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海
【文題呈現(xiàn)】
題目一:你有自己特別熟悉、喜歡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間、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園里的某個角度等。以“我的小天地”為話題,寫一個片段,向別人介紹它。200字左右。
題目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頂盒、無線路由器……,我們生活中的科技新產(chǎn)品層出不窮。選擇一種產(chǎn)品,寫一篇文章介紹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題目三:你生活在城市還是農(nóng)村?這幾年來,你覺得周圍的環(huán)境有了哪些變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圍的環(huán)境”為話題,寫一篇事理說明文,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好!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說明的順序”寫作指導給出了三道題目,第一題是片段訓練,介紹自己的小天地,第二題要求對一種科技新產(chǎn)品進行介紹,很明顯,這兩題寫的都是事物說明文。第三題要求對周圍環(huán)境變化及其原因進行說明,寫的是事理說明文。
生:老師,什么是事物說明文?什么又是事理說明文?
師:簡單地講,事物說明文就是介紹某一具體事物,比如說明某一建筑物,某一家用電器等;事理說明文就是分析事物因果關系、介紹科學道理等,比如本單元中的《大自然的語言》。
生:我明白了。
師:寫說明文看似簡單,其實,要想寫好一篇說明文,并不容易,除了要抓事物特征、精選說明角度、恰當運用說明方法、錘煉說明語言外,還應合理安排說明順序,使整篇文章井然有序,層次清晰,前后呼應,渾然一體。所以,我們本單元作文訓練的重點就是“有序進行說明”。
生:老師,如何有序進行說明呢?
師:要想寫出一篇順序明了、層次清晰的說明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了解常見說明順序。常見說明順序有三種:一是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物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事理發(fā)展過程來介紹某一事物。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螢火蟲當年10月進入產(chǎn)孵期。經(jīng)過漫長的冬季后,第二年4月中下旬開始進入孵化期,5月則進入孵化高峰期,剛孵化的幼蟲乳白色,為1齡幼蟲。大約到了6月份,1齡幼蟲蛻皮,變成2齡幼蟲。7月份,變成3齡幼蟲。8~9月中旬,變成4齡幼蟲。10月化蛹,隨后羽化為成蟲。
這一片段,按照時間先后,介紹了螢火蟲從產(chǎn)孵到孵化、變成幼蟲,再到化蛹、羽化為成蟲的整個經(jīng)過,可謂一目了然。
二是空間順序,即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nèi),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我們來看一個作文片段:
從出口下來,向南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了晏溪書院。正對大門的是一座兩層木樓,二樓的屋檐下掛著“文正閣”的匾額,樓的正面立著四根廊柱,上面鐫有兩副金字楹聯(lián)。走進文正閣,一眼就看到屋子中間擺著一張大桌子,成展開的竹簡形狀,非常有創(chuàng)意。桌子東邊,是孔子、孟子等五位古代大學問家的銅雕站像,銅雕像后面的墻壁上是一幅浮雕,浮雕上有一匹馬拉著車,鶴翔半空,祥云繚繞,一片安寧祥和。屋子四面的墻壁上滿是介紹儒家經(jīng)典和古代宿儒的文字和圖片??磥恚@里真是一個傳授國學知識的好地方。從一道窄窄的樓梯上去,二樓擺放著案幾和凳子,讓人覺得進入了一家古代的私塾,仿佛聽到先生正捧著長卷給我們念著押韻的古詩文,鏗鏘有力,余味無窮。
這段文字就是按照由外到內(nèi)、由下到上的順序來介紹晏溪書院的,使讀者如臨其境,對晏溪書院的整個結(jié)構(gòu)了如指掌。
三是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原因到結(jié)果、由概括到具體、由特點到用途、由整體到局部等一一介紹說明。請看下列作文片段:
一旦發(fā)現(xiàn)了可以捕食的對象,射水魚便偷偷游近目標的正下方,集中全部精力,心無旁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射出一道強勁的水柱……
那么,射水魚為什么能夠噴水呢?原來,射水魚這種本領,全靠一張嘴。它的嘴很特別,嘴沿上生有一道很細的槽,用舌尖能形成“水槍管”。只要把吸進的水從“槍管”中逼射出來,化成一束湍急的水柱,就能達到射擊昆蟲的目的。
這兩段文字先介紹射水魚的捕魚情況,再說明射水魚的噴水原理,二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聯(lián),這顯然就是一種邏輯順序,讓人一讀就明白射水魚為什么能射水。
生:老師,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這三種說明順序只能單獨使用嗎?能不能在同一篇文章中配合使用呢?
師:你問得好。在正常情況下,一篇說明文應以一種說明順序為主,不過,在具體的說明過程中,也可以根據(jù)需要,局部采用另外一種說明順序。比如你寫一篇作文,說明中國的亭,就可整體上采用從概括到具體的說明順序,而在介紹“醉翁亭”這一具體建筑時,又可按照從外到內(nèi)的空間順序。
生:老師,通過你的介紹,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三種常見的說明順序,我們在寫說明文時,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說明順序呢?
