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
母親這個詞的地位在人類社會里崇高起來,是源于文明的進化。母親和父親的地位合乎一定比例地上升,“母”字就帶有一種原初、源起、根本、來歷的語意。
相關的詞組就是從此類譬喻衍生而成,母舌,就是自家民族的語言;母錢,就是用來增加財富的資本。甚至凡是形容所從出者,都可以用母字:漢字起頭的輔音,就叫聲母;引起發(fā)酵作用的真菌,就叫酵母;一國之根本大法固然通名之為憲法,說起憲法的位階,都會說它是一切普通法律之“母法”。
在親族關系上,祖母又稱“王母”;原來不是什么方言或土俗的稱謂,其淵源甚至可以上溯于《禮記?曲禮》。王父,即祖父;王母,即祖母。曾祖母,又稱曾祖王母;高祖母,也叫高祖王母。以此推之,神話里的“王母娘娘”并不姓王,而是昵呼為“祖母娘娘”以顯示其親近、慈祥罷了。由是觀之,不只人人可以為王,姑姨伯叔舅家,但凡為長輩之妻者,都可以稱母了。供乳的娘子即使是外聘而來,沒有血緣關系,也稱乳母、食母,恩誼等同生身。
大家庭里人口眾多,有時容易混淆,比方說“母母”,可不是指母親的母親。“母母”是丈夫的嫂子,也就是伯母,也只有身為弟妹的人可以這么稱謂。至于師母,是老師的妻子——絕不可以稱師奶。
在植物里,“貝母”能夠止咳化痰,“益母”可以活血化瘀,“知母”助人清熱去火。母字當頭,底下牽引著動植物的字不勝枚舉,但是母猴則不只表示雌性的猴,這個語詞和“獼猴”“馬猴”一樣,指的是一種猴子。
我們都知道:生日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故誕生亦呼母難。不過,還有一個很容易被誤會,也犯忌諱的詞:“母憂”??刹皇悄赣H憂愁了,它同“母艱”一樣,是指母親過世了。
郭旺啟摘自《見字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