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雯
摘 要:在藝術的歷史長河中,線條、明暗、比例、構圖等是油畫的基本造型元素,而其中線條是最能表現(xiàn)藝術家思想和情感的手段之一。線條在油畫中的運用,豐富了油畫的表現(xiàn)形式,藝術家們通過線條表現(xiàn)了所要表達的具象、意象或抽象的形象,充分表達了他們在作品中的情感。
關鍵詞:西方油畫;線條運用;情感
在十九世紀,新古典主義和印象主義等流派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畫作中運用線條的表現(xiàn)方式體現(xiàn)出鮮明的特點,也表達了藝術家不同的情感。而在二十世紀,畫家們更注重自我表現(xiàn),于是線條的運用便更加多樣化,所表達的情感也更深入。對西方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油畫中線條的運用做一定的借鑒、研究,使我們在油畫創(chuàng)作上能更深層次地進行體會和創(chuàng)新,從而更恰當,充分地表達我們自己的情感。本論文旨在對西方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西方油畫中線條運用的情感探究和比較。
在長期的美術發(fā)展中,“線條”作為美術家創(chuàng)作形象和表達感情的造型語言,有“線條是繪畫的靈魂”之稱。線條在日常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每當人們描繪事物的時候,總是傾向于以線條的形式去詮釋自然界。史前的穴居人類、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以及所有時期的兒童都是從線條開始來表現(xiàn)周圍世界的。所以,線條是最原始、樸實、直接的藝術語言,是人們認識和反映自然形態(tài)最簡明的表現(xiàn)形式,被稱為第一美術語言。
著名畫家蘇天賜曾經(jīng)說:“用線完全可以造型。線條的寬窄、深淺、重輕、疾徐,中途的頓挫、轉折 等能夠使物象經(jīng)過單純化后仍有一種立體感和空間感?!辈煌木€條給人的感覺不同,垂直線給人以莊嚴挺拔、剛毅正直的感覺;水平線給人以平和安定、靜止沉穩(wěn)的感受;斜線給人以變化運動、緊張不安的感覺;規(guī)則的曲線給人以明朗整齊、圓滑有序;自由的曲線則顯得活潑優(yōu)美、生動柔和。
事實上,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一幅好的作品,即使忽略色彩構成,弱化生動的形象,單單結構線條的穿插轉折,輪廓線條抑揚頓挫,足以使欣賞者產(chǎn)生震撼、平靜或狂躁等情緒上的共鳴。其實在十四到十六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就涌現(xiàn)出了一批以線造型為主作畫的藝術家。如波提切利,他的在《春》中描繪的維納斯等人身披輕柔的衣裳,就是以靈活飄逸的線條構成的。
到了十九世紀的法國,由于社會動蕩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急需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新古典主義便應運而生。新古典主義畫風古樸、莊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準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他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運用古典美的法則,致力于達到“古典美”與“自然美”統(tǒng)一協(xié)調。他以傳統(tǒng)法則為起點,對線的輪廓表現(xiàn)進行突破,使線條涵蓋了更多情感。他重視線條干凈和造型平整,強調線面結合,以線造型為主,明暗輔之的畫法。這種外輪廓的細線與內(nèi)形體的寬線、塊面線的三結合,直中帶曲,寓曲于直,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度。如他的《泉》,描繪了一名舉罐倒水的少女。左邊以高舉手臂的轉折處為頂點,身軀的輪廓是一根略有變化的傾斜線;右邊則不僅水罐與抬起的手臂組成圓和三角的幾何結構,胸部和腹部的轉折起落也形成波浪式的曲線,這正好與左邊的單純與寧靜形成對比,少女的體形姿態(tài)遵循古希臘普拉克西特列斯強調的S形曲線美。安格爾認為“線條和造型越簡潔,作品越具有美和力量”,這種審美與中國畫的線描很是相似。
十九世紀下半葉,后印象主義畫家梵高的《星夜》,在這幅畫中,整個畫面被一股洶涌、動蕩的藍綠色激流所吞噬,旋轉、卷曲的星云使夜空變得異?;钴S,這種景象反映出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和瘋狂的幻覺世界。夜晚的天空中構成大星、小星的線條回旋著,金黃的滿月形成巨大的令人眩暈的漩渦,星云的短線條糾結、盤旋,仿佛讓人們看見時光的流逝。淡藍的色調,動感的線條,給人自由的時空感。梵·高通過這幅畫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來反襯出人類的渺小,而是傳達出一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傳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和憂郁。
到了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對線條的表現(xiàn)更側重于感性,后現(xiàn)代主義則更注重于理性,兩者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現(xiàn)。
野獸派藝術家們不滿如實地描繪對象的傳統(tǒng)畫法,更多地追求自我體驗和表現(xiàn)上的單純化,概括性,注重表達對象的內(nèi)在精神。野獸派畫家馬蒂斯,他的作品《舞蹈》,這幅畫中僅用了三種色彩,即紅色人體,綠色地面和藍色天空。整個畫面便是由這三種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諧的色彩,與構成人物的富有節(jié)奏,韻律的線條混成一體,從而生發(fā)出動人的藝術魅力。馬蒂斯的色彩和線條既各自獨立又彼此和諧,同時并進,構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同時表達出對人生歡樂的贊頌。
立體主義中的線條表現(xiàn)出一種幾何形式的美。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和表現(xiàn)事物的傳統(tǒng)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二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xiàn)的趣味讓位于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從而體現(xiàn)出時間的持續(xù)性。立體主義畫家畢加索的《亞威農(nóng)少女》中,五個人物不同側面的部位,都凝聚在單一的平面中,把不同角度的人物進行了結構上的組合??瓷先?,就好像把五個人的身體先分解成了單純的幾何形體和靈活多變、層次分明的色塊,然后在畫布上重新進行了組合,形成了人體、空間、背景一切要表達的東西,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又例如現(xiàn)代抽象主義畫家蒙德里安的多伯格教堂,用許多直線和水平線彼此并行并又隔開,形成一種律動的節(jié)奏,給人以莊嚴肅穆、平和安定的感覺。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油畫作品中很多都是用線條表達出畫家的精妙的感覺和細膩的情感。當畫家用筆畫過紙張時,標出了空間的界限和時間的流動,畫家的情感,也隨著這種流動而凝聚在畫幅上。無論作為油畫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欣賞者,在關注作品的形、色的同時也要關注畫面中線條中所包含的情感。
參考文獻:
[1]范健. 線條語言在中西方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比較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7.
[2]范倩穎. 莫奈《睡蓮》系列與海派畫家作品的意象性比較研究[D].江南大學,2016.
[3]董藝雅. 論油畫作品中線的藝術表現(xiàn)[D].東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