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銀
【摘要】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筆者通過二十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和學校德育管理及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以下策略:1.榜樣感染,以身作則;2.持之以恒,反復訓練;3.激勵評價,樹優(yōu)培差;4.家校合力,糾正壞習。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榜樣感染;反復訓練;樹優(yōu)培差;家校合力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 積千累類萬,不如養(yǎng)個好習慣。”俗話說:“好習慣,早養(yǎng)成。有教養(yǎng),益終生。”“播種行為,收獲習慣?!?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人受益終生。
對于年齡還小的小學生來說,他們認知水平低,在學習和生活上,獨立性和自覺性較差,性格不穩(wěn)定。如果不重視加以引導,那他們的行為就很可能向不好的方面發(fā)展,成為不良習慣,而壞習慣一旦形成就難以去糾正了。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優(yōu)良行為、學習風尚等綜合素質是他們健康長遠發(fā)展的關鍵前提。小學生可塑性強,還比較聽話,容易訓練和引導。所以,小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教師和家長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通過一定的方法及手段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心理勞動學習衛(wèi)生等行為和學習習慣。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呢?筆者就二十多年從事的班主任工作和學校德育管理及實踐,談一些觀點和做法。
一、榜樣感染,以身作則
學生一天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而與學生關系最密切的接觸最多的老師,其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依靠老師的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剛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教育,正處于初步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階段,他們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教師的行為習慣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時時處處事事約束自己,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平時的一點一滴的小事,一舉一行來逐漸感染影響他們,使還處于朦朧階段、辨別是非能力弱、情緒還不穩(wěn)定的小學生,在直觀形象的榜樣影響熏陶作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觀念和行為習慣。在學生心目中,教師的行為舉止都是正確的,如老師無論大小事情言談舉止,老師要能時刻注意樹立正確形象,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老師在以身作則并時常給學生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以身邊的人為模范榜樣,還經(jīng)常給學生講名人故事,讓學生思想受洗禮,給學生以啟迪,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尊自愛,筆者平時通過開展“我身邊的榜樣”“向禮儀之星學習”等各種德育活動,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取長補短,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影響感染并逐步形成。
二、持之以恒,反復訓練
良好的習慣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養(yǎng)成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它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逐漸形成的過程,而且還需及時強化。比如,我們要養(yǎng)成定時起床的生物鐘,也不是三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必須長時間都在同一個時間點就起床,才能慢慢養(yǎng)成健康而又穩(wěn)定的生物鐘,從而就能不用鬧鐘也會在那個時間段就醒來了。所以說,良好的習慣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和重復。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彼自捯灿姓f:“有志者事竟成,百說不如一練?!笨梢娨B(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有堅持不懈、持之有恒的精神。對于自制力差的小學生,必須反復強化鞏固訓練才能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自覺,逐漸養(yǎng)成習慣。如,開學后,筆者十分注意訓練學生正確的姿勢,嚴格要求學生要做到“身體坐直頭擺正,手捧著書本眼睛看著字,挺胸昂首眼向前”;要求學生把書本等學習用品分門別類擺放;在學生排隊參加大課間時,要求學生要快、靜、齊,聽從老師口令,養(yǎng)成老師口令一停,學生隊列就要形成的文明有序習慣。同時,筆者還結合小學生能力增長所需,有目的有計劃地逐漸形成,提出具體而切實可行的要求,每天對學生的學習紀律儀容衛(wèi)生等方面進行檢查督促,使學生從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簡單的學習習慣,從基礎的習慣上循序漸進訓練養(yǎng)成高級的文明習慣。如,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等習慣,使學生在良好的習慣中更好地發(fā)展自我。
三、激勵評價,樹優(yōu)培差
老師與學生在一起相處就如在一個大家庭里,如果師生和睦相處,關系和諧融洽,那更有利于引導和鞏固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坝H其師,信其道?!崩蠋煂W生無微不至的關愛,學生自然感受到并樂于接納老師的批評教育和管理。 為了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系,多年來,筆者一直注意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和學生接觸交往,老師在觀察到學生正確或不良表現(xiàn)時,如果能及時進行評價和導向,就更能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平時,筆者經(jīng)常利用國旗下講話課間操班隊會紅領巾廣播等活動時間,及時講評學生的道德行為情況,及時指出不足及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并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進行表彰,營造互學互幫互評共成長的良好氛圍和風氣, 表揚學習勤奮、刻苦守紀、吃苦耐勞的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良行為,及時通過個別談話及號召他的好伙伴與他玩耍談心, 以優(yōu)秀生幫助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其內心反應,進行長期的行為矯正。此外,還通過多方式多角度的評價和激勵,讓學生反思自己,自覺感悟從而主動糾正不好的習慣。
四、家校合力,糾正壞習
學生的進步與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學生在學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但學生在校外接觸及感受到的負面影響,又把老師辛辛苦苦的教育抹掉不少了。所以,為了清晰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教師可利用QQ群、校訊通、微信群、電話、上門家訪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密切聯(lián)系,及時溝通并增進情感的交流,及時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把學校老師在行為習慣方面的要求和個別學生的表現(xiàn)告知相關家長,得到家長的配合和支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筆者曾任教過一個學生,經(jīng)常課后喜歡在課堂上講話,課后也經(jīng)常動手去欺負別人,從來不肯獨立做作業(yè),老師發(fā)現(xiàn)此情況后馬上與家長溝通交流,告知家長,孩子這些壞習慣的危害及以及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同時老師與該學生耐心談心,讓該學生明白上課擾亂課堂課后欺負別人是不文明的行為;還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這個孩子后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督促和教育幫助下,也逐漸把不良習慣改掉了。
總之,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訓練,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時的管理和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反復強化訓練,持之以恒,并采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樹優(yōu)培差,讓學生有榜樣、有目標,并通過家校合力、同抓共管,真正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內化,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林.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初探[J].讀與寫,2013.7.
[2]姚雙.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在教育中的滲透[J].中國教育學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