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支撐下,高校圖書館面向MOOC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有效途徑。文章闡述了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內涵和發(fā)展狀況,分析了MOOC環(huán)境下嵌入式學科服務智能化的必要性和特征,并從人才建設、法規(guī)建設、技術創(chuàng)新、評價改革四個方面提出了構建智能化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機制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MOOC;嵌入式學科服務;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706(2019)23-0166-03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for MOOC
LI Ping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ibrary,Xiaogan? 432000,China)
Abstract: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 to MOOC users supported by internet,big data,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intelligentization in the MOOC environment,and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from four aspects of talent construction,legislation construc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valuation reform.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MOOC;embedded subject service;intellectualization
0? 引? 言
近幾年,嵌入式學科服務成為高校圖書館較為流行的一種新型服務模式,它主張圖書館的服務應突破場館范圍的局限,主動嵌入用戶的工作和生活情境中,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該服務模式從根本上實現了圖書館服務從以館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變革,受到廣大圖書館用戶的支持和青睞。但自2013年MOOC引入中國并迅速在國內各大高校并呈井噴式爆發(fā)以來,該服務模式愈來愈顯現出其局限性與不足。因為MOOC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其學員人數眾多且課程內容海量龐雜,而學科館員的人數有限且自身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很難應對內容龐雜的MOOC課程的需求,因此,單靠學科館員實施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愈來愈不能滿足眾多MOOC學員的信息需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發(fā)展,智能化正逐步成為圖書館研究實踐的熱點和發(fā)展趨勢,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正是使MOOC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徑。
1? 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內涵及發(fā)展歷程
嵌入式學科服務起源于美國,目前該服務模式在美國許多高校很流行,比較典型的如耶魯大學,該校明確將嵌入式學科服務列為該校的戰(zhàn)略規(guī)劃[1];在國內,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率先提出“資源到所,服務到人”和“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服務理念[2]。2008年以來,關于嵌入式服務的相關文章開始陸續(xù)刊發(fā),其中在2011—2015年間數量激增,主題主要集中在嵌入式學科服務模式及嵌入式學科館員建設等方面[3]。在眾多研究成果中,比較典型的是學者初景利[4]提出的以“目標嵌入、功能嵌入、流程嵌入”等8個方面為宗旨的服務模式;在實踐探索方面,比較成功的是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圖書館[5],該館實施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成為該校的一大特色,曾一度引起業(yè)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關于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概念,業(yè)內學者初景利[6]、劉 穎[7]、謝守美[8]、沈洋[9]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做了有價值的闡述,提出了有借鑒意義的觀點和主張。筆者經過長時間的探討,并借鑒以上學者研究成果,將嵌入式學科服務總結為:具有學科專長的館員,通過嵌入用戶的學習、工作、科研等過程,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學科知識服務。另外,圖書館界對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模式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除了傳統的物理空間嵌入之外,虛擬空間的嵌入呈現出許多創(chuàng)新的亮點,如華東師大圖書館的“第三空間”、上海交大圖書館的“IC·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清華大學圖書館在人人網上開設的俱樂部等等[10],都在圖書館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 MOOC環(huán)境下嵌入式學科服務智能化的必要性
MOOC的全名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譯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其“大規(guī)?!币环矫媸侵窶OOC課程的報名人數不受限制,學員人數規(guī)模浩大;另一方面指MOOC是富媒體課程,課程涵蓋的內容海量龐雜。“在線”決定了MOOC是網絡學習課程,學員通過網絡終端設備,如電腦、智能手機等學習課程,這就突破了傳統課程的物理空間的束縛,實現了名校課程普惠大眾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高校師資力量不均衡的現象?!伴_放”,決定了MOOC資源具有共享性,學員不受國界、種族、職業(yè)及自身任何條件的限制,享有平等學習的權利。MOOC上述的三個特征,決定了單靠館員實施的嵌入式學科服務已無法適應MOOC課程的發(fā)展需求,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大勢所趨。具體表現如下:
