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
[摘 ?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顧而,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積極探索將語言與實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激情。在課堂中實施故事教學方法,可便于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感悟課文,促使學生有意愿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更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應用]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對學生意義深遠,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與語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部分學校在英語教學中,已使用故事教學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文的筆者作為一線教職工,將結合課堂教學案例,深入探討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故事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眾所周知,動機在英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學生英語學得很糟糕,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內心缺乏強烈的英語學習動機。對此,教師要從多方面切入找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辦法。在這應注意兩點:一是利用學生固有的動機,也就是小學生的身心特征,如好奇心、貪玩、好動等。二是在故事教學法的運用中,常常會以故事人物、情節(jié)、懸念為支柱,充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互動中來。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故事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聽故事。同時可鍛煉了學生聽的能力。學生邊聽邊去理解故事,促使他們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高。聽完故事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復述故事,在此之上可培養(yǎng)學生總結能力、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有時教師還可邀請幾位學生來創(chuàng)編故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總而言之,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利用故事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等多個方面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三)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語言和文化是兩個互相關聯(lián)的統(tǒng)一體,兩者間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語言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語言知識與技能是綜合運用的基礎;而文化學習則是運用語言的保障。對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引導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的一些差別,初步建立跨文化意識,初步掌握基本交際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在故事中,本身就涵蓋著豐富的生活常識、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展開故事教學的同時,教師也可對學生進行情感、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和文化意識滲透。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的實施
(一)挖掘課程資源,趣味詞匯教學
小學英語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故事題材,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擅于去挖掘當中隱含的故事內容進行教學。學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教師可使用故事教學方法來輔助展開詞匯教學,首先要確保學生對該堂課的詞匯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之后在以此為基準,適當?shù)倪M行詞、句、篇的拓展,搭配上聽說讀寫方面的活動。
(二)情感情緒調動,進行感知感悟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故事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們往往都知道生動有趣的故事,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就有一個問題:“如何把故事講的生動有趣?”為而,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這一身心特征,以故事為載體切入,富有情感的給學生去講故事,引導學生去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微妙的情緒變化與內涵。教師在課堂講故事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其思想內涵與精神意義方面的知識傳播,盡量選擇符合學生這一年齡段且積極向上的故事,并在教學上滲透對學生知識與情感上的引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價值觀。
(三)圍繞學習要點,創(chuàng)編故事內容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教師可結合這一特征,圍繞學習要點,搭配上圖片、簡筆畫、多媒體教學手段,或是語言與動作,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例如:在講到“Get up!”時,教師就可構建一個語言情境,“Get up!It is time to get up!”引導學生一同來感知與感悟;在講到Christmas Day時,可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節(jié)選好的影像資料,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圣誕節(jié)的奇妙之夜,不僅可加深學生對中外文化的了解,還可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鼓勵學生參與,積極表現(xiàn)自我
小學生們普遍在情緒變化上都比較強烈,且喜歡刻意去模仿老師與其他學生的動作,學生在剛剛接觸英語學習時,可能會因陌生而不敢去嘗試與體驗。為促保教學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富有熱情與耐心,細心的觀察學生的表情與情緒變化,積極的鼓勵學生來創(chuàng)編與表演故事情境,將英語知識學以致用。如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上優(yōu)美的輕音樂,組織學生來模仿故事中人物角色的運氣,搭配上動作的表演,同時也可展開小組式進行表演,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故事表演之中。
(五)合理安排座位,豐富活動形式
班級學生們可能在性格、理解與接受能力、擅長的優(yōu)勢與喜愛的內容上都有著一些小的不同,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與學習情況,將學生們分到小組中,促使他們之間可通過彼此的溝通與交流,互相進行學習且相互配合地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練習。教師要合理安排每一位學生座位,將班集體的學生組建成一個個4~6人的小組團隊;而且也可適當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兒童中心等精心布置“英語故事角”,同時也可給每個來訪的孩子起上一個可愛的、來自于故事主人公的英文名字;故事教上擺著色彩鮮艷的英語故事繪本,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去進行故事閱讀。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故事教學法的引入對小學英語教學十分有益的。作為一線的教師應充分結合廣大課程資源,多元化的搜集故事題材內容,合理的利用故事教學法與其它方法,來有效地組織教學,促使教學目標的達成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唐瀟寅.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條件下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27):117-118.
[2]李玲翠.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8,(40):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