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飛
摘要:體現(xiàn)“歷史美”是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國家對學科美育以及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教育部統(tǒng)編初中歷史教材中涉及歷史學科的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是指人們通過生產(chǎn)勞動與斗爭需要,在自然物上烙上人類的印記,體現(xiàn)出的天人合一的歷史自然美;藝術美是指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的無數(shù)的藝術品反映出的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先進的歷史人物在生產(chǎn)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文化斗爭中在客觀上對歷史發(fā)展會起促進作用,這一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就是歷史的社會美。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歷史美”。
關鍵詞:學科教學;歷史美;部編教材
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他在給美育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苯逃恐贫ǖ摹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提出:提高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識別判斷力,逐步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品質(zhì)。
由此可見,美的教育是學科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中學歷史教學中需要體現(xiàn)學科美,只有體現(xiàn)了學科美,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這要求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使用部編初中歷史教材之后,要重視滲透歷史美的教育。
一、引導學生感受“歷史美”
美育是“以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為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受教者認識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根據(jù)這一理論,歷史學科的美育應包含歷史的自然美、歷史的藝術美和歷史的社會美三個方面,我們可以將它們統(tǒng)稱為“歷史美”?!皻v史美”伴生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能夠讓人們得到情感愉悅的體驗,能夠激勵人們?nèi)プ非竺?、享受美和?chuàng)造美。而初中歷史學科的美育,是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初中歷史學科特點,把握初中學生生理及心理特征,在美育理論的指導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引導他們?nèi)ジ惺?、體驗和認識歷史美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感受歷史的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
(一)感受歷史的自然美
這里的自然美,指的不是自然界的事物和現(xiàn)象的美,而是古今中外的人民因為生產(chǎn)勞動或斗爭需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實踐在自然物上烙上人類的印記并賦予其社會性屬性而體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歷史自然美。歷史特別是古代史提供給學生很多關于自然美的內(nèi)容,這為課程增添了美的色彩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如體現(xiàn)古人智慧的都江堰、起伏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秀美雅致的蘇州園林、宏大的古埃及金字塔建筑群、壯闊的巴拿馬運河等,都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歷史自然美的典型代表。
(二)感受歷史的藝術美
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藝術品。藝術品作為歷史的產(chǎn)物,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及精神面貌。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可以比實際生活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它們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曹雪芹的《紅樓夢》、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等。歷史的藝術美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感受歷史的社會美
先進的歷史人物在生產(chǎn)斗爭、政治斗爭、思想文化斗爭中,在客觀上對歷史發(fā)展會起促進作用,他們的活動對當時社會和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發(fā)展和歷史進步起推動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正向精神就是歷史的社會美。社會美涉及的范圍更廣,內(nèi)涵更豐富,讓人感受更直接,對后人教育的作用更大。
先進的歷史人物有愛國愛民、心憂天下者,如林則徐、孫中山;有堅持信仰、舍生取義者,如文天祥、譚嗣同;有不畏強暴、挺身革命者,如黃花崗、武昌起義烈士;有心念改革、富國強兵者,如商鞅、彼得一世;有克己奉公、廉潔自律者,如包拯、海瑞;有立德立言、著書立說者,如孔子、柏拉圖;有筆做武器、堅韌不拔者,如司馬遷、魯迅;有不畏艱險、堅持科學精神者,如伽利略、愛迪生……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歷史美的核心——社會美。
二、在課堂中滲透“歷史美”的教學策略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掘美育因素,將“歷史美”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歷史學科特點,利用部編歷史教材中蘊藏的極其豐富的美育素材,突出不同課時所呈現(xiàn)的不同美育重點,寓美育于教學,將美育與歷史教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滲透。
(一)通過歷史場景再現(xiàn)
陳寅恪先生認為,歷史人物“所處之環(huán)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則其學說不易評論。現(xiàn)代人研究歷史,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所謂真了解者,必須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因此,教師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zhì)和審美情趣的一種有效途徑。
創(chuàng)設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是編演歷史短劇,讓學生感同身受地體味歷史的真實。如講述“甲午戰(zhàn)爭”時,可以讓學生編演鄧世昌在彈盡狀況下毅然下令致遠艦撞向敵方旗艦的模擬場景短劇。通過飾演與欣賞短劇,既使學生看到了鄧世昌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做法的理解。又如“戊戌變法”一課,可以讓學生編演譚嗣同在菜市口慷慨就義的歷史短劇,通過學生之口講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通過編演,使學生感悟到譚嗣同矢志為變法獻身的勇氣,進而使學生形成對什么是歷史社會美的價值判斷。
(二)通過美好與丑惡的對比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中美丑兩方面的內(nèi)容對比,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傾向,使學生在敬仰美的同時,深刻認識丑的本質(zhì)屬性,使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更深維度的開發(fā)。
如“金與南宋的對峙”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岳飛的精忠報國、浩然正氣,映照出趙構、秦檜等丑類的厚顏無恥、屈膝賣國,從而激起學生對丑惡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厭惡和憎恨,自覺地去追求美,摒棄丑。又如“拿破侖帝國”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對歷史人物正反兩方面的史實分析,揭示出拿破侖的“美”與“丑”。拿破侖頒布一系列法典,鞏固了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成果,符合歷史發(fā)展,是美的;他反擊歐洲封建勢力對法國的入侵,擊破反法同盟,保衛(wèi)了法國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也是美的。歷史因此評價他是歐洲乃至世界的英雄。但當他不顧人民死活繼續(xù)征戰(zhàn)不休,走向民族征服的道路,壓迫弱小國家及他國人民,這些行徑又是丑的。繼而他終于被歷史發(fā)展所拋棄,走向敗亡。通過對拿破侖的人物辨析,學生既感受了他對歷史的重大貢獻,又體會到他違背人民意愿而慘遭失敗的教訓。“美”與“丑”一目了然。
