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婧 郝文東 郎華
[摘要]目的:研究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及護理干預。方法: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在我院采用俯臥位通氣治療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兩組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血氧分壓(PaO)、氧合指數(PaO/FiO)水平均改善,與治療前對比(P<0.05),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應用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俯臥位通氣;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7-0108-02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常見的呼吸疾病,機械通氣是臨床治療的有效手段。同時有效合理的通氣策略可以較好的保護肺,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會相機對患者肺的損傷,有效降低病死率。所以,及時有效的糾正缺氧、改善低氧血癥是決定ARDS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研究顯示仰臥位通氣方法通過改變患者體位,可以增加背側肺組織通氣,從而改善肺泡通氣比,從而實現良好的通氣效果。本文作者結合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在我院采用俯臥位通氣治療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具體研究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及護理干預?,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在我院采用俯臥位通氣治療的90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l例;年齡24-68歲,平均(36.19±3.05)歲;其中重癥肺炎15例,腹腔感染10例,重癥胰腺炎12例,創(chuàng)傷8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3-68歲,平均(35.88±2.70)歲;其中重癥肺炎14例,腹腔感染11例,重癥胰腺炎15例,創(chuàng)傷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通過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采用呼吸機進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遵醫(yī)囑設置通氣模式、參數。同期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體位變換:在變化體位前,進行吸痰術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時常規(guī)使用異丙酚等藥物鎮(zhèn)痛,患者基礎情況穩(wěn)定10min后將仰臥位改為俯臥位?;颊叩念^偏向一側,肘部彎曲放在頭部兩側,胸部、腿部用軟墊支撐。
1.2.2管線護理:因為管線較多,例如監(jiān)護儀導線、氣管插管、靜脈置管、導尿管等,在變化體位時,應夾閉胸腔閉式引流管、胃管、尿管等防止反流,并暫停腸內營養(yǎng)。注意對管線的保護,避免管線牽拉、扭曲、移位等造成的不良影響,確保各管線的穩(wěn)妥固定。
1.2.3呼吸道和氣管插管護理:在俯臥位通氣治療過程中,優(yōu)于特殊體位的要求,可能造成患者不適,比較躁動。氣管插管容易發(fā)生脫出、移位,故應采用膠布等固定氣管插管。同時要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便于分泌物排出,確保呼吸道通暢。通氣治療后氣道濕化和吸痰難度較大,臨床應加強藥物濕化,合理調節(jié)加熱濕化器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定時叩擊患者背部,以促進痰液的排出。
1.2.4密切觀察病情:在整個通氣治療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特別是心率、呼吸、血壓、脈搏等指標變化,如果出現氣道痰量增多,患者多表現出躁動,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等,應及時變化體位。
1.2.5并發(fā)癥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及早發(fā)現并發(fā)癥并及時處理。尤其是對皮膚粘膜、各插管、導管的觀察,避免各管路的壓迫、移位等。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CO2、PaO2、PaO2/FiO2(采用血氣分析儀測定)以及護理滿意度。
1.4療效評定指標:護理滿意度采用調查表評定,90分以上滿意,80分以上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分為100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人數x 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數據分析使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PaCO2、PaO2、PaO2/FiO2水平對比:兩組PaCO2、PaO2、PaO2/FiO2水平均改善,與治療前對比(P<0.05),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25例,基本滿意18例,不滿意2例,滿意度95.55%;對照組護理滿意20例,基本滿意19例,不滿意86.67%,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俯臥位通氣治療時,由于身體重力的作用,對背側肺組織的壓迫明顯減輕,心臟對于肺組織的壓迫也明顯減小。同時,隨著胸膜腔壓力梯度的減少,背側萎陷的肺組織重新復張,使肺組織氣體分布更加均勻,可一定程度上糾正通氣。同時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確保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俯臥位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確切,加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