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祥純 熊文明 蓋祥偉 余曉滿
摘要:在教學改革的大形勢下,高中學生德育教學工作越來越重要。在全新的挑戰(zhàn)面前,在德育教學中,必須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去研究實踐中的問題,并在之后大膽探索分析,建立一個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模式,以全校學生為基礎,立德樹人,建立一個良好的德育模式,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接班人。
關鍵詞:高中 ?德育模式 ?實踐研究
經過近期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開展高中德育教學,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推動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德育發(fā)展
校園是學生停留時間最長的環(huán)境,因此,在學校景觀布設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借助醒目的雕塑、有思考價值的標語、優(yōu)美的景觀等方面引導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校園環(huán)境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
如,在學校中可以建立宣傳欄以及報紙閱讀欄,相關人員可以在其中放置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書籍,陶冶學生的性情。在班級中,可以提問一些文明健康的標語,為學生提供一些交流互動的平臺,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提升自我,實現教學的發(fā)展。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完善的“德育活動室”,結合新課標配備相應的資源,以推動德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建立健全師德考核機制
德育工作的開展,教師是基礎。為了創(chuàng)建一個合適的德育模式,在開展學習中必須先要提升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引導教師做到:
(1)端正對學生的態(tài)度,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
(2)多采用賞識教育的模式引導學生,尊重每一名學生,多啟發(fā)、表揚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全面引導學生調整不良的學習狀態(tài)。
(3)完善學生品德反饋信息機制,注重家訪、電話訪談、微信約談等方式的運用,及時了解學生的信息,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
(4)優(yōu)化教職工隊伍,定期開展教職工培訓,鼓勵教師致力于政治、思想、素養(yǎng)等方面的培養(yǎng)機制,將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5)完善學校教職工的體系,構建一個功能互補、業(yè)務精湛、思想先進的德育師資隊伍。在教師考核階段,要注重教師在學校德育工作開展中做出的努力,在選聘教師的時候,要把老師的師德作為評選的首要標準。此外,在學校中還可以針對性地制定一些鼓勵的機制,從而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三、開展科學有效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從萌芽階段到形成階段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建立良好的信念的階段。因此,在九年義務教育中,教師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踏踏實實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告訴學生什么是應該完成的,什么是學生不應該做的。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整體的情況,做好引導性的工作,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升自我?;顒拥囊龑欠浅V匾模瑸榱藥椭鷮W生逐步提高,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在開展教學的階段,教育者可以通過組織“德育在我心”演講比賽,德育相關的辯論比賽等方面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體會德育的深意,實現德育理念的滲透,進一步幫助學生完善自己。
四、創(chuàng)建德育工作網絡環(huán)境引導學生
在信息化時代中,網絡已經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德育階段,我們也可以借助網絡的作用,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如,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和學生的家庭建立聯系,讓學生在老師和學校的共同作用之下,全面引導學生,將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的模式,對德育知識進行宣講,普及家庭教育,為學生德育素養(yǎng)提升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借助網絡、家校聯合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高中教學中德育工作是不容忽視的關鍵部分。因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學校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采用不同的模式開展德育工作。通過學校的努力,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本文系周口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2018年度立項課題“縣城高中學科德育實踐性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kjy1821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