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琰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發(fā)展進程中寶貴的財富,無數經典的古詩詞展現(xiàn)出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和人文素養(yǎng)的陶冶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的語文教育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一定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基本知識要點,還要教出新意,避免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晦澀難懂的負面印象,影響到學生的詩詞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在古詩詞教學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的方式發(fā)展形象思維,通過模糊講解的方式進行語感培養(yǎng),通過結合背景分析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情感共鳴,通過隨堂練筆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提高和發(fā)展。這些教學策略都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時代性,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古詩詞蘊含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魅力,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方式過于呆板,主要是讓學生熟讀并背誦古詩詞,之后嘗試解釋、翻譯古詩詞的內容,并探究作品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之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在教學方式上體現(xiàn)出時代性,用符合現(xiàn)代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讓學生感受到新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聯(lián)系生活,觸動形象思維
生活教學法指的是將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這樣學生就能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及生活感受保持高度關注,確保詩詞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在教學中并未讓學生直接解釋古詩詞,探究古詩詞的深意,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說說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能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這樣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促使他們進一步展開思考,并將其帶入到作者描寫的情境中,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內容有更為深刻的了解。
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就引導學生嘗試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我提出問題:“在生活中,大家如果去拜訪朋友,朋友不在家,大家會有怎樣的感受呢?”學生說:“我會感到很難過?!蔽矣痔岢觯骸澳敲创蠹矣袥]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雖然朋友不在家,但是卻看到了其他的事物,正好是自己想要看到的,此時大家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有學生說:“我有一次要和朋友去放風箏,結果朋友不在,我很不開心,此時卻看見其他小朋友在放風箏,于是我就和他們一起玩。結果我結識了新朋友,也很開心?!庇谑牵覍W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詩中:“其實這首詩也是如此,作者想要遇到的朋友不在家,大家看看他又有怎樣的奇遇,他的心情如何?”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在教學的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產生更為真切的閱讀感受。這樣比單純讓學生分析字詞、展開翻譯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展開想象,促使學生調動真實體驗,這樣就能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
二、模糊講解,培養(yǎng)良好語感
由于學生年齡小、閱歷不足,所以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很難對古詩詞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很多古詩詞的語言雖然非常優(yōu)美,但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感悟和對詩詞語言的把握難免會存在不足之處,部分教師往往會通過直接灌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這樣的教學方法是用自己的理解來代替學生的理解,久而久之,會讓學生的欣賞能力發(fā)展得更為遲緩。我在教學中采用模糊講解的方式,并未給學生咬文嚼字地加以解釋,而是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整體感受。這樣就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語感,逐步促使學生理解詞句的深意。
《清平樂·村居》一詩中有一些字詞是學生還沒學過的,如“醉里吳音相媚好”的“吳音”是什么意思,“相媚好”又如何解釋,又如“白發(fā)誰家翁媼”中的“媼”是什么意思等。我在教學中沒有強制讓學生背誦這些字詞的意思,而是采用結合上下文理解等方法展開模糊講解。我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并引導學生思考:“大家有沒有聽過吳儂軟語呢?如果自己的身邊都是這樣說話的人,會有什么感受呢?”這樣能讓學生對“醉里吳音相媚好”產生一定的整體認識。我還讓學生結合“白發(fā)、翁”等認識的字詞來理解“媼”的意思,這樣也能讓學生對該詞的意思有所理解。如此就起到了模糊解釋的效果,讓學生感受詩詞中的鄉(xiāng)野之樂。
在古詩詞中難免會有些學生沒有學過的生字生詞,這些字詞具有一定的文言性質,學生很難理解。我也并未按照字面的意思進行深入講解,更沒有讓學生刻意地背誦正確的解釋,而是讓他們借助插圖、多媒體課件、上下文理解等方式獲得模糊的感受,促使學生自主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
三、結合背景,引發(fā)情感共鳴
古詩詞往往具有渲染意境的效果,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情感。然而,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年代和學生的生活之間也有較遠的距離,如果直接讓學生理解、分析,則有一定的難度。我嘗試給學生介紹古詩詞的背景知識,特別是重點介紹作者的生活經歷和在作品創(chuàng)作時所處的環(huán)境,這樣就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可以更好地激發(fā)情感共鳴。
在教學《江雪》時,我嘗試給學生介紹了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感受作者當時的心理?!傲谠獏⒓恿送跏逦臑槭椎恼胃镄逻\動,但是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被貶官來到了永州。一個人的政治理想沒有實現(xiàn),大家覺得他的心中會是怎樣的想法呢?”此外,我還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了漁翁垂釣的凄涼場景,并配上凄涼的音樂,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產生共鳴。如有學生說:“我覺得作者此時一定十分苦惱,他有著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所以當他覺得沒有人賞識自己的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好像‘孤舟蓑笠翁’一樣凄涼而無助?!痹诮Y合背景知識進行理解時,學生可以更好地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鳴。
我還嘗試將古詩詞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古詩詞的內容結合起來制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能用圖像和音樂更好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具有畫面感的多媒體課件中更好地進入到古詩詞作品中。這樣也充分運用了新科技,起到了與時俱進的教學效果,能讓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fā),更深入地品味古詩詞的特殊韻味。
四、隨堂練筆,強化遷移能力
讀寫結合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教學策略,很多學生純真而真摯的語言能夠帶給讀者別樣的感受。我在教學中也嘗試運用這種方式展開教學,如讓學生嘗試將古詩詞改編成現(xiàn)代文,嘗試用白話文的形式展現(xiàn)出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又如可以讓學生嘗試圍繞古詩詞中的留白處展開寫作,嘗試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那些對古詩詞很感興趣的學生,我還鼓勵學生展開古詩詞創(chuàng)作,嘗試寫同主題的詩詞作品,展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在教學《登鸛雀樓》的時候,由于不少學生都體會過作者登高遠望的感受,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展現(xiàn)出自己對這首詩詞的理解。我提出:“大家嘗試將這首詩詞改寫成現(xiàn)代文,并在文章中將自己想象成作者,說說自己登高望遠時的心情到底是怎樣的?!睂W生積極投入到了寫作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如有學生寫道:“當我登上鸛雀樓后,看到了遠處黃河壯觀無比,斜陽掛在了山邊。我不由得感慨,以前從來都沒有看到過這樣壯麗的景物,看來如果要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這就好像是做人一樣,只有不斷進步,才能有更多的收獲。”學生在練習中通過改寫的方式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文章展現(xiàn)了出來。
隨堂練筆讓學生更投入地展開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學以致用。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不僅僅只是背誦古詩詞這樣的死板學習,而是將古詩詞的精髓融入自己的骨髓中,是靈活的學習,學習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如果能使用新的教學策略,運用新的教學工具,則能讓學生更投入地展開古詩詞的學習,更好地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詞中的情感,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啟東市匯龍鎮(zhèn)匯龍小學學華分校)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