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梅
摘 要:小學科學是培養(yǎng)學生重要素質的基礎科目,本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為了防止學生被應試教育枷鎖束縛,教師在小學科學教育中不能將教學關注點放在基礎解題能力培育上,而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和探究精神培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積極探索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和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學習過程中,為高效小學科學課堂構建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方法? 多樣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傳統(tǒng)以教師講學生記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逐漸被淘汰。小學科學作為一門包含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四門課程的綜合型學科,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有著關鍵的啟蒙作用,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夠充分重視小學科學課堂的優(yōu)化方法探究,從以下三個角度切入探究如何實現(xiàn)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生天生對新鮮事物好奇,興趣是驅使他們探究未知知識的最好老師,在興趣的驅動下,他們會積極投入到科學興趣的探究中無法自拔。針對科學的抽象性,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可以在具體教學內容的研讀和學情分析中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中能有效喚醒他們的生活經驗,在既有認知中讓他們認識到科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以此激發(fā)他們的探究興趣。
比如,在教學《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日常生活現(xiàn)象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以此產生探究興趣,在課堂上我通過將白糖、食鹽、豆奶粉等不同的物質溶入盛滿水的紙杯中,讓學生在品嘗中辨別哪杯是水與哪些物質相溶,在本節(jié)實驗課探究中,教師可以以食鹽和小蘇打為例,探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在對比過程中明白水能夠溶解的物質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這樣,以生活化現(xiàn)象導入實驗,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對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有重要意義。
二、利用微課視頻,突破教學重難點
微課是以新媒體技術為載體的教學片段,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能夠有效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簡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深入、反復地研究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的重難點所在,再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來制作內容精簡、重點難點突出的微課視頻。其次,教師可以在互動學習平臺上發(fā)布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自主觀看視頻進行課前預習,確保學生能夠從精簡的微課中快速提取和學習有效的知識與信息,明確重點、理解知識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例如,以《太陽系》為例,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教材中帶有的幾幅圖對學生們進行講述,由于教材中的資料不夠完整,導致學生們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理解只存在與表層,所以,為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們對太陽系八大行星具有更加深層的理解,筆者通過互聯(lián)網下載了有關太陽系行星的詳細視頻,并將這些視頻進行剪輯、配上字幕,制作成精美的微課視頻。上課后,筆者在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微課視頻,通過微課視頻的介紹,學生們認識到了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對行星公轉周期的影響,同時也對太陽系八大行星的面貌有了深刻的認識,以木星為例,學生們原本以為木星與地球一樣,而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們發(fā)現(xiàn)木星原來是一種氣態(tài)行星,在木星表面出現(xiàn)的神秘眼睛竟然是木星上的氣旋,通過微課視頻,學生們對太陽系以及行星的奧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
科學課程的主體應當是實驗,學生在教師的演示和親自動手操作中發(fā)現(xiàn)知識奧妙,懂得學習原理,掌握簡單的科學知識,都不離開實驗的探究。但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習慣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實驗設備被塵封于角落蒙上灰塵。這不僅不利于學生主體發(fā)揮,也會使得學生逐漸喪失科學探究意識,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充分重視實驗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實現(xiàn)科學探究精神的有效形成。
比如,在學習《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相關知識時,教師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以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在動手操作的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準備不同的操作材料,如水槽、同體積不同重量的物體、帶蓋空瓶及7種不同的材料和天平等,在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輕到重排列材料,也可以按照體積從大到小排列物體,引導學生嘗試不同的實驗并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在整個操作材料的嘗試中最終實現(xiàn)科學實驗的有效性。在實驗教學的探究材料更換和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實驗設計和材料準備的過程中發(fā)揮自主思考能力,引導學生在充足實驗準備過程中實現(xiàn)實驗探究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夠基于教學實際探求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小學科學課堂高效構建,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轉變教學思想,基于生本思想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利用微課視頻,突破教學重難點和重視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等方面探求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郭瑞清.小學科學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3):317-319.
[2]高祀泉.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5(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