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海燕
[摘要]日的:研究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用于治療剖官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份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54例剖宮產手術后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止血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定義為兩組,探究組患者止血治療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普通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止血方式,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探究組患者術中總出血、術后24小時陰道總出血量和手術時長均低于普通組患者,兩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探究組患者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顯著低于普通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對于降低術中和術后出血量效果顯著,且手術時效有效提升,有利于提高患者手術安全保障。
[關鍵詞]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剖宮產手術;臨床療效;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R7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39-01
產后出血時剖宮產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若治療不及時引起產婦失血過多將會嚴重影響產婦全身臟器功能。破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自然分娩產婦,隨著剖宮產比例的增高,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本文主要研究使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手術后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特選擇5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作以下詳細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份期間,選取我院收治的54例剖宮產手術后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止血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定義為兩組。探究組中初產婦與經產婦比例為11比16,患者年齡范圍為(21~40)歲,平均年齡為(28.7±5.6)歲,孕周為(37~41),平均孕周為(40.2±1.3);普通組中初產婦與經產婦比例為10比17,患者年齡范圍為(23~40)歲,平均年齡為(28.9±5.7)歲,孕周為(37~42),平均孕周為(40.5±1.2)。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以及孕周分布方面均無顯著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同期比較。所有患者均已提前了解治療方案且全部由家屬簽署治療同意知情書,本研究項目已先后通過院辦與倫理委員會審核,下發(fā)有正式文件。
1.2方法:探究組患者止血治療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普通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止血方式。普通組患者注射縮宮素,使用浸有溫生理鹽水的紗布壓迫出血部位進行止血,使用“8”字縫合法縫合出血點,在子宮兩側動脈上進行結扎。探究組患者需要在子宮下邊緣切口右側部位三分之一處選定交接位置,使用1號縫合吸收線,垂直向內進針,進針后需要貫穿子宮下段,出針點選定切口上邊緣部位。子宮底部右側三分之一交接部位進針,從子宮右側骶骨韌帶方向開始,全層縫合子宮,縫合結束之后取對側水平位置出針,子宮左側縫合處理方法同右側,子宮兩側縫合完畢之后,拉線打結,確認子宮處切口完全連續(xù)、且縫合貫穿子宮全層。術后觀察10分鐘,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和子宮體收縮異之后關腹。
1.3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患者在術中出血量、和術后24小時內的總陰道出血量,護理人員使用稱重加目測方法進行測定,記錄兩組患者總的住院治療時間。(2)記錄兩組患者接受住院治療期間的并發(fā)癥情況,需要注意觀察的并發(fā)癥類別有失血性休克、產褥病與子宮切除。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研究數(shù)據統(tǒng)一輸入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運算處理,采取x與T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小于0.05時即可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探究組患者術中總出血、術后24小時陰道總出血量和手術時長均低于普通組患者,兩組間數(shù)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詳見下文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探究組患者中有1例發(fā)生失血性休克,1例患產褥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41%(2/27);普通組患者中有3例發(fā)生失血性休克,2例患產褥病,1例子宮切除,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22%(6/27)探究組患者中共計有探究組患者在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顯著低于普通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x=9.2704,p<0.05)。
3.討論
由剖宮產后引發(fā)的產后出血,主要病因是由于胎兒娩出后胎盤剝離時引起的子宮平滑肌收縮異常,且子宮上段特殊的生理解剖結構,使得分娩后發(fā)生出血的風險概率較高,發(fā)生產后出血的患者中前置胎盤患者所占比重最大。治療剖宮產引起的產后出血所用常規(guī)止血方式通常是使用紗布填充吸收,但是臨床治療效果遠未達到預期療效。與傳統(tǒng)治療方法相比,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直接使用縫線捆扎促進子宮體加強收縮,起到擠壓子宮平滑肌和降低宮腔小螺旋動脈血液流速。經過縫合治療之后,子宮內的血液灌注量顯著降低,臨床療效較好。
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對探究組患者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止血治療方式,患者術中和術后的總出血量顯著降低,且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較低,證實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用于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療效顯著。需要注意使用該種縫合方式時,拉緊縫線時需要垂直拉緊,不能傾斜拉拽,降低會子宮的損害,避免活動出血。同時需要注意該種治療方法不能適用于所有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重度胎盤早剝的患者不能使用該方法進行治療。
綜上所述,使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用于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手術效率顯著提升,患者出血總量減少,安全系數(shù)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