(1)MOOC學員人數眾多,且課程內容涵蓋的范圍浩大;而學科館員人數有限,多數學科館員只有一門學科背景,對其他學科領域了解不多,且自身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遠遠不能滿足MOOC課程的需求。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宗旨是以用戶為中心,隨時嵌入用戶的工作、生活情境中,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而目前學科館員從人員數量到知識儲備都遠遠達不到面向MOOC提供學科服務的要求。
(2)MOOC是網絡化教學,學員通過在線觀看視頻、隨堂回答教師的提問、線下完成作業(yè)、線上考試并領取證書的基本流程學習課程。因此,教師對學員的控制力很弱,許多自控力較差的學員往往中途放棄課程。在課程進行中,師生之間不像傳統課堂那樣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學員遇到學習障礙不能及時求助教師,盡管課程提供了討論交互區(qū)、師生答疑區(qū),但往往因課程團隊人數有限,不能及時答復學員的疑問,致使問題反饋的時效性較差,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員學習MOOC的積極性。MOOC課程是以“短視頻+交互式練習”為主導的快餐式學習方式,學員是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課程,因此,在課程進程中隨時需要方便快捷的嵌入式學科信息服務。
(3)MOOC開課過程中,教師提供統一的教輔材料,布置統一的作業(yè),但學員的學歷層次、文化水平、專業(yè)知識儲備等相差很大,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形式的學習障礙,加之MOOC教師因各種原因不能及時解答學員的疑問,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員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因此,個性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在MOOC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學員順利進行MOOC學習的重要保障。
(4)MOOC課程考核方式過于呆板,考核題型一般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而對于能發(fā)揮個人潛能的主觀論述題涉及較少,這是因為MOOC課程學員眾多而教學團隊人員有限,考核試卷一般采取機器測評、同伴測評及第三方測評等方式,有標準答案的客觀題方便閱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主觀題會給閱卷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MOOC課程的考核大都回避有一定難度的主觀題。而借助人工智能的文字識別和機器學習可以實現主觀題的自動評卷[11],這一技術的推廣,將從根本上解決MOOC教師閱卷工作量超負荷的問題,為MOOC試卷中設置合理的主觀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挖掘系統,可以挖掘用戶對MOOC的點擊次數、視頻觀看情況、課中的聽課效果、師生交互答疑區(qū)的討論表現及課程各階段的考試成績等學習蹤跡,系統自動為這些蹤跡設置可視化視圖,教師可以依據視圖結合學生的考試成績加權算出學生的總成績,作為評定學生的依據。這種考核方式比以往更全面科學合理,是MOOC考核方式的一大進步。
3? 基于MOOC的智能化嵌入式學科服務的特征
3.1? 服務主體多元化
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創(chuàng)新成果,如智能感知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深度學習算法等,是科技智能和館員智慧深度融合的產物。它突破了傳統的館員作為服務主體的局限性,從根本上消除了用戶對館員的依賴性。各種嵌入智能軟件的自助終端及電腦、手機等設備都可以成為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主體,這就使用戶獲取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渠道變得日益多樣化。
3.2? 服務方式的便捷化
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突破了時空限制,實現了線上線下、館內館外無差別、一天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模式。另外,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的實施,改變了原先用戶獲取信息必須具備基本的圖情知識和檢索技術的狀況,智能服務系統會自動挖掘用戶的情景數據,自動分析用戶的學科專業(yè)、興趣愛好等信息,自動推送用戶當下所需的數據信息,即用戶不需搜索便會獲取所需信息。這種嵌入式服務的范圍擴大到了每一個用戶,真正實現了MOOC“公平、平等、共享”的服務理念。
3.3? 服務方式智能化
嵌入式學科服務智能化的關鍵是構建智能化的嵌入式服務系統,該系統是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多種高新技術的融合。物聯網的智能感知、對大數據的智能獲取,以及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對數據的智能化的處理功能,實現了用戶信息需求的智能獲取和加工處理。智能挖掘系統能根據用戶的歷史學習蹤跡和現在學習的情境,構建可視化的信息需求軌跡,預測用戶當下和未來的信息需求特征,自動將信息推送給用戶,用戶好似隨時伴有學習助手,達到了“信息有求即到”的服務效果。
4? 智能化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機制建設策略
4.1? 加強人才機制建設
嵌入式學科服務智能化的實施,需要具備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人才,目前,整個社會高新技術人才緊缺,單拿人工智能來說,據一份報告顯示,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專業(yè)人才僅有195萬,中國只占2%,排名第七[12]。高校圖書館高新技術方面的人才更是稀缺。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籌劃人才機制建設,需要把培養(yǎng)智慧型館員列入戰(zhàn)略計劃。智慧館員的作用主要是“創(chuàng)建和分發(fā)各種工具”[13],這就要求館員必須具備操作和維護智能系統的能力,具備運用高新技術研發(fā)各種新型智能工具的能力,成為推動高校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4.2? 嚴格數據保護機制
