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 周小艷
摘 ?要:新課標改革之后,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寫作應當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利于學生動筆抒發(fā)情感、記錄事情,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從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小事情,熱愛生活。
關鍵詞:作文;生活化;寫作教學
引言: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課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之一,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小學階段,學生正式開始接觸系統(tǒng)化的語文學習,這一階段教師必須要幫他們打好基礎,才能促進他們?nèi)蘸蟾顚哟蔚膶懽?。為了提高語文作文教學效率,眾多的一線教師在課堂中引入了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進行認知與理解、體驗與感悟、實踐與反思。學生與生活空間發(fā)生關系的方式,即學生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創(chuàng)造的基礎和靈感的來源。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構建開放式的作文教學、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自覺寫作習慣。
一、構建開放式的作文教學,引領學生感受真實生活
開放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強調(diào)學生作為學習的構建者必須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這就要求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功能,積極從課堂活動的主導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師的角色是思想的“催化劑”,教師不僅僅要完成作文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更應該注意學習者的心態(tài)和學習動機。在作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共享生命歷程,共同體驗生活中的美妙經(jīng)歷。
在開放式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的重點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鼓勵他們積極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充分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力,根據(jù)作文命題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和經(jīng)歷,盡情抒寫自己的情感。結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情況,筆者在作文教學中主要是引領他們?nèi)ジ惺芗彝ド?、社會生活以及學校生活。
在此以感受家庭生活為例。家庭生活作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小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這也是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以家庭為場所發(fā)生的點點滴滴,如,一次家庭聚會、一次長途旅行,甚至是來自于家人的一句問候、一句指責都會引起他們的情緒波動,引發(fā)其感想。例如,在指導《我最難忘的一次經(jīng)歷》作文中,首先導入作文的主題——“愛,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抵達內(nèi)心的一種力量。最熟悉的就是父母的愛,在我們失落時、難過時、彷徨時,他們都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幫助我們度過了一次次難捱的時光。你還記得你和他們最難忘的一次經(jīng)歷嗎?發(fā)生了什么?當時你的心情如何?”在緩緩的背景音樂中,學生們陷入了自己的回憶之中,我鼓勵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一篇小作文。可見,這類聯(lián)系家庭生活實際的“生活化作文”符合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學生們基于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的作文更鮮活真實,不僅可以震撼學生的美好心靈,還可以有效實現(xiàn)課程標準中的情感教育目標。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學校生活。學校是學生除了家庭外,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場所,在這里他們進行學習知識、開展人際交往、培養(yǎng)興趣愛好,這里也承載了他們很多或有趣或悲傷的記憶,通過鼓勵他們結合自己的校園生活開展寫作,可以有效地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二、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感受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喜歡作文甚至是討厭作文的一個很大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很多學生常常向我抱怨道“我每次寫作文都要湊好久的字數(shù)”。這無不表明學生在寫作素材上的匱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啟迪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因此教師應該立足生活這一本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積累寫作素材。
積累寫作素材,其中重要的一條途徑是閱讀。閱讀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不僅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夠僅僅局限在課內(nèi)的教材中,還要鼓勵小學生們廣泛地閱讀,通過書本去感受、體驗古今中外的各種生活。例如,讀《魯濱遜漂流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勇氣和信心,主人公在一次海難中漂流到一個荒島上,但他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終于在二十年后回到了現(xiàn)代社會。在很多次作文練習中,很多學生都引入了這一素材,正是魯濱遜的經(jīng)歷給予了他們克服生活和學習中困難的勇氣。這樣的作文比起干巴巴地敘事,實在是有趣得多??梢?,通過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欣賞能力、文采,獲得廣博的見識,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寫作素材,還在體驗書中生活和故事的基礎上獲得了心靈上的啟迪。
三、倡導日記、讀書筆記、隨感,培養(yǎng)學生自覺寫作習慣
在生活化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還鼓勵班級的學生去寫日記、讀書筆記和隨感,在積累語言資料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形成自覺寫作的習慣。一旦學生擁有了這種寫作習慣,那么必然會堅持不懈地練習,寫作水平自然也會逐漸提升。良好的寫作習慣,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其中,日記是最純粹的一種私人寫作方式。日記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去記錄生活,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傾訴。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態(tài)和情緒會時刻因為外在的環(huán)境和人物變化著,他需要有一個潛在的傾訴對象,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傾吐出來,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情感表達和共情能力的一種方式。
再如,隨筆的寫作目的大體上與日記相同,其寫作動力來也是自于學生對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觸,是一種零散瑣碎的情感表達。例如,一名班級里的學生上課回答問題被老師表揚了,老師可能隨口說了一句“你真棒!”但是卻給他帶了很大的觸動。他在隨筆中這樣寫道:“這道題很簡單,很多學生都會。班級里那么多人舉手,我心想老師肯定不會叫到我。沒想到,剛剛舉手就被點名了。當我站起來的那一刻,腦子里一片空白,于是結結巴巴地說出了答案。沒想到老師居然表揚了我,被夸的感覺好棒。我決定以后要多舉手回答問題……”這就是學生基于內(nèi)在的表達需求催動下寫出的一篇小作文,它記錄了作者因為一件事情觸動而引發(fā)的情感變化和感悟,這是學生基于生活經(jīng)歷而自發(fā)的一種寫作訓練、提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虞秀娟.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91-92.
[2]孫相會.試析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102.
[3]曲文文. 小學語文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與探索[D].青島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