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雄文
摘 要:有生命的存在不等于有生命的質量。當前,中小學語文教育還未充分重視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生命。語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讓學生認識人生的價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環(huán)境及自然,珍愛生命。教師要在課堂上滲透生命意識教育,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取向,利用課外閱讀,擴展閱讀視野,引導學生重視生命,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
關鍵詞:語文教學;生命意識;培養(yǎng)
近年來出現(xiàn)中小學生輕生案例時有發(fā)生,這些漠視生命的極端行為給我們全社會敲響警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滲透一些生命意識的理念,讓他們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或自己的生命,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觀。由于今年疫情,人們對生命意識有新的認識,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應滲透一些生命理念,讓同學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尊重他人或自己的生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語文課堂不但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而且應關心他們的成長歷程,防止暴力事件的發(fā)生,給他們一個安全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現(xiàn)將語文教學中生命意識的思考和實踐拙于筆端,希望能夠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有所裨益。
一、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的可行性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把生命意識滲透到課堂中,并用鮮活的事例來說明,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生命意識有了新的認識,具有較強的可行性。首先,在中小學課本中有許多篇目是關于生命意識的內容,根據(jù)《中中小學語文課標》規(guī)定:“中小學語文是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據(jù)",生命意識是語文課程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識有了初步的認識與思考,中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事情的認識還處于浮淺階段,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他們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因此,中中小學教師應充當學生生活中的導師,讓學生敬仰和熱愛生命,從小把這種意識扎根在學生心里。其次,中小學課本中的許多篇目,涉及到生命意識和人生價值取向,例如《狼牙山五壯士》、《熱愛生命》、《地震中的父與子》、《熱愛生命》等課文,這些內容充滿對生與死及人生的價值取向思考,謳歌生命和對生命的敬仰滲透到每個同學的心田,讓每位同學非常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時應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人生,對生與死的認識,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能夠認識生命非常寶貴,從而更加熱愛生命和珍惜時光。
二、如何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
1.有效地利用語文閱讀課教學
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篇目體現(xiàn)了生命價值性,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讓學生心靈上受到震撼,教師應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分析,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命之花的燦爛。課外時間閱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老漁夫英勇的意志,堅定的決心,和善于與困難作斗爭的精神,以及頑強的生命力。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強調生命只有拼博磨練中才能求得生存,只有奮發(fā)圖強才能有所作為。司馬遷在《在《魚我所欲也》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把"舍生取義"奉為人生準則,強調人的生命固然重要,但仁義比生命更重要。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為堅持仁義而獻出生命。譚嗣同在就義前寫道:"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氣貫長虹,詮釋了生與死最高境界。
2.擴展閱讀視野,珍愛生命意識
泰戈爾說過,教育的目標是向人類傳遞生命的氣息。中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課內外富于哲理的文章,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熏陶,讓學生從閱讀中感受親情的溫馨,友情的純真,生命的寶貴,享受五彩繽紛的人生,品味博大的母愛,這些理念如涓涓細流滋潤同學們的心靈,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啟迪智慧人生,閱讀教學與生命意識教育有機融合。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之中去,而正處在青春年少的同學們,應鼓起人生的風帆,挑戰(zhàn)生命中的不可能,從磨煉中走向成熟。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名著,例如高爾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連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情節(jié),讓同學們心靈上受到震憾,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當前的美好時光。平時多安排一些生命意識的自選文章,如《生命的壯歌》《生命橋》《熱愛生活》等,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活,激發(fā)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感恩社會、學校、父母。
3.加強作文寫作,在寫作中滲透生命教育
作文最能反映出學生的心聲,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生命題的探究,可以促進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思考,從中體會生命的寶貴,生活的美好,體驗生命的價值,教師在平時的作文評語中將生命意識滲透進去,讓學生探索生命的規(guī)律、本質和蘊意,對自然界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xiàn)象深入探究,樹立天人合一的思想,進而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和不服輸?shù)娜松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對生命意識的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金正揚.吳國平.解讀中國教育[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