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靖
【摘? ? 要】中學歷史的教學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和聯(lián)系性,在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的時候,教師要肩負起對歷史知識點整理、總結(jié)、分類、概括和復習的任務(wù),才能幫助學生對歷史的學習更順利。將歷史故事教學法運用到中學階段的歷史教學中,不僅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符,還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教師的歷史教學順利開展。
【關(guān)鍵詞】歷史故事? 中學歷史?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090
中學階段的歷史教育目標明確指出,不僅要把具體和確定的歷史教材課本上的知識教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懂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正衣冠”的道理。教師要想高效率地進行中學階段的歷史教學,就勢必要對歷史的教材課本都十分熟悉,對教學方法的選取也能符合學生水平和認知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能夠靈活應變,才能保證教師的教學廣受學生的歡迎和好評,才是一堂好的歷史課。
一、歷史故事教學法是符合學科特色和教學意義的教學方法
在對某一教學方法進行課堂運用之前,教師要做的必備工作之一就是對這一教學方法的熟悉和研究,才能保證教師在授課時能夠熟練地運用。歷史故事教學法,首先就點明了故事教學法是歷史學科上的一個小分支,故事教學法是最受學生歡迎和好評的教學方法之一。這也比較符合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在玩中學”的教育理念,故事教學法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迅速地掌控課堂的節(jié)奏,還能準確地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和精力,讓學生聚精會神地聽教師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聽講的狀態(tài)十分投入,聽講的效率也比其他時候高得多。其次故事教學法在本篇的運用是以歷史故事的呈現(xiàn)方式出現(xiàn)的,也就是說教師選取的都是歷史故事,這樣一來不僅符合歷史學科的教學特色,還很恰當?shù)伢w現(xiàn)了教師的專業(yè)性,對教師的教學來說,學生對故事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也會變得更加緊密和明顯,更便于學生從歷史故事中找到相對應的歷史知識。
二、可以幫助教師使人物和事件的教學更加形象和具體
歷史課堂的教學中不僅包含了時間、地點、還有人物和事件,所以教師在運用歷史故事教學法于課堂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攻克人物和事件的講解。對于人物的介紹,在歷史的教材課本上,總是習慣于用寥寥數(shù)語就概括人物生平,但其實在相關(guān)知識儲備不夠豐富的學生看來,對于人物一般只有文字描述,或者偶爾插有圖片的講述是十分單調(diào)的,學生對于人物進行了解的時候比較片面,而且相對困難。用人物參與的某一歷史故事講解人物本身,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到人物的另一面,了解到立體的、豐滿的人物角色;還可以由教師分析在這個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心理,對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做出判斷,更便于學生對人物的理解。由于歷史過程太過漫長,所以比較重要和顯著的歷史事件才會被記錄在教材課本上且被要求學生記憶,然而由于篇幅有限,歷史事件也不會描述地很詳細,把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地呈現(xiàn)給學生。所以對于歷史事件的講解,學生需要知道的是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件事,怎么具體發(fā)生的,發(fā)生之后的影響和當時人們是怎么應對的等知識,學生需要從教師那里獲取到足夠多和詳細的故事細節(jié),才能保證學生對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足夠趨近于真實,才能讓學生更連貫地聯(lián)系起來思考。
三、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
歷史故事教學的方法不僅增強了課本上原本枯燥無味的文字和圖片的趣味性,為簡單的歷史知識增多了可讀性,還對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和學習興趣產(chǎn)生了刺激,讓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刻板感官產(chǎn)生積極的變化,認識到歷史的學習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用故事的表現(xiàn)手法,可以幫助教師加深歷史本身對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對故事所涉及的人物或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逐步形成學生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豐富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經(jīng)驗,對學生看待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問題的角度提供啟發(fā)。部分學生之所以認為歷史學科的學習比較困難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覺得難以記憶,這個問題也在歷史故事教學法的運用課堂上得以迎刃而解。
歷史故事的講述過程,學生是集中了精力和注意力,用積極和飽滿的熱情去聽、去看到的,學生不僅是在積極的情緒和心態(tài)下學習的,還是在充分做好感官學習的準備并且調(diào)動全身感官地聽講,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的聽講效率和效果自然要比之前好得多。除此之外,對于故事的記憶是學生無意識加工的一道信息工程,比單純地記憶歷史知識簡單得多,所以在學生的記憶遺忘曲線的攻勢下,對于故事的記憶仍然十分牢固和長久。
四、歷史故事教學法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是其他教學方法難以實現(xiàn)的
教師在用歷史故事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教學時,不僅要涉及到相應的歷史故事、人物和事件,還要多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去嘗試分析人物、事件,并且學會總結(jié)從這個歷史故事中我們學到了什么道理,這個道理的現(xiàn)實意義是什么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什么情況下我們也可以運用同樣的道理去嘗試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不僅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對學生進行了教材課本上知識點的灌溉,還讓學生學會了分析和判斷、總結(jié)與歸納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從歷史故事中學到為人處事的人生哲理,并且嘗試學以致用。即對學生進行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雙管齊下,不僅能讓學生掌握到歷史知識,還為學生們挖掘出了歷史學科的現(xiàn)實教學意義和運用。
不僅如此,歷史故事教學法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有充足動力地主動學習歷史,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如果教師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去給學生授課的話,可能學生在自己嘗試獨立解鎖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的時候就比較困難,學生在歷史事件中也不會提取出經(jīng)驗和道理來幫助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歷史學習問題的過程中,對于歷史學習的認識將會變得更加消極,因為學生覺得更加困難和艱巨,長此以往的話,很容易對學生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挫傷學生在歷史方面的學習自信。
將歷史故事教學法運用到中學階段的歷史教學中,不僅是教師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所做出的一次新鮮嘗試,還應該是一次學生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的最好時機。教學相長是最高的教育目標,但并不依賴于教學中某一方的使力,還是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互相影響,進而互相促進著對方的成長,達到教學相輔的積極狀態(tài)。這僅僅只是筆者我一個人的看法,希望會對同仁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