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這幾年在藝術設計教育領域日新月異,進步猶如黑馬般突飛猛進。然而,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我國在高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彌補其中不足。應當借鑒歐洲等國家的先例,并學習歐洲等國家在階段性藝術設計學習方面上承上啟下的教學方法。新一輪基礎教育提出促進改革學習者體力和智力的充分發(fā)展,這就要求教育者不得忽視藝術設計理論教學的重要意義。注重藝術設計理論教育的發(fā)展,朝著歐洲先進的藝術教育教學上大步邁進,促進其在世界的舞臺上煥發(fā)耀眼的光彩。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理論教育;進步
引言:
現(xiàn)如今,“藝術”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人們對藝術的繁榮昌盛津津樂道,甚至是學校和教育者都聯(lián)合將藝術融入到學習者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課本里。由此可見,藝術設計教育在教育領域有非常大的潛能,需要教育者和學習者共同挖掘深層次的學術知識,促進其更加蓬勃?!八囆g”這個名詞在中國冒出勢頭后便如同雨后春筍般節(jié)節(jié)高升,其蔓延的程度可謂是在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是教育中不容小覷的重要發(fā)揚進展的領域。
一、藝術教育的內(nèi)涵
所謂的藝術教育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析。首先,藝術教育是促進學習者在全面性的發(fā)揚進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側重于賞析鑒別卓越的工藝展覽品,中國乃至世界有都著舉不勝舉的工藝展覽品。例如米隆在公元前450年創(chuàng)作的《擲鐵餅者》,再如菲狄亞斯的《雅典娜神像》。中國是文明之都,流傳至今的工藝品也能達到使人眼花繚亂的作用效果,如陶瓷、書法、青銅器、攝影作品、玉雕、石雕、園林、服飾等等。這些藝術品給予學習者靈魂的沖擊,啟迪引導學習者對其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認識,完善學習者對藝術美的感悟的想象。高校應在遵循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將“藝術”這一具有無限潛力的新勢頭發(fā)揚起來。從古至今,悠遠長久的歷史文明都融入著藝術的色彩,藝術在其中熠熠生輝。伴隨著中國的壯大偉岸,藝術也開始在人們的視線中活躍起來。
再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藝”與“術”這兩個字是不分家的,所以教育者要將兩者結合起來對學習者進行教育教學,使學習者從各個方面對藝術教育做出感悟[1]。
二、藝術教育對學習者的效果
(一)提高學習者貫通意會藝術的能力
藝術教育對學習者的作用效果在日常生活和實踐當中顯現(xiàn)都是以提高學習者貫通意會藝術的能力為基礎的。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藝術教育能夠給予學習者靈魂上的升華,感受上的沖擊,行為上的更具優(yōu)雅,清空了心靈上積流的殘渣,信念在藝術教育上升騰,心胸更加開闊。
(二)完善學習者的領會感悟。
每個藝術品都有其獨特的靈魂,仿佛在訴說著他們所在年代的背景以及當時的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給學習者和教育者一幅嶄新的場景,帶領著學習者和教育者見證著他們的所見所感和所想。如此,學習者與藝術品感同身受的體會到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奧秘之處,與藝術品有著情感上的交流,靈魂上的交融。彌補了學習者對文化盲區(qū)的漏洞,使學習者感受藝術品所在年代的風氣,也使學習者對藝術品的領會感悟更加完善。
(三)對學習者有強大的教學效果
卓越的藝術品是學習者和教育者的“老師”,對學習者“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的正確形成起著輔助作用,在學習者德行品格的養(yǎng)成方面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鼓勵學習者為社會做出貢獻,教導學習者積極地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大膽實踐,勇于發(fā)現(xiàn)新事物。學習者在藝術品耳濡目染的作用之下,起到了強大的教學效果,是藝術教育對學習者在教學上作用上的一大展現(xiàn)。
(四)使學習者身體和心靈歡愉
藝術品是日常生活中不多見的“新鮮事物”,學習者對其充滿著好奇,在學習者探索藝術品的過程當中,身體和心靈都得到了歡愉的感受,藝術教育對學習者具有極強的陶染能力,解放了學習者在日常學習生活當中因?qū)W習壓力而緊繃的弦,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輕松與偃意[2]。
三、充分展示藝術教育作用采取的措施
藝術在培養(yǎng)學習者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給予學習者靈魂上的沖擊等方面的作用要在學習者身上完美展現(xiàn),現(xiàn)如今藝術水平階段是遠遠不夠的,并且還具有一系列的難題需要解決。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充分展示藝術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者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
藝術教育對教育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育者必須高強度的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充實知識結構,彌補知識盲區(qū)。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學習者積極良好的藝術教育展現(xiàn)。學習者對藝術教育的認知是通過教育者這一媒介得以實現(xiàn)的,所以說教育者需要對藝術教育有著深層次高強度的掌握能力。高校需引進在側重于藝術教育方面卓越優(yōu)秀的人杰,給予學習者在身體和心靈上對藝術強有力的感官意識。
(二)組織藝術教育的活動。
通過家校合作、小組合作、團隊合作等方式開展一系列藝術教育的活動,在遵循素質(zhì)教育的基礎上,根據(jù)地方和高校的實際情況,開設高校特色文化課。也可以為了減輕學習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壓力,開展有關藝術教育的節(jié)日,在節(jié)日當天通過多姿多彩的游戲形式如唱有關藝術方面的歌、跳藝術性的舞,組織藝術性小品等方式加強學習者對藝術教育的認知。這種加強學習者對藝術教育理解的方式不再是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意興闌珊的而是提高了學習者的在藝術教育方面的興趣,進一步的加強了學習者探索挖掘的熱情。
四、結束語
藝術教育無論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還是在社會理論實踐中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對學習者的進步和完善自我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為新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下的教師觀、“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的實施奠定了強有力的牢靠基礎。家長、教育者以及高校都應注重藝術教育方面的和諧進步,為學習者在這方面深層級挖掘和探索提供堅強的后盾。我國在藝術教育方面的進步,學習者、教育者和高校都是有目共睹的。國人在藝術教育方面繼續(xù)奮進的勢頭表明中國一定會在將來與歐洲齊肩并進。
參考文獻:
[1]李韶楠.民間工藝美術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好家長, 2018(16):237-238.
[2]孟珂亦.中職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 2017(26):79-79.3
作者簡介:張林超,出生年月:1984-02,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河南省漯河市,學歷:碩士,研究方向:設計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