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楊
摘 要: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這是語文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過程中較為困惑的問題,也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較為困難的問題。而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借助太多資料卻適得其反,久而久之,學生寫作時,自己卻不會寫了。
關鍵詞:自己的 想的 說的 體會
現(xiàn)在教育條件的優(yōu)越,豐富的教育資源輔助著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開展,進而讓教師的教法多元化,讓學生的學法多樣化,但是,正因為有了較多的教學資源,現(xiàn)成的東西太多了,也就只有別人的東西了。而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反而更不會寫作了:找不著寫、沒得寫、寫不好了,呈現(xiàn)出學生撰寫的文章是: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甚至鬧出在作文中改名換姓都懶得去做的諸多笑話。因此,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寫,寫自己的。結合實際,想自己的,寫自己想的;說自己的,寫自己說的;體會自己的,寫自己體會的。
想自己的,寫自己想的。小學生作文題材不外乎寫人記事、描景抒情、說明暢想,其作文素材都源于生活實踐,來源于親身經歷??墒?,每當學生接觸到各類題材作文的時候,總是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無從入手。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其實,是學生更多的去依賴有關資料中的文章,只要任意遇到一個題目,學生主觀第一想到的就是范文中的雷同題材,根本不用去想,就能生搬硬套的原版出現(xiàn),就如同電腦復制粘貼一般。這樣的作文總是如出一轍、千篇一律,如此還有什么文學藝術可講?
那么,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就要想自己的,寫自己想的。其實,學生并非對各類題材的作文無從入手寫作,只是學生未曾打開自身思維大門,把在生活實踐中的自身見聞、經歷儲蓄封存著,此時,教師的角色就應該成為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開瓶器”,引導鼓勵學生想自己的生活實踐經歷:自己身邊熟悉的人、自己的見聞、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自己觀賞領略過的美景、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感知、自己豐富的想象……。再把自己想的寫好,這一切,遠比抄襲別人的更珍貴,更有價值。所以,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就要想自己的,寫自己想的。
說自己的,寫自己說的。對學生而言,課間吵鬧、講悄悄話這些都不在話下,這也正反應出學生較為擅長的是口語表達:能清楚的介紹一個人,能詳細的講述一件事,能精彩的描述一處景,能細致的說明一件物,能幻想美好的未來世界……??墒钦f得天花亂墜,文章寫出來卻不能膾炙人口,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學生會說自己的,卻不寫自己說的:身邊的人更好卻不寫,親歷的事更難忘卻不寫,家鄉(xiāng)的景更美卻不寫,自己對未來的憧景更美好卻不寫,而是照搬照抄的寫出別人熟悉的人,寫出別人經歷的事,寫出別人的家鄉(xiāng),寫出別人的未來,如此的會說不寫,還不如不說不寫。
既然我們能說會道,能把自身的見聞經歷一一轉述,為什么不能再換個方式一五一十的用文字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表達?也就是說自己的,寫自己說的,把寫作當成是與人對話的情景再現(xiàn),在寫作教學中充分將“口語交際”與“習作”相結合,即“說”與“寫”相結合,以說為前寫為續(xù),一邊說自己的,一邊寫自己說的,利用字詞句準確的將所說的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表達。
體會自己的,寫自己的體會。一篇好的文章是讓人如同身臨其境、親身經歷,能感人肺腑、有血有肉,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耐人尋味的文學作品。一首詩、一篇文章在字里行間里蘊含著詩人、作者所要表達的各種情感,讀者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只有通過深入體會其豐富的情感世界,才能真正把握其文章作品的精髓所在。在閱讀中如此,而我們在創(chuàng)作上更應如此,在寫作中我們可以借鑒別人的寫作手法、好詞佳句,但是,別人的情感是無法套用的。
在寫作中,要體會自己的,寫自己的體會。體會自己的,就是要對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經歷過的事,記敘出其內在的情感,借助自己游覽觀賞過的美景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通過體會自己的,就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文章的表情達意上,只有體會了自己的,進而寫出自己的體會,才能在文章中滲入強烈的感情色彩;只有自己真正的深入體會了對人或事物的情感,才能從所撰寫的字里行間中讓真情流露;只有自己體會到了,才能讓別人動之以情。
總之,小學生如何寫好作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不要一味的去借鑒、抄襲,發(fā)掘出學生自身所擁有的才是最可貴的,所以,如何讓學生寫好作文,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好作文,就是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的,這樣的途徑才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yǎng),才能讓學生結合實際撰寫好文章。
參考文獻:
《作文教學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趙春香
《小學作文教學的困惑及其對策》——陳啟華 嚴妙蘭
《談如何開展小學生作文指導教學》——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