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過去的一些情景總是時不時冒出來,讓我陷入回憶。
是什么時候開始長大的呢?我竟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好像長大是一夜之間的事。
一
我開始練鋼琴是因為一個很幼稚的理由。
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那時,有位同學的家長很愛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經常向家長們普及學樂器的好處,搬出了中考加分、高考加分等一眾理由。那時,家長們顯然對中高考認識不夠清楚,受到慫恿,又覺得學樂器似乎可以“高人一等”,于是紛紛報名。
我至今記得買琴時的情景。
那時家里沒有太多錢,而一架鋼琴可以算是家里最貴的物件了。買的時候各種價錢的鋼琴都有,爸媽疼愛我,買了那家店里最貴的那架。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架鋼琴的價錢:一萬八千元。這個價錢對當時的我來說絕對算天文數(shù)字,于是我立志好好練琴。
那架鋼琴很大,我家的房子沒有電梯,全靠幾個彪形大漢扛上五樓。樓道很窄,折騰了很久這架琴才被運上樓,如今仍完好地待在我家里。最后終于把琴抬進房間時,其中一位師傅忍不住邊擦汗邊對我說:“孩子呀,鋼琴扛上來不容易,你可得好好練?!边@句話一直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
我練鋼琴時一路優(yōu)哉游哉地跟在別人后面練,彈得絕對不算出色,可是我很高興。我彈鋼琴真的是因為興趣,雖然沒什么天賦,也沒得過什么獎項,但是彈鋼琴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是很溫暖的回憶。
后來,因為中考的壓力,我很長時間沒有彈琴。
很久之后的我再次彈奏時,驚異地發(fā)現(xiàn)指法竟沒有生疏,音階自然流淌出來,就像以前一樣。
那時我才知道,小時候留下的烙印是會伴隨一生的。
二
學鋼琴之前,我其實練過一段時間小提琴,但是時間很短。據說,我練小提琴很有天賦,可惜不知為什么終止了。
我總是這樣,喜歡的東西很多,也嘗試了很多,堅持下來的卻很少。但只要經歷過就好,它們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喜歡的書籍和歌曲會成為性格的一部分,喜歡的體育項目多年后仍有些功底,著迷的電影也許有一天會重溫。它們就像在我的身體里暫時沉睡,等待某個契機醒來,然后在我的生命中爆發(fā)。
熱愛過,總會留下印記,悄然藏在我的身體里。
三
最近人們很喜歡“得失心”這個詞。我應該是一個得失心很重的孩子,從小就被認為“想得多”。
我第一次被認為“想得多”是在小學語文課上。我的作文“驚艷”了當時的語文老師,獲得了期末考試全年級最高分。老師叫我到講臺前朗讀作文,當時還評價說:“這位同學想得很多,寫得很好,一般學生是不會這么敏感,想得這么多的……”我當時就蒙了:我才上小學,怎么會想得多,怎么會敏感?
從那以后,這個評價就一直跟隨著我,我也逐漸接受了它。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變得“爭強好勝”。與其說爭強好勝,不如說我比其他同學提前意識到學習和成績的重要性。
說到學習,必須提到一位女同學,姑且叫她“馬尾辮”吧。
我和馬尾辮是一類人,都很早認識到成績的重要性,同樣爭強好勝。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對方,我們在每一科上都展開了“分數(shù)爭奪戰(zhàn)”,所有考試無一例外。我會因為某次考試她比我多得了0.5分而焦慮,她會因為我某次的勝利而鉚足了勁兒。十一二歲的我們就是那么幼稚,卻留下了有些好笑的回憶。
突然有一天,馬尾辮不見了,據說是去了寄宿學校。
從此我再也沒見過她。
后來,我還和許多人展開過“分數(shù)爭奪戰(zhàn)”,對手越來越強,戰(zhàn)斗越來越殘酷,我卻再也沒見過如馬尾辮那樣和我一樣幼稚、好笑的對手。
我很想念她,也想念那段時光。
漸漸地,隨著這些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我長大了。
長大總會伴隨過去記憶的消逝,我們也總會改變。就像我再也沒對誰表現(xiàn)出像對馬尾辮那樣直接的“敵意”,可是其他人在我腦海里已經忘得七七八八了,唯獨馬尾辮,我記得清清楚楚。
尾 聲
我愛那些瑣碎的記憶,也愛我未曾長大的幼稚。
所有的這一切,我喜歡過的,討厭過的,我愛過的,正在愛的,它們拼湊成現(xiàn)在的我。
行走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我長大了。
緒嘉盈,一個喜歡聽音樂、彈鋼琴、寫作的女生,似乎很文藝吧?但她的理想是做個“理科女”,探究宇宙和生命的奧秘,與理性和嚴謹為友!十四歲之前,她的生活有舞蹈、鋼琴為伴,也有《我的老師》等作品記錄成長中“重要的他人”;十四歲后,有一本一本的習題集,有無數(shù)次的“小懊惱”,也有成功的喜悅,如多次作文獲獎。愿她未來以筆為琴,以勤為路,譜寫夢想之歌!
———家長
她是一個執(zhí)著、堅忍、樂觀的人,總是選擇以堅忍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以昂揚的精神笑對明天。她的勇氣、敏感讓她從生活的點滴處積累靈感,厚積薄發(fā)。她的身體里蘊含了巨大的能量,讓她在不平坦的路上勇往直前。
———同學雷童
她有很多奇思妙想,在日常生活中總有豐富的想象,這讓她的文字流暢有趣,鮮活熱烈。她崇尚灑脫,這種精神也流淌在她的文字里,讓她的文字讀起來酣暢淋漓。
———同學石博宇
她是一個熱愛思考、熱愛生活的人。她將她的思考、對生活的感悟和想象交織在一起,形成靈動的文字,創(chuàng)造了屬于她的文字世界。她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讀她的文章,能漸漸進入她的心靈世界。
———同學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