高校圖書館在進行嵌入式學科服務的過程中,為了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會將原創(chuàng)資源轉化形式,這就涉及到知識版權問題。另外,高校圖書館為了分析和挖掘讀者閱讀需求而收集的個人信息,會涉及到讀者隱私,如果泄露或是轉而用于其他用途,將會侵犯讀者的隱私權,更會違反圖書館法律和精神。因此,必須制定與圖書館知識服務過程相配套的法律法規(guī),切實保障民眾的知識產權和用戶的信息隱私安全。業(yè)界人士對此從理論到實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如魯白將“數據隱私”和“數據權屬”納入AI繼續(xù)發(fā)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14],Ziang Yan等提出了DeepDefense訓練方案[15],Zhang S等提出了“差分隱私”技術[16],夏康提出了一種基于歸并散列算法的高效的信息指紋算法[16],Botti D W等發(fā)明了從入口權限保證用戶隱私安全的方法等等[17]。總之,高校圖書館要采取相應舉措,一方面要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快大數據保護的技術研發(fā)速度,包括數據加密技術和訪問控制技術等。
4.3? 研發(fā)數據處理技術
大數據時代,數據呈爆炸式增長,大批的垃圾干擾數據隨之劇增。高校圖書館要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數據觀,篩選推送數據要以用戶的需求為依據。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學習和研發(fā)數據處理技術,一方面要制定統一規(guī)范的數據傳輸和存儲的技術標準,建立云計算和人工智能處理平臺,深入感知用戶的學習活動情境;另一方面要根據用戶的興趣、偏好及個性化特征構建用戶數據可視化視圖,對不適合用戶需求的數據進行清理篩選,使服務用戶的數據更精準化。
4.4?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嵌入式學科服務一般由學科館員擔任,智能化的嵌入式學科服務,將改變嵌入式學科館員的評選標準,原先學科館員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有許多已不能適應智能化發(fā)展的需要。如傳統的事先確定目標按計劃實施的嵌入式學科服務,已不能適應MOOC背景下用戶隨時變化的信息需求特點,學科館員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環(huán)境,有能力駕馭高新技術并為讀者提供最優(yōu)質服務將是優(yōu)秀館員評選的標準,館員智慧與機器智能有機結合的人機交互方式,將是智慧圖書館服務的新形態(tài)。因此要對高校圖書館原有的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進行相應的變革和完善,要制定和落實與智能化相適應的評價機制。
5? 結? 論
綜上所述,在慕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面向慕課用戶提供智能化的嵌入式服務已是大勢所趨,該服務方式的實現將使圖書館的嵌入式服務變得普適化、大眾化,這將為高校圖書館創(chuàng)造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然而,此課題正處于探索起步階段,如何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實現智能化服務與嵌入式服務的無縫融合將是各位同仁研究探討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焦玲霞,馬巖.中美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比較研究 [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3):48-55.
[2] 韓麗.泛在圖書館環(huán)境下嵌入式館員的泛在化服務 [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1):71-74.
[3] 靳慧慧.泛在知識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現狀剖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4):73-77.
[4] 初景利.學科館員對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認知與解析 [J].圖書情報研究,2012,5(3):1-8+33.
[5] 呂巧枝.基于文獻計量的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現狀及思考 [J].圖書館,2018(12):92-97.
[6] 初景利,孔青青,欒冠楠.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 [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22):11-17.
[7] 劉穎,黃傳惠.嵌入用戶環(huán)境:圖書館學科服務新方向 [J].圖書情報知識,2010(1):52-59.
[8] 謝守美.國內外圖書館嵌入式服務實踐進展 [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8):133-137.
[9] 沈洋.我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調查與研究 [J].圖書館建設,2016(11):56-61.
[10] 黃苑,張仁瓊.國內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調查與思考 [J].圖書館學研究,2017(16):97-101.
[11] 詹澤慧,霍麗名,姚佳靜,等.人工智能時代MOOC將如何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與Curtis Bonk教授和Paul Kim教授的對話 [J].中國電化教育,2019(2):10-15.
[12] 千訊咨詢.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前景調查分析報告 [R/OL].(2017-06-10).http://www.qianinfo.com/products/33/36118 13.html.
[13] 金敏婕.融入、提升、超越——智慧圖書館員素養(yǎng)與價值 [J].圖書與情報,2014 (6):130-133.
[14] OFweek機器人網.聚焦|央視大調查:人工智能威脅個人隱私成隱憂 [EB/OL].(2018-03-06).http://www.sohu.com/ a/224964811_505811.
[15] YAN Z,GUO Y,ZHANG C. DeepDefense:Training Deep Neural Networks with Improved Robustness [J/OL].arXiv,2018(20):1-16.(2018-03-01). https://arxiv.org/pdf/1803.00404.pdf.
[16] ZHANG S,YANG H,SINGH L. Anonymizing Query Logs by Differential Privacy [C]// SIGIR’16 Proceedings of the 39th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July 17-21,Pisa,Italy. New York:ACM,2016:753-756.
[17] BOTTI D W,CHENNAMSETTY R,LINGAFELT S C,et al. Determine Security Access Level Based on User Behavior:US98704 54B2 [P].2018-01-16.
作者簡介:李萍(1970-),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方向:信息服務與圖書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