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露
[摘? ?要]散文是常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形散而神不散?!靶紊ⅰ敝溉〔姆秶鷱V泛,寫法多樣,結構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指中心不散,內涵不散?!罢Z言”是散文的“魂”,作者把自身的情感都融入到了文章的字里行間,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賞析、想象、比較去細細琢磨和品味這些語言,進而發(fā)現(xiàn)散文之美,體驗散文之情。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教學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1-0004-02
散文不僅有著意境深邃、語言優(yōu)美而凝練的特點,而且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蘊含真摯情感的特點。它是一種以抒情或記敘為主,取材廣泛、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體裁形式。
教師要如何順利開展有效的散文教學呢?正如一名教育家所言:“散文教學是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比較揣摩文中語言的運用,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共享作者積累的人生經(jīng)驗,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精準地把握作者言語的表達,引導學生細細地品讀語言中所隱藏的深意,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賞析能力。
一、利用朗讀,增強語感
一位著名教授說過:“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唯一途徑?!庇纱丝梢?,朗讀是品味語言的基本方式。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體味語言的妙處時,首先要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朗讀方式,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調節(jié)自己的語調變化,以領悟作者層層遞進的情感變化。同時,促使學生在讀和悟的過程中,啟迪智慧,洗滌心靈,進而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讓他們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然后讓他們仔細對照課本,聆聽范讀,感受朗讀者語調和氣息的變化。在聽完之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朗讀,再一次品味文中描寫父親的語句,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最后筆者和學生進行角色朗讀,筆者讀文中父親的語言,學生則讀其余的語言,以此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加靠近作者的情感世界。這樣學生才能體驗到作者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之情,感受到如山一般深沉穩(wěn)重的父愛。形式多樣的朗讀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還可以喚醒學生對父親的愛,加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偉大。同時,朗讀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得學生的身心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
二、賞析詞句,品讀美文
一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重要詞句是一篇文章的要點和關鍵點,要想理解文章就須挖掘這些詞句背后的深意?!蓖ㄟ^閱讀散文,就會發(fā)現(xiàn)其語言具有情感性和生動性,其意境更是具有感染力。作者以散文為載體,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重要的詞句,然后讓他們品讀這些情感深厚、具體形象、意義深刻的詞句,最后還要對這些詞句進行反復的咀嚼和推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煉字煉意的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有這樣的描寫:“母親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痹诮虒W中,筆者問學生:“母親為什么會躲出去?為什么會偷偷地聽我的動靜呢?還可以從這句話的哪些詞語中看出母親的愛呢?”對于這幾個問題,筆者讓學生先討論一會兒。過了幾分鐘,趙同學回答:“母親會躲出去是為了讓‘我可以自由發(fā)泄內心的悲傷。偷偷聽著動靜是害怕‘我會摔倒或者做出危害自己生命的事情。還可以從‘眼邊紅紅中看出母親看著‘我痛苦,她自己也很痛苦、很無奈。這從側面反映了母親的愛?!惫P者贊賞地點了點頭,問其他學生還有沒有要補充的。李同學站起來回答:“語句中用到‘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進來,從側面寫出了‘我對走路的聲音很敏感,而母親細心地察覺到了,所以她每次都放低腳步聲。這間接地表現(xiàn)了母親深沉的愛?!甭牭剿@么精彩的分析,筆者忍不住為他鼓起了掌。由此可見,學生通過把握句段里的重要詞句,就可以走進文本,聆聽詞句的弦外之音,進而體驗作者的情感。
三、借助想象,體味情感
陶行知說過:“通過賞析文字,旨在積累美感的經(jīng)驗,進而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發(fā)。”初中語文教師要想引導學生更好地解讀散文,就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朗讀文字,還應放飛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由粗讀文本到精讀文本,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走進作者的內心,共享作者的人生經(jīng)驗,從倫理和人性的角度去解讀作者的情感表達,進而了解文章的內涵。《秋天的懷念》中有這樣的描述:“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自由想象,補充完整母親未說完的話語。學生思考了一會兒,紛紛站起來發(fā)言,有的學生在發(fā)言的時候還輔以肢體動作,以此來使表達更加的生動形象。其中,有兩位學生更是通過扮演文中的母親和“我”,以對話的形式來還原母親和“我”相處的場景,使得在場的學生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通過聯(lián)想,學生不僅可以對這段描寫中的情感感同身受,還可以豐富想象力,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四、巧用比較,細嚼慢品
一位德國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所有的思維和理解都是以比較為基石的,借助比較可以認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北容^是散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語言品析方法。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散文時,要巧用比較,讓學生鑒別出作者語言運用的巧妙之處。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在對語言進行比較、推敲、揣摩和歸納的過程中形成的。那么,如何來進行比較呢?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原文中的語句進行刪減、替換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新句子,讓學生將其與文中的原句相互比較,進而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正確、仔細的比較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語言的特點,還可以使他們尋找出語言中存在的規(guī)律,進而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中寫道:“她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在教學中,筆者讓學生把句子里的“一會兒”去掉,改成“她高興地坐下,站起……”然后問學生:“這樣修改可以嗎?”學生將改后的句子與原來的句子相互比較后,搖了搖頭。筆者讓他們說說為什么,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去掉‘一會兒感覺沒有那么生動,而且‘一會兒可以很好地將在‘我同意看花后母親的欣喜和手足無措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表達出母親希望‘我能盡快走出陰霾,它可以使整個句子所表達的意義更加扣人心弦,可以使讀者深深地體味到母親的堅強和無私?!甭犕赀@位學生的理解后,其他學生受到了啟發(fā),更加積極地進行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極了。采用比較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揣摩、推斷作者的寫作意圖,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讓學生積累閱讀經(jīng)驗,提升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語言品讀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只有采取正確、合理的教學策略,才能引導學生反復咀嚼、揣摩和推敲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品味這些描寫所蘊含的深層意思,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
[? 參? ? 考? ? 文? ? 獻? ]
[1]? 郭光蘭,朱敏濤.一字未宜忽 語語悟其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語言品味策略初探[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32):37-38.
[2]? 蔡紅.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方式的思考[J].語文教學之友,2015(12):40.
[3]? 梁青.語文味教學法在散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2015(35):59-64.
(責任編輯? ?農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