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學眾多科目中數學屬于較難的科目,教師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效率,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是當今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問題,在如今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還只是單純的講述理論知識,與學生沒有任何互動,教學觀念非常落后,導致學生逐漸對數學課堂失去了學習興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的與學生加強了解,以此更好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
課堂教育作為教學最基本的形式,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授課時,往往只是對學生講述課堂理論知識,隨著形勢的不斷改變,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學生的發(fā)揮,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下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的轉換教學觀念,根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設置教學目標,同時要善于利用課堂上的教學設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打造高效率數學課堂。
一、掌握班級學生狀況,設置教學目標
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打造出具有高效率的數學課題,首先就要掌握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及時的掌握班級學生的變化,才能設置出完善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1.準確把握學生情況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本身就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很難及時掌握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都處在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教師很難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變化及時進行掌握,合理的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解后,在現場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時,發(fā)現部分學生解題過程錯誤點非常多,教師經過了解后發(fā)現,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掌握好加減法的運算規(guī)律,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不懂的地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彌補之前的知識點,讓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2.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
以往大多數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都非常簡單,很多教師都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稍微進行修改,沒有合理的進行定位,就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講述,教師采用這樣的方法制定目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同時也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開始前,要制定合理準確的目標,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例如: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時,以往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都是按照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單純的給學生講解新的內容,教學方法也是相當的直白,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的改變這種狀態(tài),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狀況,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前,可以通過口述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引起學生在腦海中的回憶,然后教師在設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在進行新課的導入,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更好的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二、運用教學輔助設備,調動學生興趣
促進學生快速的發(fā)展是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小學時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開始階段,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讓學生在以后能夠更好的學習到知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通過口述向學生介紹知識外,還可以充分的利用身邊的教學設備,來提升課堂效率,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比較熱衷運用課本,黑板等物品對學生進行教學,一些教師對運用多媒體還是存在抵觸心態(tài),導致學生在遇見一些抽象的問題時,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理解,多媒體設備能夠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相關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的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幫助學生加深課堂印象,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紅領巾等相關形狀,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這些物品均是三角形,讓學生在腦海中對三角形形成初步的概念,接著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大家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和上述的圖片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特點”學生經過課堂討論得出“三角形是由三個角,三條邊和三個頂點組成”教師在多媒體上,現場畫出三角形的圖案,進一步的幫助學生理解課堂知識,通過這樣的形式,教師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引導學生學會相關知識,進一步的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
三、優(yōu)化教師教學過程,打造高效課堂
良好的課堂教學僅僅在課堂上有教學方法是遠遠不夠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既要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通過不斷的自我提升,來使學生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進行學習。例如:教學“克和千克”時,在課堂開始前,教師讓學生一手拿出教材,一手拿著橡皮,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閉上眼用手感受一下,哪一些比較重”這時有學生進行回答“書重”接著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大家日常所說的重量其實就是質量,每個物體的質量都有輕重,那么大家知道計算物理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嗎?”這時課堂上的學生出現疑惑的表情,教師趁機對學生進行新課程的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單位分別是克、千克”教師通過實踐與教學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的改變教學觀念,不斷的更新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及時關注學生的身邊變化,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運用相關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從而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為打造高效的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亮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A]. .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劉敬敬.趣味化課堂游戲 讓小學數學教學更高效[J].辦公室業(yè)務,2019(10):56.
[3]尚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J/OL].學周刊,2019(13):30[2019-06-20].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