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飛
摘 要: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基本心理特征,是人參加任何實踐活動的心理基礎。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其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提高是學生成才的重要條件。因此,通過學校教育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對學生成長和成才有著特殊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中小學生? 英語學習障礙? 應對策略
如何清除學生的學習障礙,防止學生厭學是擺在我們教學工作者面前長期的現(xiàn)實而又艱巨的任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從非智力因素入手對中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做出分析,并提出對策。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相對于“智力因素”來說的,一般認為智力因素包括六個方面: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非智力因素,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習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世界觀等方面。這些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發(fā)展,還可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二、導致中小學生英語學習障礙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1.學習動機不明確,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
對英語學習的持久興趣和良好的學習動機是中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基本保障。興趣是指對某種事物所報有的積極態(tài)度和特殊傾向。美國的克伯屈教授說:“興趣在吾作一事時,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睈垡蛩固拐f:“興趣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應當首先培養(yǎng)其興趣。一個學生一旦對學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看成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他學起來就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相反,如果沒有興趣,就會感覺學習是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煩情緒。英語學習動機是指學習者學習英語的動力因素,是學習者激勵自己達到英語學習目的的內在驅動力。研究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與學業(yè)成就之間存在一定的正相關,高動機者比低動機者更傾向于有好的成就作為。因此,對于剛接觸英語的中小學生來說,如何激發(fā)和維持其英語學習動機,保持英語學習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
2.學習方法不科學,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方法不科學及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缺乏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保證,但學習不良的同學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于被動應付作業(yè)和考試,缺乏主動安排。看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心中無數(shù),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不會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學習時,不專心,拖拉成習慣,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于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yè)、睡覺,哪里還有多余的時間?”有的學生平時松松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
(3)機械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假思索地重復,多次重復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本人不愿意花時間去分析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F(xiàn)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干二凈了。”
三、消除由非智力因素產生的英語學習障礙的對策
1.明確學習動機,激發(fā)濃厚興趣
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興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而且也是衡量學生英語語言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乃至以后的學習中保持旺盛的英語學習熱情,從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2.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習慣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點策略,是筆者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鼓勵自主學習,培養(yǎng)堅定意志
要使學生能自主的學習英語知識,并提高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從營造良好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師引導開放課堂以及積極評價學習效果等方面做起。
(1)氛圍民主,鼓勵自主學習
作為一名教學組織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種新型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態(tài),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他們覺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習是安全的、可靠的,以便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盡快地營造這種氣氛。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問候式,即適時地即興“寒暄”幾句。如:Nice to see you again,boys and girls?。ㄍ瑫r可向學生揮手)I am sure we will have a good time in class,do you think so?It is a good/sunny day today!此時,應盡量避免公式化的問候。長期使用機械化的問候,學生會感到厭煩、單調、乏味,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性的激發(fā)。例如:T:Class begins. S:Standup,please!T:Good morning,class!S:Good morning,Miss--!T:Sit down,please!另外,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同時又不能過于困難,否則學生答不上,失去自主學習的信心。如教師可問:Can you swim?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you did on Sunday?或者,可以采用活動的形式,可以是對子活動(pair work)或是小組活動(group work)。我在上新課時,就采用了group work的形式,讓每個小組輪流唱前一節(jié)課學唱的歌曲,再評評哪個組唱得又準確又響亮又有感情。在這種刺激下,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學生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學習的課堂中。
(2)開放課堂,還學生以自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要學生自己建構。作為教學者,我們不能再唱“獨角戲”,而應調整自身,做個導演,組織課堂,引導學生,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上“演好自己,演好戲,收到成效?!边@是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把更多的課堂空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就該給學生留有發(fā)揮的空間和時間。教師在引導入門后,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學、去找,讓他們在自己尋覓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如人教版三年級第三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感知、理解、區(qū)分三個介詞on/in/under。上課時,我們就組織學生玩一個游戲:找位子。老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后,在黑板上畫三個盒子,并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貼上一支鋼筆,并問學生:“Where is my pen?”,筆在不同的地方,該怎樣用英語準確表述呢?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課堂馬上炸開了花,學生們積極地翻閱課本,對照書中的相關圖片,找到了答案。盡管有的單詞還不會讀,但他們通過對比分析,已清楚地認識到:在里面要用in;在上面要用on;在下面要用under。學習了單詞讀音和課文后,有一位學生竟然能編出一首順口溜:in在里,on在上,under在下。由此可見,只要有機會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能力不可小瞧!
四、結束語
總之,消除學生英語學習障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只要我們不斷努力,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他們,培養(yǎng)他們,學生對英語的厭學、棄學行為等現(xiàn)象就會慢慢得到轉變,英語的教學質量也一定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兆金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中國知網
[2].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9f5f0100eq7z.html
[3].袁宏智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激發(fā)英語學習動機[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4].呂曄論英語學習興趣的外部激勵因素[J];職業(yè)技術;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