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寧
課堂是個奇妙的地方,總會時不時地衍生出新的問題,點綴著課堂,也讓我們樂在其中,收獲在其中。
近期一節(jié)課上,我和學生們正在一起學習家人的稱呼,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大家讀的熱情高漲,聲音洪亮。本以為學生們已經(jīng)掌握得不錯了,可在提問抽查環(huán)節(jié)中,那隱藏在一片祥和下面的問題便冒了出來。在抽查mother單詞時,一個男生卻回答成了monster。他這答案一出,引發(fā)了班級里一陣哄堂大笑。場面一度失控,很多學生更是越想越好笑,大喊著:“他的媽媽成怪物了?!笨粗@嘈雜的狀態(tài),想了想自己可憐的嗓子,以暴制暴的嘶吼壓制怕是不成。轉(zhuǎn)念一想,為何不利用這次機會,好好認識認識這兩個單詞呢?看學生們的反應,有些只是跟著笑,并沒有真的明白其中的原因??磥?,對比、區(qū)分,很有必要。
于是,我把媽媽mother和怪物monster兩個單詞寫在了黑板上,示意大家安靜后,便說:“媽媽變成怪物了,那得多傷心啊。咱們有什么辦法能一下就區(qū)分這兩個單詞,不再讓媽媽變成怪物呢?哪位同學有好辦法,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果然,玩笑過后,大家開始認真看著黑板上這兩個單詞。不一會就有小手舉起來了,有的從讀音上下手,有s的音的就是怪物monster,有的從單詞拼寫上尋找,有on字母的就是怪物monster……不管是哪種方法,都是大家認真思考的結(jié)果,想必都會記憶深刻,難以遺忘了。
其實這個對比的方法是一次會議中,校長偶然向我們提起的。她說,對比的方法對小朋友們最有效,因為很多知識內(nèi)容會相似,容易混淆。用對比的方式,讓他們找不同,如同玩游戲一般,玩著玩著就記下來了。學中玩,玩中學是小學生學習的常態(tài),學習中最關鍵的就是興趣,而興趣便會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玩”中不斷增強。有時常常會擔心學生會將新學的知識與已有知識混淆,而反復一遍一遍地強調(diào),但效果并不理想。用對比的方式,將易混知識放在一起,讓學生看看混在哪。大家如同找茬一般,將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既是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對知識的整理匯總,再互相交流自己的分辨的好方法,比比誰的法子簡單又有效,樂趣多多,收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