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璽
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教師的任務包括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心理教育,在初中生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生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還有各種心理上的問題,教師只有正確地處理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可以讓初中生把精力投到緊張的學習中,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和道德水平。班主任是學生學習和生活最主要的引導人,與初中生天天相處,對學生的生活和其它方面最為了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初中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
(一)關愛學生
古語說的好“言傳身教”,班主任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首先需對自身修養(yǎng)進行提升,以身作則從而對學生進行行為素質(zhì)、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具備極強的使命感及責任感,對于學生充滿愛心,對自身修養(yǎng)及文化素質(zhì)進行提升。小學生多數(shù)都對班主任有極強的依賴性,期盼獲得班主任的贊揚、關心、重視等,十分樂于接受班主任的教導。目前,小學中某些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也不高,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需在課余時間對自我文化知識進行沉淀,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不單學到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
(二)建立班級管理體系
在學生內(nèi)部對于班干部進行培養(yǎng),建立班級管理體系,班干部素質(zhì)水平如何,直接對班級管理體系水平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對學風、班風帶來影響。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干部選取時,不可僅憑自己意愿而是要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來對班干部進行評選,鼓勵學生參與班干部競選,對于學生的意見進行采納,選取品質(zhì)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班干部從而構(gòu)建班級管理體系。采取民主的形式評選出的班干部,學生對于其信任度會更高,號召力也較強,班主任要對班干部進行指導,鼓勵他們?yōu)榘嗉夁M行服務,班干部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輔助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班主任授予班干部班級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任務,發(fā)揚班干部模范作用,使他們在具體工作中充分得到鍛煉。學生班干部普遍具備極強的責任感、自我約束性較強,班主任可充分依靠班干部來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管理效果極好。
(三)健全教育管理體系
眾所周知,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父母,學校只是起輔助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均會對學生的性格、思想、品格造成影響。西藏地區(qū)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質(zhì)較低,無法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育,但學生的成長需要家長從旁協(xié)助,更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融合,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獲取家長的支持及配合。班主任僅是學生校園生活的引導者,而家長則是學生生活中的引導者。因此,班主任要時常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的教育工作。為使得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完美融合,班主任需按期對學生進行家訪,每學期結(jié)束后召開家長會,確保學校和家庭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在召開家長會時,對于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反饋,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適度表揚,但需注意班主任不可對表現(xiàn)差的學生進行點名批評,避免傷害學生以及家長的自尊心。地區(qū)某些學生家長崇尚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手法過于嚴厲,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要對該類家長的管理理念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家長占據(jù)學生教育的主導位置。
二、正確的看待初中生的心理現(xiàn)狀
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正處于青春期,處在從幼稚向成熟、從依賴到獨立的階段邁進,初一的學生也開始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喜歡自己處理事情,不喜歡被別人打擾。但是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因為心智不夠成熟,很容易出現(xiàn)情緒波動、產(chǎn)生自卑、沒有自信,遇到困難出現(xiàn)焦慮的狀況,致使初中生心理發(fā)生了變化,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開始變差。另外初一的學生剛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很容易出現(xiàn)害怕的心理,如果教師不加引導就會使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
三、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落實到課堂中
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包括豐富的傳統(tǒng)美德,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由于目前我國的教育屬于應試教育,在六年級也學生也處于人生的第一個轉(zhuǎn)折期,班主任對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是有所忽視,認為在轉(zhuǎn)折階段只有抓好主課程才可以幫助孩子轉(zhuǎn)變?nèi)松?,從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落實到課程當中。
(二)班主任教書與育人存在落差
在許多學校里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許多教師不重視該課程,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看作是程,班主任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要課的現(xiàn)象,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導致教書與育人存在落差,從而使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程度較差。
(三)班主任的個人工作能力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方面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并不成熟,班主任需要自身有良好的素養(yǎng),同時也要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前進榜樣。但是在實際情況中,許多教師并不具備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從而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好。
四、把心理教育融入到班主任的工作中
初一學生活動和交往最主要的場所就是學校,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心理影響最大的還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把管理滲透到管理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充分發(fā)揮教室文化氛圍的作用
