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深度學習,是讓學生深度參與教學過程且能夠深刻把握學習內容。而復習課的目的在于通過情境的幫助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回顧、思考、討論、演繹、合作中逐步完成學習的任務。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能力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深度學習的目標不謀而合,如何將深度學習在英語復習課上進行更好地實踐,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創(chuàng)設完整的情境、選擇綜合性的主題、設計豐富有效的課堂活動,將深度學習落到實效。本文將以朗文二年級上冊Chapter 5-6的復習課為例,結合課堂教學活動對深度學習進行探討和思考。
二、教學片段與分析
1. 話題引領,在情境中走進課堂。
【教學片段1】
Teacher shows a video about our school farm.
T: Do you like our farm?
S: Yes!
T: Do you want to become farm keepers?
S: Sure!
T: But how? You should know the farm well.
【分析】本節(jié)課,融合了兩個章節(jié)的語言點,分別是遵守規(guī)則和方位表達。為了將兩類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教師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學校小農(nóng)場為背景情境,播放了實地拍攝的視頻后,針對小學生希望獲得肯定的心理特點,在上課一開始就創(chuàng)設出本課學習目標:成為合格的農(nóng)場管理員,并提出了整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了解農(nóng)場,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巧妙地將興趣轉化為學習目標。
2. 豐富活動,在參與中操練語言。
【教學片段】
⑴ T: What place is it?Show me the mini places.學生每人手中一張農(nóng)場地點的卡片,如果聽到手中卡片的名稱,就舉起來說地點的名稱。目的是復習地點的表達。
⑵ T: Listen to a chant and put the mini card in the right places.通過一首有節(jié)奏感的韻律詩,鍛煉聽力,鞏固學生對方位表達的理解。
⑶ T: Draw a sign. Let’s put and tell.學生自主設計一種標志,并畫下來,放入農(nóng)場模型中,并說一說自己的標志。自然地將規(guī)則與方位兩類知識點融合并加以練習。
【分析】為了重點突出本課的復習內容,教師借助卡片、小棒、農(nóng)場模型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采用了多種多樣,富有層次的教學方式,針對語言點進行深度復習,聽、說方式以及操練的方式都進行了優(yōu)化,從聽詞匯到聽詩歌,從擺放卡片到自己設計并表達,內容層層深入,既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與鞏固。
3.綜合表達,在拓展中實踐語言。
【教學片段5】
T:Now you know a lot about the school farm. You can try to be the keepers. Some visitors come to the farm. Let’s act it out.(學生進行小組表演。)
T: Let’s sing a School Farm Keeper’s song.
S: We are happy to be farm keepers!
【分析】在課堂的最后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讓學生合作演繹,讓學生體驗規(guī)則并體會管理員的責任。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靈活地進行語言實踐。在體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并由此引出管理員之歌,學生帶上管理員袖套進行呼吁,情感升華自然順暢,體現(xiàn)了對學習內容的深刻把握。
三、啟發(fā)與思考
1.多元教導,深度參與。本節(jié)課,教師采用了多樣化、趣味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充分體現(xiàn)了低段課堂教學的同時,又能夠讓低年級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教師利用動感的活動既復習了重點知識,又讓學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去學習,以發(fā)展其聽說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本堂課中教師還能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學習,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本堂課的收獲和對成為農(nóng)場管理員這件事情的理解。教師的多元教導,讓學生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初步實現(xiàn)了教學的深度。
2.以境激情 ,深度體驗。深度學習應該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學習。本節(jié)課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農(nóng)場入手,以“成為農(nóng)場管理員”為目標,大量使用了和主題相關的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具等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既喚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通過學生們自主為農(nóng)場設計標識、管理員表演等體驗活動后,情感提升才會顯得自然貼切,因為他們一直處在了解農(nóng)場、為農(nóng)場出份力的積極的情感氛圍中,在這種情緒下的習得自然是深刻又難忘的。
3.重視輸出,深度提升。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深度學習來實現(xiàn)。低年級的課堂主要強調在歡快的英語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活潑多樣的活動基礎上,為了提升學生語言初步運用能力,教師設置了參觀農(nóng)場的表演,讓語言的使用變得具有情境感、目的性和真實性。低段的深度提升是讓學生能夠將已學的語言初步使用起來,能在生活情境中正確的使用語言、和他人交流、提高語言能力正是深度學習的最終目的。
對于深度參與而言,僅靠機械記憶、理解是不夠的,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讓學生進行多種操作、體驗、創(chuàng)造、反思等學習活動;對于深刻把握而言,教師需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充分融合,讓學生對所學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和總結。不僅豐富了教學層次,也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只有重視學生的充分參與、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提升輸出,才能讓深度學習真正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吳桐.譯林版《英語》Project單元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8(2):13-18.
【作者簡介】 李微微,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