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鮮花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發(fā)展迅速,為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的建設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不僅與學校本身的發(fā)展有關,而且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理”與“情”的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本文展開了對“理”與“情”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具體表現(xiàn)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理與情
一、“理”和“情”的概述
通常來講,理是普通人約定俗成的基本道德底線。情是相處過程中,能體察到的真心。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也不僅是探索文章作者有何思想觀念的過程,它也是帶領學生們感受、領悟情感的過程。
二、“理”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的表現(xiàn)
2.1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教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理”是“情”的基礎,在新課改要求的德育中要對學生“曉之以理”,從提高學生的道德理解入手,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首要任務。這也是學生道德和思想品質形成的基礎,是非觀念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道德觀念,提高他們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道德的認識往往有許多錯誤和混亂的概念,對于這些錯誤的認知,語文老師在其中就充當了引導者的角色,老師應該從學生的認識能力入手,從最簡單到復雜,引導學生分析自己周圍發(fā)生的言行和事情,讓他們明白一些不當行為帶來的后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2.2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
新課程的學生觀強調以人為本,很大程度上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積極倡導尊重教學方法中的個體差異。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的分為了四個階段,對此小學語文的教育也應分為不同的階段:在小學低年級,認字是重點,更多的是認識字而不是大量的寫字,在少量的寫字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寫字姿勢和習慣,避免不良習慣的出現(xiàn),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年級是由具體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時期,在低年級要求的認字寫字的基礎上,有必要加強閱讀,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更多的興趣,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學習而喪失了自我。高年級是努力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階段,特別重視學生的積累和背誦,積極準備升學考試。根據(jù)這些年齡段的特點,語文教育應該幫助學生提高認知能力,并根據(jù)他們在閑暇時間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他們的個人特長,而且要積極監(jiān)督和指導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情”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的表現(xiàn)
情感教育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書的大量作品中,每篇文章都充滿了作者的感情,濃縮了作者的情感于短短的文字之中。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各個方面都要進行情感教育,以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所以,教學中的情感語言直接關系到是否能在師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交流狀態(tài)。情感教育有一種吸引力,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之與教師、教材的內容產(chǎn)生共鳴,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可以讓學生從書中感受知識,文字中的情感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更沖擊了學生的心靈。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語文學科的人性和感性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而語文教學中的“情”主要表現(xiàn)在:
3.1語文教師的傾情投入
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作品本身的情感同時施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觸動學生的內心。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和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暗藏的真實感受,并運用文章本身的深度去感化學生;另一方面,老師在講課時要傾情投入,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教師的這種傾情投入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以文章本身所表達的情感打動學生的內心,之后再以這種深入人心的情感去學習文章。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時,作者連續(xù)三次使用“終于”來描述父親送“我”上車的場景,此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讓學生根據(jù)語境來揣摩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引導學生明白這樣寫可以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不善表達出的關心,體現(xiàn)出了濃厚的父愛。老師此時就可以啟發(fā)學生結合自身的情況試想:朱自清先生在文中對父親的印象和我們對自己父親的印象有沒有相似之處?和自己的區(qū)別在哪?這樣,把情感逐漸從課本中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就可以增強學生對家長的敬愛之情,這樣產(chǎn)生的一種特定感受,毫無疑問能激起學生情感的火花。
當然,在語文課上,光是這些還不夠。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重視調節(jié)課堂的情緒氛圍,使學生隨課文的情景變化和不斷的深入學習而同課文悲喜,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
3.2傾注愛心,撒播師愛
語文的教學似乎容易,我們生下來就學的漢語,語文也是專門教授漢語的,我們似乎生來就會語文,但其實語文是一門難教又難學的課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學好的,從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跟上老師的教授節(jié)奏,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潛移默化的形成語文素養(yǎng),有許多跟不上學習節(jié)奏的學生一提到語文就頭疼,成績也始終上不去。根據(jù)這種現(xiàn)象,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用自己的熱情,針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對語文不感興趣的學生以及調皮搗蛋的學生等,用愛擁抱他們,對每一位學生都要公平對待,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師一定要避免歧視學生,要有十足的耐心,細心地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身上不同的閃光點,肯定閃光點,正確的引導不足之處,讓自己成為學生最堅實的靠山。
結語
總而言之,“情”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主要表現(xiàn)在對閱讀情感的豐富理解,對作者感情的深刻體會,以及教師用愛心,耐心和細心關心理解每一位同學上;“理”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體現(xiàn)在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出人格健全的學生,使學生的成長得到綜合的發(fā)展。通過研究“情”和“理”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此后,不僅僅是小學語文這一學科,而是所有學科,都要在堅持道德教育中繼續(xù)加強“理”與“情”在教學中的運用,這將使我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更快更好,更有利于提升國民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馬淑俏.“理”與“情”在小學語文德育教學中的表現(xiàn)[J].新課程(小學),2018(07):221.
[2]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張繼菊.在語文教學中以情育德: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感悟[J].新課程(小學),2015,22(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