(三)通過多媒體展示
“美感的產(chǎn)生,首先來自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受。形象化的載體直接觸及視聽,對信息的結果有很好的功效,給人的美感特別鮮明?!痹跉v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照片、視頻、歷史物品模具等方法,將歷史上的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文學等獨具神韻的美育素材展示出來。這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訓練學生審美的想象力,使學生在審美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體驗。
如講述“宋代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張擇端名畫《清明上河圖》,為學生提供北宋大都市的各階層人民生活、商業(yè)、手工業(yè)、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詳實、形象的第一手資料?!肚迕魃虾訄D》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又因其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和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而形成了獨特的美學價值,對其進行展示使學生既獲得了歷史知識,又接受了審美能力的訓練。
(四)通過學科實踐活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訪歷史遺址、遺跡,如博物館、紀念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對其進行學科美育的滲透。這種做法能夠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個不同的歷史情境和時空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心同其感,深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
如在講授“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這一單元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通過觀閱歷史照片、實物史料等,讓學生深刻體會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tǒng)治的屈辱歷史;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戰(zhàn)并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的悲壯。
三、部編初中歷史教材“歷史美”的具體體現(xiàn)
部編初中歷史教材中體現(xiàn)“歷史美”的內(nèi)容很多,筆者以列表的形式將涵蓋“歷史美”的部分章節(jié)及內(nèi)容進行提煉和梳理,以期利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詳見表1~表3)
四、部編初中歷史教材“歷史美”的教學實踐
愛國情懷是常寫常新的主題,含有家國情懷內(nèi)容的課堂最能感召學生,也最能體現(xiàn)“歷史美”。本文以部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8課“金與南宋的對峙”一文中的第三目“南宋的偏安”為例,說明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歷史美”(社會美)。以下是筆者截取的部分教學片斷。
(多媒體出示關于岳飛抗金的兩張圖片)
師:結合課文及圖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講一講岳飛抗金的故事。
生講述。(略)
師:根據(jù)同學所述,請你們總結岳飛抗金的成果。
生答。(答案要點: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岳飛統(tǒng)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后撤。)
(多媒體出示史料)
材料一?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人稱“岳家軍”。
材料二 金軍中流傳著一句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p>
材料三? (岳飛軍隊)其所揭旗以“岳”為號,父老百姓爭挽車牽牛,載糗糧以饋義軍,頂盆焚香迎候者,充滿道路。
師:分析材料后,你認為岳家軍打勝仗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答案要點:岳家軍紀律嚴明;岳家軍作戰(zhàn)英勇;抗金斗爭是正義的,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多媒體出示岳飛墓圖片)
師:正當岳飛節(jié)節(jié)勝利、捷報頻傳之際,宋高宗和秦檜卻向金求和,下令岳飛班師。宋高宗指使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父子殺害。岳飛抗金明明是正義的,卓有成效的,為什么宋高宗、秦檜等人要殺害他?
生:害怕岳飛勢力壯大,危及他們的統(tǒng)治。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一 文天祥評價岳飛:惟中興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義與日月爭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報勛勞,克昌厥后,雖百世可知也。
材料二 明神宗朱翊鈞評價岳飛:咨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泄靖康之恥,誓清朔漠之師。
材料三 孫中山評價岳飛: 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
師:根據(jù)材料以及前面所學知識,如何評價岳飛抗金戰(zhàn)爭及如何理解人們?nèi)绱俗鸪绾蛻涯钤里w?
生答。(略)
師總結:岳飛抗金,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zhàn)爭中擄掠殘殺,對經(jīng)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既保衛(wèi)了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又保衛(wèi)了江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免遭破壞,這是正義的。岳飛盡忠報國志不移、事母至孝、軍紀嚴明、愛兵愛民、廉潔自律、好學深思。岳飛精神的這些內(nèi)涵,與中華民族的固有品格相符合,其將永世被人們追念和學習。
岳飛的抗金戰(zhàn)爭,保衛(wèi)了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和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免遭破壞。直到今天,岳飛依然作為民族英雄被人們祭奠和懷念。以上教學片斷通過出示圖片、課文閱讀、問題引導、小組交流、史料展示等方式,使學生了解了岳飛抗金戰(zhàn)爭取得的成果及原因、戰(zhàn)爭的正義性及其體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涵,達到了在教學中滲透歷史社會美的教育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歷史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中外歷史知識外,還要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養(yǎng)成愛國主義情感,開拓觀察世界的視野,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美的教育,發(fā)揮美的感染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知識中包含和體現(xiàn)歷史美的素材,是完成上述目標的重要途徑。
與此同時,在依據(jù)國家課程標準及時代精神要求編寫的初中歷史部編版教材全面使用之后,為了真正意義上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效落實到歷史課堂中,教師更應該利用教科書中蘊含的豐富的美育內(nèi)容,積極進行歷史美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同時,用美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為實現(xiàn)培養(yǎng)新一代高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秀玲.從歷史美的特征談歷史學科的審美教育[J].山東教育科研,1999(7-8).
[2] 黃武.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美育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5.
[3] 徐國利,李天星.中國當代的歷史人物評價標準問題研究述評[J].軍事歷史,2012(6).
[4] 顏先輝.歷史美在細節(jié)、美在精神[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3).
[5] 潘俊柳.歷史·美·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2(10).
[6] 郝陵生.試論歷史美育中的美與丑[J].歷史教學問題,2000(6).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