班級環(huán)境對初一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開展心理教學活動都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學校是初中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因為很多同學已經(jīng)住校,同時教室也是初中生心靈和情感交流的家園,能否營造一個干凈、高雅、溫馨、美觀的教室環(huán)境,是初中班主任需要關注的重點。教室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寬松舒適,才能為初中生提供一個適宜的學習與陶冶情操的場所,也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發(fā)展。因此,初中班主任要讓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室布置,以教室文化布局為載體,使教室環(huán)境產(chǎn)生獨特的育人功效。例如;創(chuàng)設黑板報。黑板報是展現(xiàn)班級文化的主要場所,黑板報不僅可以展示初中生的才藝,還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得到很好的調(diào)節(jié),通過黑板報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二)有效的溝通,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要和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進行溝通,有效地解決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還要合理地使用溝通藝術,在與學生溝通的時候,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溝通之中。初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可以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為班主任管理班級提供有效的途徑,教師及時了解學生,逐漸完善班級的管理制度,讓班級管理的工作穩(wěn)步提升。但由于班級的學生人數(shù)多,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性格上可能會比較任性,心理很脆弱,所以,教師在管理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語,防止言語傷害到孩子,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要維護好青春期階段孩子們的自尊心。
(三)以多種多樣的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輔導
隨著學校越來越重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會就成了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形式。學校有意識地開展班會活動,通過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將心理教育理念與實際的班級管理相結(jié)合。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班級活動。班主任在設計班級活動時,要結(jié)合學校相關的心理教育制度,也要注意與本班的學生群體特點相結(jié)合,這樣設計出的活動才能更好地與心理教育相融合,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四)對學生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兩種教學方式。首先,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周一的時候,下午都會有一節(jié)班會課,教師可以利用班會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給初中生閱讀一些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書刊,給學生講一些不良的心理案例,使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其次,每個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初中班主任要區(qū)別對待不同的學生。例如,對那些自卑的初中生,讓其參加一些小組的活動,讓其與周圍的學生融入到一起。在與同學交流的時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改變學生本人的自卑心態(tài),促進初中生的健康發(fā)展。
五、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yǎng)各個方面都發(fā)展的全面性人才,培育更加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質(zhì)量人才。在初中教學中需要將心理教育與初中體育教育進行更好地融合,從而加強學生對體育知識方面的理解。只有在體育教學中將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困擾時,能夠用體育知識來為自己開導,增強學生的實際鍛煉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探究性。在當今社會,正在全面推進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發(fā)展與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心理教育不斷推進,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六、小學班主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主課程那樣的說教教育,而是需要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并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感染學生。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完整的思想意識,平日里接觸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同時小學生對教師也有所崇拜,只有班主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并通過自己的正能量行為影響學生。同時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并開展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此教師也應該注意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也要提高其他輔助課業(yè)的素質(zhì),幫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學生,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言談舉止,在這個過程中要教會孩子溝通交流,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影響學生,不管是上課前的整理講臺,還是課下的打掃班級,以及對其他教師的尊重,這些都會使學生有所影響。
(二)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班級的這個大環(huán)境下,總會有小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和大部分學生不一樣的一面,有些學生不愛與他人交流,有些學生則是調(diào)皮搗蛋。在小學班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該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并針對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從而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并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注意。作為班主任,應該及時關注到學生的情緒變化,對學生有所開導并及時關心他們,使他們脆弱的心靈可以得到安慰,從而使小部分集體也融入班級的大家庭中來。我曾經(jīng)帶過的一個班級,一個家庭貧困的小女生總是默默地不說話在書桌上寫字,總是形影單只,作為班主任在了解情況后,與她交流,并且在集體活動中總是叫她一起玩,并與家長溝通,幫助小女孩走出陰影,融入大家庭。在這個過程中,要讓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感受到被愛,并讓學生通過這件時學會安與被愛。
(三)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味地說教,而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于校園的日常生活當中,同時在小學課堂,班主任應該積極地為小學生提高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并使每名學生都可以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學校活動。作為班主任,要關注班級的每名學生,同時也要尊重每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也要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并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班級教學過程中通過豐富的班級活動,推進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讓學生在實踐生活中感受并體驗道德的魅力,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七、結(jié)語
綜上所述,影響初中生發(fā)展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初中班主任要結(jié)合初中生的心理現(xiàn)狀,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學生進行輔導教育,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更加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更好地把心里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級管理活動之中。建議學校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針對性地對初中生進行心理輔導,從而讓初中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