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艷春
摘? 要:我曾聽說這樣一句話:“5+2=0”,它代表的含義是:學生接受5天的學校教育,但因為周六周日在家,家長過于放縱,結(jié)果5天的學校教育白費了,一切從零開始。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更加密切的配合,若離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就會徘徊于教育的邊緣,迷失方向,甚至誤入歧途.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兩種主要陣地,應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理想堅定、敢于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人才。
關鍵詞:家校共育;新形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9-0012-01
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長教育觀念缺乏
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當?shù)睾芏嗉议L教育觀念十分缺乏,認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就好,在家沒必要學習,認為自己只要給孩子吃穿,把他養(yǎng)大即可,至于學習成績則持不甚在意,甚至在學生沒做作業(yè)的情況下,不去督促孩子認真寫作業(yè),反而陪著孩子看電視、出去玩,任由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哭不鬧,不要受傷就好。家長的教育觀念匱乏,導致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jié),甚至背道而馳,孩子表現(xiàn)較為散漫,不寫作業(yè)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也讓老師們十分頭疼。
(2)缺乏連貫性和穩(wěn)定性,張弛失度
家庭教育需要張弛有度,并且堅持落實下去,該緊的時候緊,該松的時候也要收住自己的脾氣,并且長期貫徹下去,不能朝令夕改。然而多數(shù)家長往往“嚴”過了頭,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或?qū)⒆舆^于溺愛放縱,想起來了就嚴加管教,想不起來則得過且過,隨意性強,導致孩子練就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本領”,且對孩子的不良行為進行隱藏,無形中增加了教育難度。
(3)缺乏示范作用,“言傳”多于“身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示范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教育不僅要“言傳”,更要通過“身教”來進行示范,“身教”教育效果更加的深遠持久。多數(shù)家長只是要求、約束子女做到這、做到那,卻從不審視自己是否做到。這就導致了一個現(xiàn)象:家長教育子女時明確的規(guī)定不許如何!子女們開始時規(guī)規(guī)矩矩的照辦,但是偶爾會發(fā)現(xiàn)父母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因此,他們心中原本關于是非的觀念便會顛覆,衡量道德的天平便會發(fā)生傾斜!并且孩子還會好奇的去嘗試,導致不良行為不斷滋生,不易矯正。孩子極易模仿父母,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言行不一致會在不知不覺中推動孩子向錯誤的邊緣邁進。
2.針對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1)明確主體,及時指導,形成合力
學校教育由于現(xiàn)行體制,要求對全體學生以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為指導,施以統(tǒng)一規(guī)范和標準的管理和教育,對所有學生的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都是大體一致的,即使教師的教學風格上有所差異,但是總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行為要求等都是統(tǒng)一的。但是,家庭教育就不一樣了,由于家長自身的經(jīng)歷、成長環(huán)境、目前的身份地位、社會環(huán)境等的不同,不同的家長對子女教育的觀念、目標、方式、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千差萬別。然而,正是由于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觀念、目標、方式、所采取措施的不同,導致培養(yǎng)出的孩子也差異較大。所以學校教育必須根據(jù)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家長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讓每個孩子克服家庭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引導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2)加強溝通,增強配合,相互信任
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大不相同的,有些家長的要求和期望是與學生的實際不相符合的,這就會導致孩子心理很抵觸,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和潛力的開發(fā),這些是與學校的教育思想是不相符合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配合,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十分迷茫,得過且過,耽誤了最美好的青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家長多溝通,讓家長信任學校、信任教師,同時家長也要及時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了解班主任和學校對于孩子的目標和期望,并且積極配合,正確引導孩子。家校之間要想建立合作關系,必須要做到相互溝通、相互信任,如果只是在學生發(fā)生問題時雙方才接觸,就容易導致矛盾。只有家長經(jīng)常與家長進行溝通,遇到麻煩時思想統(tǒng)一,才能協(xié)調(diào)解決。同時,教師在與家長交流中,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guī)椭议L和孩子解決問題。家長也應積極主動的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如:學習、生活等情況,遇到不懂的,可以向老師請教,如:一些教育方法、教育觀念等,這樣才能統(tǒng)一教育思想,共商教育方法,協(xié)調(diào)配合,達到共同教育好孩子的目的。
(3)提供平臺,建立制度,加強指導
學校作為家庭和教師之間溝通的橋梁,要為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提供平臺,提供空間,建立制度,通過成立家長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開展家長會、教師家訪、舉辦“家長開放日”活動、下發(fā)告家長書、舉辦家庭教育培訓班、設立校長信箱、開通家校聯(lián)系熱線、開展親子活動等,并針對孩子的特點和實際問題,給家長提供一些科學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要把握好度,不要“包辦代替”也不要“放任不管”,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讓家長掌握科學的方法和孩子的特點,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引導。
在新時代的教育形勢下,孩子的教育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請大家行動起來,利用好自己身邊的資源,加強家校共育,促進學校、教師、家長、孩子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淑芳.新形勢下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J].成才之路,2019(04)
[2]林秀芳.統(tǒng)放有度,協(xié)同教育——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