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杰
【摘要】? 語文作為一種社會交際的工具,其核心功能更多的在于能夠熟練運用口頭和書面進行人際交流。讀寫結合教學一直受到小學語文教育的關注,眾多的教育專家致力于研究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綜合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因此這就要求現在語文教學要更加重視讀寫的結合,同時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寫作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關鍵點和難點。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讀寫結合 實踐教學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135-01
一、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相互關系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彼裕喿x和寫作能力并不是獨立發(fā)展的,閱讀對寫作有著最基礎的作用,通過閱讀,積累素材,培養(yǎng)感情,學習其中的技巧。寫作運用了閱讀中積累的能力,同時寫作反過來使閱讀更具有選擇性和思考性。相互促進,相互提升。讀寫之間的關系便是學與習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學和用之間的關系。大文豪朱熹說過:“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以致用,才使學習更有意義,才能用的更得心應手。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實施策略的改進
(一)設定旨在寫作的閱讀教學
1.以閱讀為基礎,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在研讀教學文章時,要設計目標,化出重點,主要解決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既可以把握文本,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又可以在閱讀中積累素材,整理寫作技巧的問題。
首先就要引導學生關注文章中作者的語言表達形式。要注重領悟句子和段落中,重點詞,句的特點,作用,形成的效果和表達手法。反復品讀,并且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練習。
其次,引導學生學習整篇文章的布局特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通讀整篇文章后,感受文章的每篇章節(jié)之間的結構,順序,以及其中的作用。
2.通過寫作的練習,提高閱讀能力
寫作不僅可以表達思想表達情感,還可以反過來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很多的文章文本有著很多空白點和抽象點,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與作者對話,盡可能通過寫作來表達,想象其中文本中自己對空白點的理解。不僅可以提高寫作能力,更是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整理,歸納。
(二)開發(fā)教材中進行讀寫結合的功能
1.整體單元備課,整合單元的讀寫結合點
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驚喜挑選,順序單元組合也都是非常合理,要充分利用整組單元的文章特點,來進行針對的寫作指導和練習。教學參考書也說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閱讀和寫作之間搭橋。那么首先就要觀察整個單元組文章的內容特點,了解并確立本組單元的教學目標。低年級注重仿詞仿句的練習,高年級要更注重文章結構,整體布局的練習。
2.挑選單篇文章精讀,重點研究
再進行了整組單元的理解和目標確立之后,要找到本單元文章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拿出來精讀,細講,反復品讀。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篇文章的特點,主動挖掘出這篇文章的獨特的價值。最主要的是挖掘文章有價值的讀寫結合點,根據學生本階段的學習需求,來進行相應的讀寫結合練習的練習。
(三)強化寫法遷移的教學形式
1.解讀理解文本表達形式
理解文本的形式,一般情況下,在教學中文本有三種形式:1.作為工具,就是文本寫了什么內容,就讓學生結合文本作文相似的內容,這樣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積累素材。2.作為范例,主要研究文本的寫作手法,是如何表達情感烘托環(huán)境描寫人物特征的,引導學生學習思考。3.作為經典,經典是需要反復品讀的文本,需要透析文本中的每一處,可以作為任意一種形態(tài)來進行教學。
2.遷移法寫作
在每次教學的課堂上,要注重每篇文章語言表達手法對于寫作的價值,以及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教師反復理解了文章文本之后,要明確教學目標,訓練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寫作的意識。努力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很多寫作手法抽象的隱藏在每一篇文章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挖掘整理這些寫作手法,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這些寫作手法,讓這些手法自然而然的成為自己的技巧。積累寫作素材,多練習遷移寫作法,將內容和方法有機結合,綜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四)建立明確的評價體系
1.明確評價的目的
語文是一門很有深度的學科,而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更是有機結合,對于讀寫結合能力的評價各有不同。教師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評價目的。明確主要考察學生哪些方面。在閱讀上要注重學生的,理解,感知,鑒賞積累的能力。在寫作上,要考察學生的表達手法,語言素材運用的能力。還要考察學生有沒有充分的將閱讀與寫作練習起來,有沒有將閱讀中的知識及時的運用到每次的寫作當中。要形成積累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寫作表達手法。
2.建立評價的標準
一定要有清晰明確的對于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及讀寫結合能力的一套評價體系。這樣才能有所參考,可以及時把握學生學習的階段,與學生交流談論,更有針對性的提高語文水平。比如在仿寫教學中,要查看學生有沒有運用文本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有沒有流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還要看整體句子的語言是否優(yōu)美,是否合理。在改編讀寫練習時,要注意學生在改變文本時是否遵循原文的意思,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點,句子是否通順合理。在讀后感等寫作練習時,要看學生的感受感悟,是否有自己的見解,是否具有哲理性和現實意義。要整體關注學生有沒有將遷移的寫作手法運用到平時的作文練習中。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下的習作指導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16100)】
[ 參? 考? 文? 獻 ]
[1]汪潮.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相關研究[J].杭州大學學報,1991,21(4).
[2]彭彪.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初探[J].語文教研,2011.
[3]田本娜.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教育學術月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