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
摘 要:初中生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過渡作用。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語文科目中的閱讀是學生需要重點學習的部分,雖然很多語文教師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教學,但是,在當下以傳統(tǒng)理念為主的教育環(huán)境下,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忽視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教學,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低、質量不高。
關鍵詞: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
1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重要途徑,而且是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提升和多方面能力提高的方法,應當給予重視。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高度關注,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入了個性化閱讀,這種基于學生個性特長的閱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2 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
2.1建立現代化閱讀理念,幫助學生個性發(fā)展
德國教育學家沃爾夫岡·伊瑟爾認為閱讀應當是個性的、私人的行為,不同的人在閱讀中根據自身個性差異,會得到不同的感受,產生多樣的閱讀體驗。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建立現代化的閱讀理念,了解個性化閱讀的重要性,通過提升教學能力、樹立個性化教學準則、挖掘個性化教學方針等,突出對學生情感與思維的創(chuàng)設。首先,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展開備課工作,課標提倡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閱讀,為此教師應當深化理解文本內涵,從多個角度挖掘教材內容的豐富性,再與學生的個性結合,催化學生的個性化思考。然后是從心而發(fā)理解個性化閱讀的重要性,用自己的情感與態(tài)度對學生耳濡目染,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產生閱讀情感。隨后,教師還需要轉換傳統(tǒng)教學語言,在教學語言中導入更多情感色彩,將文字內容變得更加真切、真摯,如閱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古詩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音樂、朗誦等配合,創(chuàng)設更真實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產生共情。
2.2注重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好的學習氛圍能夠使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語文教師在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時,應該注重學習氛圍的營造,通過營造一個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能夠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授《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首先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的內容主要是對所要學習文章的作者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緣由的介紹,學生們通過視頻中的背景音樂、圖片以及語言介紹能夠形象、生動地了解到關于這篇文章的基本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產生了想要深入了解這篇文章的愿望,使學生能夠處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見此情況,我便讓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并要求他們在閱讀完后總結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因為觀看的視頻,所以學生們能夠自主地閱讀這篇文章,并積極地完成課堂布置的任務。當學生們閱讀了文章且完成了任務后,我會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自己所概括的文章內容,并讓他們對概括的內容進行互相評價,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學生們因為個性的不同,對一件事情的考慮角度不同,所以在小組討論中能夠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使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活躍,學習氛圍濃厚。
2.3創(chuàng)建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
實踐證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個性化教育,實現個性化閱讀的關鍵除了革新教學理念,在具體教學中,還應當通過多樣的教學模式來實現。初中生處于個性發(fā)展、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對于新鮮事物容易產生好奇心與探究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情感迸發(fā)、思想共鳴,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如在學習《背影》時,教師可以導入五分鐘寫作、小型演講賽等,讓學生隨堂展開有關“父愛”的話題討論,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與父親的相處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于父愛的切身感受,再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朱自清文中細膩而含蓄的情感,加深對文本知識的印象,也產生自己的獨特見解。又如在閱讀《西游記》時,教師可以課外導入其他段落章節(jié)選讀,通過學生個性閱讀、教師啟發(fā)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對于師徒四人人物形象的感受。還可以在閱讀中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分成小組開展獨立思考活動。
2.4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深化學生個性化感悟
優(yōu)秀的閱讀素材通常都具有深刻的內涵,通過對文本的多角度解構,能夠產生不同的閱讀感受,閱讀感受的差異可能受學生人生經歷、個性特點影響,也可能同一讀者不同時間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需要做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角度,加深學生印象,深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過程。如在閱讀《我的叔叔于勒》時,傳統(tǒng)教學中多強調于勒的薄情、討厭、揮霍無度等特質,但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于勒叔叔的優(yōu)點,從細節(jié)中感受這一人物形象的層次性,如于勒破產后在給家人的信中隱瞞了真實情況,不讓家人為他擔憂;回到家鄉(xiāng)后,于勒怕他的窮困拖累了家人,始終不愿意與家人見面。從這些細節(jié)中,學生對課文會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于勒的悲劇在于社會的復雜、親人的勢利,他是一個可惡又可憐的人。通過這一閱讀角度,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解讀,提升自己深度思考能力與綜合解構能力。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人們對教師的教學有了更新的要求,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應用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能夠獲得個性化發(fā)展,提升其自身的綜合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恩清.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中華少年,2018(25).
[2]張明.淺析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J].學周刊,2018(2).
[3]張園鳳.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7(5):230-231.
[4]陳萌堯.新形勢下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分析[J].好家長,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