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東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小學教育提出新的教學目標,其中重點要求重視小學課堂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互動性和效率。小學生初入校園,無論是學習還是綜合能力尚處于啟蒙待培養(yǎng)階段,需要教師特殊關注和照顧,以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事物的專注力較差,很難集中注意力,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師生互動能夠調(diào)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本文首先分析師生互動在教學領域的概述和應用的重要意義,最終探討出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
關鍵詞: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斷開拓自己的教學思路,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致力于開展動態(tài)有效的課堂教學,增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進而讓小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展開聯(lián)想,豐富想象力,促使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效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大多學校已引入師生互動教學,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成效,但依舊存在些許不足,比如師生互動態(tài)度不夠端正、互動方式生硬、互動內(nèi)容片面、互動時機把握不準確等。為了更好的改善以上教學現(xiàn)狀,需要教師不斷鉆研探索,以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有效互動方式,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師生互動在教學領域的概述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指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借助師生互動的方式,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學習的教學模式。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重點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積極地引導,讓小學生在互動探討中,深入探究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有三種內(nèi)在涵義:首先,借助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促使師生間相互了解、彼此熟悉,讓教師更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個性和學習情況,并依據(jù)他們的學習進度與知識掌握層面,設計最為合適的教學計劃;其次,師生互動不只是表面的互動,更是一種思維層面的互動,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教師的思維方式同步;最后,師生互動也是情感互動,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只是知識的講授和學習,更多的是情感的互通和交流,通過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能夠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得小學生喜愛教師,從而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幫助教師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用師生互動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最近幾年,一直大力倡導教學改革,新課改中也明確指出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課程結構,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主要目標。因此,借助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提升是大勢所趨。筆者認為,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創(chuàng)新出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樽詣幼园l(fā)學習語文知識,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已不適合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師生互動是時代所驅。
(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標準要求
語文是小學階段必須學習的重點科目,為學好其他科目提供基礎,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學,幫助小學生打好基礎,師生互動是當前非常適合小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師生互動的優(yōu)勢,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真實效果。
(三)為學生間能夠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受到師生的喜愛,師生互動也屬于合作教學的一種方式,學生可以大膽表達自己,在師生互動教學中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實時關注和解答,進而增強教學難點的有效教學,此外,鼓勵學生自學并發(fā)現(xiàn)自己不會的地方進行標注,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課程改革模式奠定基礎的有效途徑。
三、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方法
(一)?調(diào)整教學觀念,升級課堂設置
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存在個別教師持有傳統(tǒng)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較為陳舊,依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師生間很少互動,即使有互動也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形式,這樣機械被動式的互動收效甚微,而且只是針對部分學生的,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參與進來。對很多小學生來說,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對教師有畏懼心理,很少主動向教師請教,更沒有交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是保持沉默,時間越長師生間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不利于小學生健康成長,阻礙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因此,針對以上問題,要想切實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性,就要從思想層面先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語言類學科,既是一種學習工具,也具有情感人文性,因此,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構建全新的教學理念,重視開展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教師要意識到學生不是被動聽講學習的機器人,而是有自己思維和思考能力的課堂主體,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對待學生,彰顯學生的主導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同時重視與學生思維和情感上的交流互動,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合作交流。最終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有效提升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講解到《不會叫的狗》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針對教材內(nèi)容,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小狗,你會學哪種叫的方式呢?有的學生會偷笑,有的學生會積極回答,通過提問帶動學生踴躍參與,提出自己各種各樣的想法,教師在旁觀察學生,并對學生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學生不清楚的時候,給予適當?shù)闹笇?,融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一起尋找正確的方式。通過這種互動,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彼此的情感日益提升,學生對教師感到親切,像朋友一樣樂于和教師分享。
(二)創(chuàng)新互動形式,加深理論認識理解
語文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對小學生的成長和未來工作生活具有重要影響,小學生年齡較小,看待事物非常單純,心智和學習能力等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整體知識結構需要不斷完善,學習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對于小學生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借助多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其中營造教學情境是非常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幫助學生領悟教材內(nèi)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比如,在講解《不懂就要問》時,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模仿課文中的內(nèi)容進行表演,也可以針對平時在教室中向教師請教問題的情況,由一名學生扮演“學生”,另一名學生扮演“教師”,模仿師生間互動提問的日常,通過詼諧有趣的情境模擬形式,調(diào)動小學生的表演欲望,最后再引入教材內(nèi)容,讓小學生對接下來的課文講解更加有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其中知識。再比如,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你來比劃我來猜”的小游戲,教師提前準備好需要學習的漢字,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比賽,一個比劃一個猜,在同一時間內(nèi),看哪個小組猜出的最多,不但幫助學生鞏固文字記憶,更能寓教于樂,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變得趣味十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互動交流形式。
(三)依據(jù)互動原則,增強互動效果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進行任何教學活動都要遵守這一原則,互動教學也是如此。但在應用互動教學過程中,不能盲目使用互動,而是要有技巧和技術性,在合適的時間應用互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設置教學任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習進度分為各個階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活動,增強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置教學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頻率。而且在設計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進而自動自發(fā)的進行語文學習。
(四)融入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提高師生互動思維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在應用師生互動的同時要融入創(chuàng)新式教學方法,將多種教學優(yōu)勢相融合設計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學習和了解語文知識,在創(chuàng)新中培養(yǎng)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一教材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融入多種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可以將分層教學法和問題情境教學法相結合,從各個角度切入,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像課文是以什么樣的形式進行描述的,各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五壯士走到絕路之后是否會害怕;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五壯士的英勇體現(xiàn)在哪里;通過巧妙的設置問題,能夠引導小學生不斷思考,將小學生帶入到其中的教學情境之中,去體會作者的描述,進而更好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邀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心境,在理解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基礎上,可以進行課文補充和創(chuàng)新,融入學生自己的想象,增加角色扮演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狼牙山五壯士的勇敢和大無畏精神,提高學生的精神層面,讓師生互動上升一個層次。
(五)組織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不應單單局限在課堂,而是應該走出去多參加實踐活動,在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中擴展語文知識,讓師生互動更加多樣化,帶領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語文實踐,將語文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明白語文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品質,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diào)查活動、社區(qū)送溫暖活動等,拓展語文課外教學實踐,運用學到的語文知識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開闊學生的眼界,塑造良好的行為品質。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是值得大力倡導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這一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通過師生間的有效互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自動自發(fā)的進行語文學習,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愛霞.關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研究[J].發(fā)現(xiàn)(教育版),2017,(9):10.
[2]余利燕.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教學,保障小學語文學習效果[J].課外語文(下),2015,(3):42-44.
[3]賈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67.
[4]邵長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9):87-88.
[5]楊玉香.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