但此刻,秀貞又怎會有心思去細(xì)細(xì)抹擦每日落下的塵埃?
秀貞的悲劇根源在社會,在周圍人對封建禮教和社會輿論的畏懼。所以,父母能狠心扔掉秀貞的孩子,鄰居能漠然站在秀貞父母一方,對他們?nèi)拥艉⒆拥淖龇ú坏珱]有譴責(zé),反而深表同情。
秀貞的悲劇根源也在自身,司康離開惠安館后,就再沒回來。那么,司康為何沒有回來?他是無情人,還是有情郎?我們只能通過秀貞的敘述揣測:
1.“他跟我媽說,放心,他回家賣了山底下的白薯地,就到北京來娶我?!?/p>
2.“他就舍不得讓我這個北邊人去吃那個苦頭兒……”
從這兩處描述中可以看出,秀貞在內(nèi)心始終認(rèn)為司康對其一往情深。這個善良女子給了異地求學(xué)的大學(xué)生司康最無私熱情的幫助。但她缺少的,恰恰是對兩人現(xiàn)實條件差距的清醒認(rèn)識:(1)家境的差距;(2)文化的差異;(3)個性的不同。
1.“他說,你是個孝女,我也是個孝子,萬一我母親扣住了我,不許我再到北京來了呢?”
2.“他走的那天,天兒多好,他提著那口箱子,都沒敢多看我,他的同鄉(xiāng)同學(xué),有幾個送他到門口兒的,所以他就沒好再跟我說什么?!?/p>
從這兩處又可以看出,司康孝順母親,且性格怯懦。礙于文化人的面子,在同等文化水平的大學(xué)生同鄉(xiāng)面前,他最終選擇逃避,離別之時,都不敢多看秀貞一眼。這一舉動,為他后來再未去京尋秀貞、秀貞苦等多年的悲劇情節(jié)埋下伏筆。
惠安館的門墻前,從此多了一個時而清醒、時而瘋魔的女人。陽光下,她在看來往的每一個行人,看其中有無所盼之人司康,有無脖子后帶著青色胎記的女兒小桂子。直到她在英子的幫助下,終于與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妞兒相認(rèn),最終,決定走出惠安館的大門,去尋找司康:
1.我從來沒有黑天以后來這里,推開跨院的門,吱扭扭地一聲響,像用一根針劃過我的心,怎么那么不舒服!
2.走出惠安館的大門,街上漆黑一片,秀貞雖然提著箱子拉著妞兒,但是她們竟走得那樣快,秀貞還直說:
“快走,快走,趕不上火車了?!?/p>
魯迅曾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過:“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毙阖懞玩鹤罱K急急趕去,迎來的不是一家的團(tuán)聚,而是火車的無情碾壓。不忍,不愿,不甘,那么,現(xiàn)在,讓我們來假設(shè):
假設(shè),她們來到惠安,看到司康,他卻已娶妻生子,她們該怎么辦?
假設(shè),她們來到惠安,司康單身,但司康母親敵視她們,孝子司康懦弱,不敢收留,她們該如何面對?
假設(shè),她們來到惠安,司康體弱,一病不起,已去世多年,舉目無親的她們,又該何去何從?
或許,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被迎面而來的火車帶走美麗的軀殼,是她們最好的歸宿吧!
借助“門”的意象,我們了解了秀貞的愛情,也了解了造就秀貞、妞兒命運走向的根源。
當(dāng)然,惠安館中還有諸多的物象,如棉褲筒、辮子、懷表、胖娃娃、金魚、樹、小雞吃米、青胎記等。教師可以讓學(xué)生自己去找一找,寫一寫自己的認(rèn)識和思考。
中國人民大學(xué)教授、著名詩人王家新曾說過:“對文學(xué)我懷著感恩之心,在我人生重要的時刻讀了這些偉大的作品,當(dāng)我開出我自己的花朵才意識到我們被嫁接到那棵偉大的生命之樹上,這些偉大的作品對我的心靈是一種照料,有時候也是一種校正?!泵喿x,從小小物象入手,可以解讀出屬于我們心靈深處獨有的美麗聲音。
參考文獻(xiàn):
[1]?林海音.城南舊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7.
[2]?朱良志.中國美學(xué)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
[3]?黎烈南.物象?景象?意象:古典詩詞叢談[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