師:是啊,光知道三種說明順序還不行,關鍵是要會選用,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步。一般情況下,說明生產(chǎn)技術、產(chǎn)品制作、工作方法、歷史發(fā)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對象時,應以時間為序。采用時間順序來說明事物,文中應有明確的時間詞或者表現(xiàn)事物先后發(fā)展變化的詞。
如果寫的靜態(tài)物體,特別是寫建筑物時,最好用空間順序。運用空間順序進行說明,應有意識地將表現(xiàn)空間的詞語呈現(xiàn)出來,比如“上、下、左、右、前、后、內(nèi)、外”等。
倘若說明的是抽象的東西,如思想、觀念、概念、原理等,往往要用邏輯順序,當然,說明具體事物也有運用邏輯順序的。運用這一順序時,要注意突出表邏輯關系的詞語。
我們來分析一個說明片段:
航天飛機的中段主要是有效載荷艙。這是一個長18米,直徑4.5米,容積300立方米的大型貨艙,一次可攜帶質(zhì)量達29噸多的有效載荷,艙內(nèi)可以裝載各種衛(wèi)星、空間實驗室、大型天文望遠鏡和各種深空探測器等。為了在軌道上施放所攜帶的有效載荷或回收軌道上運行的有效載荷,艙內(nèi)設有一或兩個自動操作的遙控機械手和電視裝置。機械手是一根很細的長桿,在地面上它幾乎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但是在失重條件下的宇宙空間,卻可以迅速而靈活地裝卸10噸重的有效載荷。航天飛機的后段主要裝有三臺主發(fā)動機,尾段還裝有兩臺軌道機動發(fā)動機和反作用控制系統(tǒng)。
在這一片段中,“中段”“尾段”等詞說明作者是按照“上、中、下”這一空間順序來介紹航天飛機的;而“艙內(nèi)”一詞則說明作者是按外到內(nèi)的順序來介紹貨艙內(nèi)的情況的。這些關鍵詞的選用,突出了說明順序,令讀者一目了然。
生:我明白了,就是要根據(jù)不同的說明對象來選用相應的說明順序。那么,這第三步是什么呢?
師:第三步就是謀篇布局,搭好文章的框架。確定了說明順序后,還要緊扣說明對象特征,想一想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說明;什么地方詳細介紹,什么地方粗略介紹。只有成竹在胸,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生:謝謝老師的精彩講解。我還想請老師就本單元的三道文題,給我們一點兒提示。
師:好的。第一道題目,介紹“我的小天地”,既然是“小天地”,那就不要寫大空間。此文主要寫小天地里的陳設,所以宜采用空間順序。當然,在寫陳設的同時,也可以寫寫小天地的快樂生活,但只能一筆帶過,不可喧賓奪主。
第二題要求說明某一物體,可整體上采用邏輯順序,依次介紹它的外觀、構(gòu)造、功能、使用方法等。在介紹它的外觀、構(gòu)造時,又可采用空間順序,先上后下,先正后反,先外后里。
第三題要求寫事理說明文,整體上宜采用由果到因的邏輯順序。在具體介紹環(huán)境變化時,又可采用由前向后的時間順序。
生:我現(xiàn)在終于知道如何去有序說明某一事物了。謝謝老師!
【例文導航】
微波爐自述
徐 蘭
嘿,大家好!我叫微波爐,一種常見的家用電器。我的體形可不像我的女主人那樣,婀娜多姿,格外迷人。我是一個正方體模樣的大胖子,毫無曲線美。我一般穿著黑色外衣或銀灰色外衣,當然,有的廠家也會給我涂上一些彩色,讓我看上去更精神抖擻。
我的正面,有兩大部件,一是控制面板,上面有幾個旋紐,還有許多小紐鍵,那是用來向我的大腦下達指令,讓我工作的。二是爐門,主要由一層金屬網(wǎng)組成,金屬網(wǎng)的作用是防止微波外泄。打開爐門,里面就是我的肚子了,人類也把這叫“爐腔”,它是烹調(diào)食物的地方。只要把食物放在旋轉(zhuǎn)工作臺上,關上爐門,旋開開關,定好時間,我就開始工作,不一會兒食物就能被煮熟。
許多人都感到好奇,我一個笨頭笨腦的鐵家伙,又不生火又不冒煙,怎么就能把食物煮熟呢?
其實,原理并不復雜。我利用我的“心臟”磁控管,將電能轉(zhuǎn)變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蕩頻率穿透食物,當微波被食物吸收時,食物內(nèi)部的極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質(zhì)、糖等)就被吸引,以每秒鐘24億5千萬次的速度快速振蕩,由于這些分子在運動中相互作用,產(chǎn)生了類似摩擦的現(xiàn)象,摩擦起熱,食品的溫度也就上去了。
我的誕生,純屬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的雷達工程師斯彭塞在做雷達實驗時偶然發(fā)現(xiàn)口袋里的巧克力塊融化發(fā)黏,他懷疑是自己的體溫引起的,后來在連續(xù)多次的試驗中終于發(fā)現(xiàn)了微波的熱效應。 利用這種熱效應,1945年美國發(fā)布了利用微波的第一個專利,1947年美國的雷聲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個微波爐。后來,隨著控制技術、傳感技術不斷得到應用,我終于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家庭主婦們的好幫手。
我的本領特別大,可以用來制作許多食物。但請大家記住了,千萬不能用來煮雞蛋或者加熱密封性很強的食品,否則這些食物內(nèi)部會聚集強大的“熱量”,產(chǎn)生巨大的壓力,最終發(fā)生爆炸。另外,也不能把金屬器具放進我的肚子里,否則就會產(chǎn)生火花,甚至把我燒壞。還有,為了大家的健康,也不要用普通塑料容器加熱食物,因為高溫之下,普通塑料會放出有毒物質(zhì),污染食物,危害人體健康。
好了,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我十分了解了,但愿我能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拜拜!
【名師微點評】
全文整體上是按照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在介紹微波爐的外形時,則是按照由外而內(nèi)的空間順序進行的。另外,在說明過程中,作者靈活運用打比方、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增強了說明效果。同時還插入了微波爐的發(fā)明過程,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
【單元訓練】
請回顧日常生活中自己參與過的某一小制作,然后寫一篇文章對此進行說明。題目自擬,有序說明,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