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是我記憶中的黑白影像,充滿苦難和戰(zhàn)爭,也有風花雪月、才子佳人。而歷史只是書寫在我們白日夢里的故事。《民國風景》是對民國時代所作的一次詩性的想象和呈現(xiàn),而結構則是一種詩的反復吟誦的段落。青山流水、樵歌垂釣的風景中又有歲月山河的憔悴與廟堂山林的玄機,鼓蕩歷史的革命風潮暗藏文明頹墮的殺機。四季往復,春秋更替,人的命運在時輪周旋中上下沉浮,花樣年華終成黑白記憶的片段。
耿雪(Geng Xue)
耿雪的作品混合了東方美學和當代性,她是一個有雕塑和版畫的學院教育背景的藝術家,近年來開始有興趣嘗試影像和其他媒介?!睹组_朗基羅的情詩》是她于2015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作品把視覺、聽覺、情詩中的文本表達、影像語言、雕塑化的身體體驗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現(xiàn)了雕塑、行為和影像三位一體的新的實踐。
這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fā),影像中的詩句也來自于米開朗基羅的十四行詩。耿雪在念高中時就閱讀了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所寫的《米開朗基羅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影像中所引用的米開朗基羅的詩句正是來自于這本傳記。她從傅雷的譯本中感受到那種與今天不同的語言風格,同時,她也留意到米開朗基羅作為一位雕塑家,他也寫下了大量的詩歌;而他在那個時代所寫的情詩,其實表達了很多對藝術的崇敬、對君主的愛、對信仰的情感以及對同性的愛,而這種愛,很多情況下又跟他作為一位雕塑家的創(chuàng)作有緊密的關聯(lián)。他在詩里邊也描繪了很多苦難的感覺和非常激烈的情感,但大多是從雕塑家的角度去描寫的。
2001年耿雪在佛羅倫薩看過米開朗基羅的原作,那是一組未完成的奴隸石雕像,這些沒有完成的雕像不像《大衛(wèi)》那么光滑和完整,保留了很多雕刻的痕跡。這些作品深深地打動了藝術家,因為這些痕跡仿佛是一個人的字跡或者手記,它比完整的作品還要生動。所以在創(chuàng)作這件作品的時候,耿雪采用了手推泥塑這樣柔軟的方法進行塑像,其實也是有意地與米開朗基羅使用雕刻刀雕刻石頭形成一種呼應。在影像中,我們看到無盡的黑暗里只有藝術家的臉、手和腳,以及手和腳發(fā)力推泥的動作,其實也是藝術家糅合了戲劇表演的手法。
注:本文根據(jù)對藝術家的采訪編輯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