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群
摘要: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作為《四邊形》這一章的開篇樂章,能否彈奏好,對學生學習這一章的興趣、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擔任指揮家、指導者的我在教學這一節(jié)課時,是花了一定的心思的,對于其中的得失,沉淀如下。
關鍵詞:平行四邊形;性質;教學
希臘學者柏拉圖曾說過:“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作為《四邊形》這一章的開篇樂章,能否彈奏好,對學生學習這一章的興趣、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擔任指揮家、指導者的我在教學這一節(jié)課時,是花了一定的心思的,對于其中的得失,沉淀如下:
一、內容定位
平行四邊形作為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作為“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它在實際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這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平行四邊形的圖案,還包括其性質在生產(chǎn)、生活各領域的實際應用。因此,這一節(jié)是全章的重點之一。
二、目標定向
在上課前,我仔細閱讀了教材,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基礎上,從“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三個方面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材目標,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因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的探索,為接下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及后續(xù)知識均起到引導和示范的作用,所以把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作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將如何添加輔助線將平行四邊形問題轉為三角形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實現(xiàn)性質的探索)確實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至此,我接下來的過程教學就有了目標和方向。
三、過程釋疑
(一)游戲引路,定義現(xiàn)身。
走進課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章前圖、地板磚、拉閘門、籬笆路、防護欄、民間工藝制作等,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幾何圖形、四邊形;接著,再讓同位合作,用課前準備的兩個全等三角形拼出四邊形并描下來,進行展示交流,再將兩個活動結果綜合分析、分類:一類是兩組對邊都不平行的一般四邊形;一類是兩組對邊都平行的、既本節(jié)將要認識的平行四邊形。
接下來,我將平行四邊形的重要地位,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明確給同學們,并對前兩個活動中表現(xiàn)出色、配合默契的同學進行表揚,指出本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一系列數(shù)學活動,要求同學們要在過程中學知識,到位的思想武裝,果然反映在后面越來越高漲的學習熱情。
通過游戲,學生經(jīng)歷了平行四邊形概念的探究過程,自然而然地形成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避免了以往概念教學的機械記憶,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接著我同學生一起根據(jù)定義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結合圖形介紹平行四邊形對邊、對角、對角線等元素及平行四邊形的記法、讀法,并注意強調定義的兩方面作用:一是可以判定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二是平行四邊形具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性質。
最后,我還引導同學們對平行四邊形和一般四邊形的異同進行了比較。相同點:都具備四邊形的一般性質,內角和360°,有兩條對角線,可以轉化為三角形,具有不穩(wěn)定性等;不同點:一般四邊形的對邊沒有特殊要求,而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二)合作探究,設疑引探
1、回憶按邊和角學習三角形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醒同學們用類比的方法學習平行四邊形。
2、組織合作探究活動。
(1)明確要求:選用適當?shù)膶W具。通過合作的方式探究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把結論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2)小組活動。同學們投入到緊張的的探索之中,我則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組中,了解學生的探索過程,指導他們(1)可先依賴直覺猜想邊、角關系。(2)動手操作要有明確的目的(即逐個驗證猜想)。
(3)匯報探究結果,將結論按照邊、角進行歸類梳理,使知識的呈現(xiàn)具有條理性。
意料之外而又是情理之中的結果出現(xiàn)了,同學們不僅探究出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還得了對角線互相平分這一結論,我手在板書,腦子飛快地在轉;第二課時的內容出現(xiàn)在第一課時的課堂上,怎么處理?板書完了,我的決定也出來了:順勢利導,活用教材。
我重點聽取了同學們得出“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探究方法。(1)先連結兩條對角線交于一點,然后沿其中一條將平行四邊形一分為二,再重合在一起,發(fā)現(xiàn)另一條對角線的兩部分互相重合;(2)用圖釘將兩個完全重合的平行四邊形的中心釘在一起,將上面的一個旋轉180°后,仍與下面的一個重合,從而發(fā)現(xiàn)這一結論。
(三)邏輯推理,認證性質。
1、激趣:動手得到的結論是否正確無誤,還需要通過說理進行驗證,你想嘗試對它進行證明嗎?你能嗎?(這種問法激起的是異口同時的響亮的回答:能。
2、分組:一組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二、三組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四組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提示:對于文字命題的證明,我們應作哪些工作?
由于前面已進行了一些推理證明的訓練,馬上就有學生回答:寫出已知、求證,再加以證明。
3、證明:在學生證明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第四組的最先做好,而前兩個則較慢一些,經(jīng)過分析,我知道,第四組的圖形中因有兩條對角線將其分成四個三角形,所以他們能立即想到用證三角形全等來達到目的;而一、二、三組的圖形簡單,基本圖形不足以引起對∠A與∠C,∠B與∠D的聯(lián)系,也沒有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進行轉換;而通過平行線的同旁內角互補進行轉換,又不易察覺;知識層面上,學生對幾何證明的經(jīng)驗不足,在證明中存在一種想達到而又達不到的感覺,諸多原因造成本例的證明方法思路不易形成,成了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4、結論:證明完成后,讓學生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三條性質,并用圖形語言,符號語言表述出來,然后記憶,這樣處理,從多角度領悟性質,提升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應用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
四、例練促用
得出性質的目的除了對平行四邊形有一個質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運用這些性質,進行相關論證和計算。所以,下一步,我和學生就進入了例1的學習:
如圖:小明用36m長的繩子圍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場地,其中一條邊AB長為8m,其他三條邊各長多少?題目讀完,學生們等不及舉手,就鬧嚷嚷地說出了思路和答案,看得出,他們對“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這一性質能正確加以運用,接下來,我又給出了下面這一組題:
1、已知平行四邊形相鄰兩個角的度數(shù)之比為3:2,求其各內角的度數(shù)。
2、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CE⊥AB,E為垂足,若∠A=125°,則∠BCE等于?????? 。
五、總結促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也得到幾點體會。
1、用探究、發(fā)現(xiàn)、猜想、驗證的思路讓學生經(jīng)歷自己探索的過程,從而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用幾何的推理加以驗證,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化歸思想。
2、深鉆教材而不被教材束縛,學習知識而不拘泥于順序,只要學生有能力接受,就可活用教材。
3、有梯度的習題保證了既讓學困生吃飽,又讓尖子生吃好。
4、思路讓學生講、規(guī)律讓學生找,疑難讓學生議,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評。
愿今后多為學生準備一些精彩的課,讓學生真正的走進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帶來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孫慶民,于彬.基于"導學·反思"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及思考——以"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第1課時)"為例[J].中國數(shù)學教育:初中版,2016(6):46-49.
[2]施俊進.從“以教定學”到“以學定教”——《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一)》教學心得[J].中小學數(shù)學:初中版,2009(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