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燕娜
摘要:幼兒素質教育是按照社會和人的發(fā)展需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使幼兒的先天稟賦和后天教育影響相結合,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素質教育越來越被大眾認可和接受。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務,是一項長久且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是一個方向性期望,而且更應該是一個推動教育改革深入發(fā)展、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的實踐活動,它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實現(xiàn)幼兒園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更是至關重要。因為它將直接影響小學乃至中學素質教育的成敗。因此,素質教育就應從幼兒抓起。
關鍵詞:素質教育;幼兒教育;早期教育
1 加強教師自身建設,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當前社會很多人都認為“幼兒教師就是替人看孩子”,尤其是農村,家長們的配合程度與重視程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嚴重不利于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幼兒健康發(fā)展。而且,近年來又發(fā)生了多起“虐兒”事件,這也從不同的程度地反映了幼兒教師自身素質、職業(yè)素養(yǎng)需要加強建設的現(xiàn)狀。所以,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建設就成為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也是教師師德的重要方向。那么,教師具體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建設呢?1.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專業(yè)技能是提高幼兒教學質量的保障,也是確保精彩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2.加強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愛心、耐心、責任心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沒有這些,我們將會對幼兒的事情漠不關心,將會疏于管理,導致一些不必要的悲劇發(fā)生,甚至還會發(fā)生一些過激的事情,這是不利于幼兒健康發(fā)展的,也不利于幼兒教學質量的提高??傊鳛橛變航處?,我們要不斷完善自身,要給幼兒做好榜樣工作,要用言傳身教來教育學生,要“用心”“用愛”來打造高質量的幼兒課堂,進而為幼兒的健全發(fā)展做好保障工作。
2 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由于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長環(huán)境,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因此,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為此,在幼教工作中,必須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全方位提高幼兒素質。作為教師要尊重個體差異,不能把目標只落實到少數(shù)幼兒身上,要尊重、信任每個幼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如在觀察力方面,有的幼兒視覺觀察力強,有的聽覺辨別能力強,有的屬于主動觀察型,有的屬于被動觀察型。那么,我們幼教工作者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根據(jù)其發(fā)展特點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指導。在性格方面,有的學習認真負責,有的則學習馬虎、舉止受情緒左右,有的具有個人信念的堅定性,而有的獨立性差,易受暗示等等。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努力通過各方面來考察、了解幼兒的性格特點,對不同性格的幼兒,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磨煉其意志,陶冶幼兒的情感,使幼兒從小形成良好的性格。
3 注重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說:“我們教書,并不像注水入瓶一樣,注滿了就完事,最重要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如果教師自己對所教的課程感覺不到求知樂趣,便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當然,對待幼兒教育,培養(yǎng)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興趣,不僅能激發(fā)幼兒內心的求知欲,而且能驅使幼兒主動地了解未知的事物并對之加以鉆研,從而使眼界逐步拓寬。
4 注重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長期以來,人們把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唯一主體,幼兒是受教育者、是被動的。由于這種思想的影響,使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幼兒在學習行動、游戲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創(chuàng)造性動機,往往容易被教師錯誤或單純地看成是淘氣、缺陷或胡鬧等,以至扼殺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天性。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處于萌芽狀態(tài),是脆弱的,必須加以呵護。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個別幼兒的與眾不同之處,肯定其創(chuàng)造意識,滿足幼兒好奇心,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時要避免傷害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特別是對淘氣或智力發(fā)展緩慢的幼兒,要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也可降低一些要求,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其學習的積極性高漲起來。這樣,才有助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智力的提高。
5 注重家庭在素質教育中的角色
樹立面向全體幼兒發(fā)展觀點的素質教育不僅對幼兒園教育來說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對家庭教育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焦點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家庭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別是品質、性格、行為習慣等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態(tài)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因此,家長不能沉浸于過去的“重智輕德”、“重知識輕能力”,而要樹立“子女成才,家長有責”,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師,更要身體力行,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與自尊,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家里實施素質教育要有愛心、信心、細心、耐心、恒心,更要有決心。因為這“六心”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只有將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發(fā)展,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為搞好家庭與幼兒園的配合,幼兒園必須轉變觀念,在注重園內教育的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家庭的配合,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樹立宏觀教育,實現(xiàn)幼兒園———社會———家庭相結合的綜合教育模式。幼兒園應根據(jù)教育方針和培養(yǎng)目標以及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積極消除來自家庭、社會中的一些消極影響,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家庭社會中的積極因素,全面地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以達到最佳教育效果。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對于做有益于未來社會建設的人所需具備的基礎素質,均需在幼兒時期奠定一定的基礎。幼兒就像一棵小樹,要讓他茁壯成長,不但要精心澆水,陽光雨露,更要不斷進行剪枝、修補,只有這樣才能使小樹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劉占蘭,沈心燕,主編,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科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孫立春,著.素質教育新論.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3] 史獻平.教師信仰: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動力[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1).
(作者單位:楊汛橋鎮(zhèn)展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