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第一道茶湯泡出后,就可以喝了,不要將之當作洗茶的水把茶湯倒掉。洗茶讓人誤會茶不衛(wèi)生,茶葉應是一種品質穩(wěn)定的干燥食品,一拿上手就該可泡飲,洗茶是多此一舉動作,故會使人產生很多模煳聯想。
問一些喝茶人:要洗茶嗎?他們說可以不洗。但是輪到他們泡茶了他們還是洗;他們說:不洗不放心。答日不放心農藥殘留、細菌、發(fā)霉、灰塵等發(fā)生在茶葉的狀況。再問這樣沖一下就能消滅不好東西就能喝了嗎?他們說:我知道是洗不干凈,不過還是沖一下才放心喝。可見“不要洗茶”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未下定決心去糾正;至于茶葉帶農殘或質變也不太關心,可能認為那是整個業(yè)界的事情,并非個人可努力方向,那么就偷懶一下,茶葉隨便沖洗一下就喝吧,結果洗茶變成是掩耳盜鈴行為。喝茶人不能如此去遷就已劣變、農殘與衛(wèi)生不良的茶葉,最直接的糾正方法即拒絕購買這類產品,要是我們手上買到的都是沒有問題的茶,要不要洗茶自然不必再問,茶葉制造者與買賣者因而也會時刻警惕著,否則茶葉將賣不出。
也有人把第一道茶倒掉不喝,是為了去除缺陷茶的異味,泡烏龍茶的說要去火味,泡黑茶的說要去渥堆味,泡老茶說要去陳氣;這些都與制作不良或茶葉陳放錯誤有關。談去火味之說,焙茶時如無慢火細燉,火候掌握錯誤把茶烤得過火了,高火氣對茶滋味造成很大損害,茶質會變得很薄弱。另有為掩蓋茶葉缺點采用高溫長時烘焙,以為能改變茶葉風格,反而把茶葉內合成分破壞,滋味消失,只剩火味。這些已經被焙壞掉的茶葉,品賞價值非常低,也無法靠沖泡來讓它恢復品質,即使沖洗多次,茶湯仍然是一成不變的粗澀,想要靠洗茶一遍就讓它味道變得醇滑是不可能。我喝過優(yōu)良的足火巖茶,第一道茶就有堅果香或熟果香溶入湯中,含在嘴里非常迷人。
再談去渥堆味之說,堆味是普洱茶制作時,不成熟的渥堆工藝造成的不良表現,如渥堆時溫度過高,葉子堆心會燒焦,產生一種不好味道,混合酸、霉、泥腥味等不良感覺的發(fā)酵氣味。這種堆味不會經過一次的洗茶而消失,它并不是附吸在茶表層而已,是故也有人說他的普洱渥堆茶要清洗三遍才好喝云云,這類工藝不良的茶其本質已遭受徹底破壞,不值得飲用。渥堆工藝做得到位的普洱茶散發(fā)陳香,甘甜醇厚,口感絲滑,第一道茶湯就非常好喝,使人愉悅,根本沒有必要倒掉。
接下來談去老茶的陳氣之說,我的經驗是,凡收放得宜的真正老茶無論是六堡、普洱、巖茶及白茶,會散發(fā)清香而不是陳氣,其茶性已轉化得溫熱滋補,入口濃醇甘潤,口腔充滿陳香甚至于有股參香或藥香,令人生津,茶氣飽滿,喝了讓人體感覺放松舒適。老茶沖泡法是特別留意水需要—直保持高溫,浸泡時間要足夠,第—道茶湯可立即喝,不必洗茶。有人接觸到的陳茶充滿霉氣,餅頭也受污染帶不好的奇怪氣味,這類存放不良的劣質茶,洗多少遍也不適宜喝。
又有說:將第一道茶丟棄不喝,不為茶不衛(wèi)生要洗茶,也不為補救缺陷茶;因茶葉未舒展茶湯不好喝,所以要浸潤一下將之倒掉,以便下一道容易出味。這個泡茶原理相當簡單,因為未溫潤泡的第一泡浸泡時間不足或置茶量太多的關系,只要增長時間或減少茶量即可。我們在審評茶葉時,泡飲英式下午茶與日式綠茶都沒有洗茶習慣,因為將第一道茶倒掉恰恰是會導致茶損失香氣與有效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