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基本要素之一。 閱讀是語言學習過程中,通過精讀或泛讀的方式,積累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能力并存的輸入性活動。寫作則是閱讀者表達觀點的輸出性活動,進而檢測了閱讀素材合理性、可讀性、科學性。本文結合深圳牛津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中Traveling around Asia的Unit 6 Visiting Shanghai 讀寫課案例,探討了在讀寫教學中,通過情景設置或搭建多種支架,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詞庫;讀寫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曾令芳,深圳市觀瀾第二中學。
前言
在英語課堂中,讀與寫能力的巧妙結合不失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好方法,從語言知識學習到全人教育,采用多維度教學目標的設計,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學習策略,進而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
一、初中英語讀寫課的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
英語讀寫課結合的教學理念在英語教師中逐漸被重視起來。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中,因課程設置、學習現(xiàn)狀、考試需要、學生不同閱讀水平、教學時長、教學閱讀素材處理技巧等因素,閱讀環(huán)節(jié)和寫作環(huán)節(jié)往往獨立進行。這類現(xiàn)象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及時將閱讀環(huán)節(jié)所學到的知識技巧,及時遷移到寫作運用中。或者,因為閱讀素材處理方法不得當,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
二、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支架式讀寫教學案例
1.什么是支架式教學?支架式教學是 Vygotsky 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概念。維果茨基認為,學生的發(fā)展存在兩種水平,一種是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即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學生通過他人幫助所達到的潛在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別區(qū)域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好的教學應該恰到好處走在學生學習的前面,備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是教師對教法、學情和教材的良好解讀與設計。
2.教學案例設計說明。本課例的教學內容選自深圳牛津版英語教材七年級上冊中Traveling around Asia的Unit 6 Visiting Shanghai。本單元的主閱讀素材是一篇以介紹上海為中心話題的旅游指南(A Travel Guide)教師導入主題情境后,學生通過文本復習、鞏固與理解一篇旅游指南的篇章結構,以及名詞、動詞和形容詞這三類詞匯,在旅游指南創(chuàng)作中所起的詞庫構建促進寫作生成的作用。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以分析主篇閱讀—Visiting Shanghai中所提到的三個地點:People’s square, The Bund, Yu Garden為閱讀熱身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補充課文思維導圖,對單詞填空中,所挖空的不同詞類在描述旅游勝地的功能,為學生做好寫作前的示范。其次,為進一步驗證本文主要三類詞匯:名詞、形容詞、動詞在地點描述中的作用,本節(jié)讀寫課設置了如下寫作任務:通過讓學生觀看一段深圳市英語宣傳片,結合視頻中所舉例的地點,選擇三個地點作為主要寫作篇章的主題,完成一篇以Visiting Shenzhen 為主題的旅游指南。
詞庫構建(Word bank)在閱讀活動中,通過學生感知、分析、概括、比較閱讀素材中的語言表達作用,讓學生創(chuàng)新地發(fā)現(xiàn),詞庫建構可以與寫作思路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下筆前,組織語言、布局謀篇的目的。
本課例中,教師采用了以下支架式教學活動來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
【活動1】巧用思維導圖與英語挖空填詞活動結合,分析文本細節(jié)。
思維導圖利用圖示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理論等,把人腦中隱形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于人們思考、交流和表達(Buzan,2004)因其歸納概括程度高,成為當今閱讀課分析文本常見的支架之一。閱讀文本主旨深刻,細節(jié)內容豐富,通過對文本的邏輯關系解讀,教師可以創(chuàng)作合理的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鞏固和復習閱讀文本。同時,將傳統(tǒng)閱讀課堂中運用的填空挖詞活動,讓學生能夠對文本中詞匯運用進行仔細觀察和分析。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常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分析、歸納總結、分類比較等活動。有助于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中,形成更富有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活動2】搭建視頻案例支架,鞏固文本分析習得。
在寫作任務部分,教師以深受學生喜愛的哆啦A夢卡通人物為主,設計一份深圳旅游指南。此時,通過一段有關深圳旅游勝地介紹的視頻,便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旅游地點的英文描述特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旅游地點,進行以名詞、動詞、形容詞三類詞為中心的詞庫構建,可以讓學生從語言運用、鞏固文本內容到內化文本知識。
3.課后反思。英語課堂不只是鍛煉學生單一的某一種學習能力,同時也是在鍛煉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能力綜合運用能力,閱讀思維視角的開闊,起到鍛煉學生閱讀思維品質的作用。支架式讀寫結合的教學設計,有賴于教師在讀寫教學中的組織作用,也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文中的教學實際操作告訴我們,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教師可以對寫作任務的難度進行調整,不光以文本寫作的形式來呈現(xiàn)讀寫課的生成,可通過海報制作、最佳旅游城市宣傳競選演講等方式,來展示讀寫課的成果。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王薔.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問題”與“活動”[J].中小學管理,2016(9):7-10.
[3]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2018.
[4]魯子問. 英語教育促進思維品質發(fā)展的內涵和可能[J].英語教師,2016(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