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 要】父母在小孩子入睡前為他們講一些有哲理的童話故事,希望小孩子能從故事中懂得人生道理,因此童話故事是學生最早接觸的知識。小學生的思維邏輯還未發(fā)育成熟,但是小學語文中的文字又是比較復雜枯燥的,因此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將學生從小就接觸的兒童文學作為學習語文的橋梁。本文將探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兒童文學? 小學語文教學? 運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94
《狼來了》《小紅帽》《灰姑娘》等一個個有趣、生動、通俗易懂、虛構的睡前故事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為小學生展現(xiàn)出一個個富有智慧、快樂的主人公,讓學生對故事充滿好奇心,對主人公充滿敬佩之情,從而專心聽大人講解故事的結局。語文是小學生進入學校接觸的科目之一,在學生進入學校之前都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但是當學生進入學校以后就會被約束要求在教室里安靜的待幾十分鐘,小學生耐心差,不能適應這種改變,一心想要出教室外玩,小學生常常在教師講的津津有味的時候神游天外。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本文將探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含義和運用的作用以及提高有效性的措施,僅供參考。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的含義
兒童文學,顧名思義是一種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文學類型,是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文學。小學生在剛剛步入學校的時候還是兒童,因此將兒童文學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是符合小學生要求的。不管是胎教還是睡前故事,家長都會選擇兒童文學中的故事,因為兒童文學中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jié)清楚簡單,語言短小精悍,既解決了孩子智力還沒有發(fā)育完善的問題又解決了孩子耐心少的缺點。將兒童文學作為小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一座橋梁,可以很好地把學生的興趣與語文興趣連接起來。
例如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兒童文學是《烏鴉喝水》,講的是一只烏鴉在回家的途中口渴尋找水喝,當它發(fā)現(xiàn)一瓶水時因為瓶中的水太淺和瓶口太小自己不能將頭伸進去喝,這就激發(fā)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力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會思考烏鴉怎么做才能喝到水,在小學生積極思考后會集中注意力聽語文教師講解,看烏鴉用的辦法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學生在知道烏鴉通過放石子在瓶中讓水溢出后喝的,學生明白了做一件事要懂得借助其他勢力的道理,同時《烏鴉喝水》的課后會出現(xiàn)一些小學生沒有見過的生僻字,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后的生僻字如“烏鴉”的拼音是“wū yā”教小生如何拼讀拼音。兒童文學以豐富有趣、符合小學生需要的形式展現(xiàn)一些小學語文教學內容。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作用
(一)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講解知識
許多語文知識都需要學生親自領會感悟,教師對此常常會感覺到只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可以幫助教師講解知識,將無形的知識化為具體,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兒童文學《小柳樹和小棗樹》,通過將小柳樹與小棗樹擬人化,小柳樹在換上新裝在風中翩翩起舞時小棗樹依舊光禿禿的,小柳樹便嘲笑小棗樹長得丑。然而在秋季時,小柳樹掉光了葉子變得光禿禿的很丑時,小棗樹卻是一身綠衣,而且還結滿了人們愛吃的果實,但是在小棗樹深受人們喜愛之時沒有向小柳樹炫耀也沒有嫌棄小柳樹,并在小柳樹自卑時安慰小柳樹。兒童文學通過將兩棵樹擬人化,提高兩棵樹的對話以及故事形象的告訴小學生做人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在看見自己優(yōu)點的同時也應該看見別人的優(yōu)點。同時在閱讀故事的時候認識一些生僻的字詞。兒童文學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化無形為有形,幫助小學語文教師講解。
(二)吸引小學生好奇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都知道小學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他們對于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并竭盡全力想要更深的了解事物。小學語文教學中繁多的文字在小學生接觸久了以后產生厭煩之情。兒童文學為了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將知識點融于一個個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結構層次清晰的故事中,讓學生在故事中快速理解學習知識的同時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如小學語文教師在《盤古開天地》一課時,小學生開始就對盤古如何開天劈地充滿了好奇心,小學生為了知道結果會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通過教師講解全文后他們可以知道巨人盤古因為在醒來發(fā)現(xiàn)世界處于一片黑暗之中,盤古用斧頭將其劈成兩部分,為了避免天地再次合攏,盤古用手腳撐起天地,最后天和地終于形成,但是盤古也死了化成了世界美好的事物。這樣富有情趣結構層次清晰的文學既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引發(fā)學生課堂注意力,又將語文內容化通俗易懂,幫助小學生理解。
(三)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雖然語文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但是小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對于語文學科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當小學生正式進入學校接觸語文學科后會發(fā)現(xiàn)語文學科講解的詩歌字詞也是很難理解的,小學生對于學不會的事物很難提起興趣。然而兒童文學是小學生耳熟能詳?shù)奈膶W,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可以將其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紐帶,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提高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有效性的措施
(一)教師增強自身對兒童文學的認知
小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不可能自學成才,都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作為教學中的引導者,需要對知識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將知識講解清楚。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清楚在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是為了幫助小學生理解字詞和明白道理,從多方面解析任務形象,而不是僅僅講述了一個故事。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欣賞審美水平。
(二)借助教學工具多媒體開展兒童文學的內容
教師對于兒童文學的有效展示還需要借助教學工具多媒體,我們都知道兒童文學主要是通過一個個富有情趣的故事展示出所要表達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在通篇講解完故事后用多媒體播放故事的視頻,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綜上所述,兒童文學作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座橋梁,對于幫助小學生理解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多方面了解兒童文學,科學合理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金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兒童文學應用的實際狀況及其應對策略分析[J].才智,2015(36).
[2]把紅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0):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