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梅
【摘要】教學目標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歸宿,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某種學習效果或行為的預期設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來進行和展開的,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jù)。教學目標的分析與確定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其確定了教學對學生學習內容所達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學有明確的方向,也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提供測量和評價的標準。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活動
俗語說:“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币刹谋仨殢男×⑾轮鞠?。我們萬人敬仰的周恩來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為我們的祖國奮斗一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周總理成為一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為中華民族復興作出了極大的奉獻,我們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少不了他的功勞。有理想、有志向,才有奮斗目標,才有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剛入學的小學生雖然什么也不懂。但,要使孩子們愛上學習,懂得學習,樂于學習,也要培養(yǎng)孩子的目標性。在此,本人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嘗試提出三點目標教學有效的方法。
一、目標教學讓孩子們愛上學習
人都有一種挑戰(zhàn)性,特別是我們東方人,越有挑戰(zhàn)性越是興奮。也就是說,有了目標,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終于獲得,那是一種由衷的喜悅。孩子學習也是一樣,給他一定的要求,在他已有的經(jīng)驗下指引他思考,獲得新的知識,小小孩子們會高興地、自豪地告訴家長們:“今天老師教什么,我今天學到了什么。”目標教學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與家長的溝通能力,在家長的肯定及表揚中獲得滿足,從而愛上學習。剛學寫作文也是一樣,如果給一定的字詞給孩子,他把那些字、詞組成簡短的文段,能把一幅圖或一件事講清楚,孩子們明白了寫作是什么,他也是很開心,并在日常的背誦中積累詞匯,逐漸學會自己練筆。沒有學習目標的孩子,他不清楚自己學到了什么,稀里糊涂,更談不上轉達。有經(jīng)驗的老師都會在每一節(jié)課告訴孩子今節(jié)課學了什么,或者讓孩子自己說出學到了什么。有目標的學,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學會了什么,成就感是每個人、每個行業(yè)的追求,不是嗎?目標教學會讓孩子愛上學習,喜歡學習。
二、目標教學讓孩子們學會學習方法
如何讓學生懂得學習方法是每個老師、每個家長最頭痛的問題。孩子遇到“你都不會?”這句質疑對孩子有多大的打擊,孩子有多傷心,有的家長甚至老師,不只一次打擊孩子的熱情。為了自尊,多少孩子選擇了逃避,有多么害怕遇到問題,為了掩飾自己的困惑而采取轉移目標,去拉別的同學討論游戲經(jīng)驗,去玩其他物體,如玩具、文具,甚至自己的手指、腳指頭,無心聽講。那就是課堂亂的原因,使家長們輔導孩子無計可施。教學要認識到要解決什么目標,解決這個目標,教者必須知道要具備哪些知識經(jīng)驗才能解決這個目標,圍繞目標去尋找教的方法。如:教孩子識字、寫字,要由認識筆畫名稱開始,再慢慢發(fā)展到部首識字,舊字帶新字的識記辦法。認識(丶)點、(一)橫、(丨)豎、(丿)撇、(乀)捺,才會識認“木”是由橫、豎、撇、捺組成的,再加象形幫助記憶。有撇、捺組成的是“人”“八”“入”……懂得了“人”“云”才會快速地記住“會”。教孩子加法,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這樣背下來的機械教、學。這樣一來,教者有多辛苦,孩子學得有多吃力,并且能教會孩子?這個是教孩子背,不是教孩子加法。這樣籠統(tǒng)教學孩子是不會明白什么是加法。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是一,什么是加,什么是等于這些概念。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等于二,首先要認識數(shù)量,怎樣的才是二,怎樣的才是三、四、五……的數(shù)量,再出示一個物體和一個物體湊合起來是數(shù)量二,相同數(shù)量叫相等、叫等于。理解這些、已有這些知識經(jīng)驗才會思考二加一等后面更大數(shù)的加法,懂得學數(shù)學。懂得了學習,孩子們學會了思考、懂得了學習方法,不用老師、家長教,孩子們也有可能算出來。不用教,自己都能算那種自豪、驕傲不是誰人能給的。學習乘除法也是一樣,不理解什么是乘法,不背熟乘法口訣,是學不好乘、除法。明白新授的目標,需要那些基礎知識,才能學會新知,學會學習方法。
三、目標教學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
如:掃地。老師或家長必須嚴格要求孩子把地掃干凈,即便是被其他事吸引了,過后也要把任務完成。天長日久,就會養(yǎng)成完成任務的習慣。目標性強的孩子不會被一般的事情吸引(如游戲之類),會把地掃干凈、把任務完成后才轉移目標。要知道,好的成績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學出來的。孩子們要想學習成績好,必須知道學習是他的首要任務,在強有力的目標吸引下努力解決一個個學習問題、一個個學習目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那才是進步,達到學習目標,取得好成績。有的家長、班主任一味埋怨孩子不聽話,為此一籌莫展很是煩惱。其實每個孩子、每個人都一樣,不管做什么,只要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做好了什么,心里都有成功的喜悅。那年我擔任三年級班主任,班中有一位這樣的學生,不管老師給他什么任務,他都一口答應下來,非常乖。但到去做時,他只要聽到聲音,也不管是大人小人或者是動物的,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把剛剛給他的任務忘得一干二凈。因此,在給他任務時我會特別地關注他,緊盯著他,非要他把任務完成才轉向另一個目標。我一有空就給他任務,盯著他做到好。這樣過了三個星期,他很奇怪地問我:“老師,你為什么老是叫我干活呀?”我教他說:“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好才可以做第二件事,要不,誰敢把任務交給你呢?你看上兩個星期,老師叫你掃地,你沒掃干凈就去玩了,結果,我們班的衛(wèi)生分被‘標兵班’的值日干部扣光了。上兩個星期的作業(yè),你今天才補做完?!甭牶?,他害羞地低下了頭,紅著臉走了。從那以后,每當他分神,不管是誰提醒一下他,他就立刻專注起來。這樣又過三個星期,他就基本自律了,經(jīng)過一個學期,他才學會專心學習、做事。讓孩子在一個個喜悅中積累,慢慢地,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解決一個目標才能轉移到下一個目標的好習慣,也就是努力完成一個任務才轉向玩。有了目標,學會思考,甚至玩都明白或會思考怎樣玩這個游戲才玩得痛快。革命家李大釗說:“學就認真學,玩就要玩得痛快?!币彩俏覀兩钪姓f的誰誰是個負責任的人、信得過的人。培養(yǎng)孩子目標,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今天是解決一個掃地的任務,一個學習目標,明天就是一個平凡的、優(yōu)秀的為人民服務的人才。
總之,有目標的教學才會讓孩子帶著任務去解決目標,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的興趣中愛上學習、樂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