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敏
【摘要】 目的 分析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混合痔的效果及其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6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30例。A組患者采取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 B組患者采取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術后直腸肛門測壓指標、生活質(zhì)量(QOL)評分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結果 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分別為(11.28±1.37)min、(5.29±1.26)d、(7.87±1.46)d, 均明顯短于A組的(24.36±1.31)min、(11.16±1.54)d、(17.36±1.29)d, 術中出血量(5.66±1.13)ml明顯少于A組的(12.38±2.36)ml,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明顯低于A組的3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542, P=0.0048<0.05)。兩組患者術后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術后QOL評分(88.66±4.87)分明顯高于A組的(68.98±5.30)分, VAS評分(1.32±0.20)分明顯低于A組的(4.04±0.22)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9759、50.1076, P=0.0000、0.0000<0.05)。結論 采用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效果顯著, 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縮短治療時間, 建議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混合痔;微創(chuàng)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1.030
混合痔是一種發(fā)生在肛門齒狀線上下的痔瘡, 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肛門部腫物、便血、脫垂、瘙癢等, 具有很高的發(fā)病率, 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目前, 對于該病的治療多以手術為主, 但是手術方式不同, 取得的臨床效果自然也不同。因此, 作者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組后實施不同的手術方式治療, 現(xiàn)將具體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混合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30例。A組患者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齡最小23歲, 最大65歲, 平均年齡(42.26±8.37)歲;病程最短2年, 最長20年, 平均病程(6.72±4.46)年。B組患者中, 男13例, 女17例;年齡最小22歲, 最大66歲, 平均年齡(42.62±8.23)歲;病程最短2年, 最長19年, 平均病程(6.87±4.17)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做常規(guī)準備, 術后臥床6 h, 當日控制大便, 之后食用半流質(zhì)食物, 給予潤腸通便藥, 術后2 d正常飲食。給予肛門換藥, 并采用抗生素藥物持續(xù)治療4 d。
1. 2. 1 A組 患者采取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待患者麻醉后, 擴肛并插入肛門鏡, 使痔上黏膜位于窗口內(nèi), 在齒狀線上方3 cm處, 對黏膜下層進行分段荷包縫合, 將吻合器頭端放置于荷包縫合上方, 將荷包縫合打結、收緊, 并持線牽引, 旋松吻合器尾翼, 完成切除, 保持密閉20 s, 將吻合器取出, 對殘角包扎處理, 退出肛門鏡, 放置引流管, 對傷口加壓包扎, 術后正?;謴汀?/p>
1. 2. 2 B組 患者采取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待患者麻醉后, 擴肛插入肛門鏡, 并定點進行縫扎, 固定擴肛器, 使痔上黏膜組織位于開環(huán)式窗口內(nèi), 在齒狀線上方3 cm處采取雙荷包法縫合, 將吻合器頭端放置雙荷包中間, 并做標紅處理, 將荷包縫合打結、收緊, 從吻合口側孔引出縫合線并持線牽引, 再順時針旋轉吻合器, 將標紅處切除, 持密閉吻合30 s, 觀察活動性出血, 退出肛門鏡, 放置引流管, 對傷口加壓包扎, 術后正?;謴?。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主要包括肛門疼痛、肛門出血、肛門水腫、尿潴留。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直腸肛門測壓指標, 包括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④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以QOL評分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越好。⑤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評分標準參照VAS評分, 總分10分, 0分為無痛, 10分為極度疼痛且難以忍受, 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A組, 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A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患者發(fā)生肛門疼痛3例、肛門出血3例、肛門水腫2例、尿潴留3例,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6.67%;B組患者發(fā)生尿潴留1例、肛門水腫1例,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67%。B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9542, P=0.0048<0.05)。
2. 3 兩組患者術后直腸肛門測壓指標比較 A組患者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分別為(54.36±2.39)mm Hg(1 mm Hg=0.133 kPa)、(3.04±0.26)cm、(155.37±8.96)mm Hg、(5.76±1.39)mm Hg;B組患者上述指標分別為(53.36±2.74)mm Hg、(2.83±0.72)cm、(154.83±9.15)mm Hg、(5.34±1.55)mm Hg。兩組患者的術后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5064、1.5026、0.2310、1.1049, P=0.1374、0.1384、0.8182、0.2738>0.05)。
2. 4 兩組患者術后QOL、VAS評分比較 B組患者術后QOL評分(88.66±4.87)分明顯高于A組的(68.98±5.30)分, VAS評分(1.32±0.20)分明顯低于A組的(4.04±0.22)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9759、50.1076, P=0.0000、0.0000<0.05)。
3 討論
混合痔是一種常見的肛腸外科疾病,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 發(fā)病率逐年上升[2]。其誘發(fā)原因與患者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著一定的相關性, 如患者因腹內(nèi)腫瘤、前列腺肥大、妊娠、肝充血、飲食過飽、蹲廁過久、飲食不節(jié)、受到局部刺激等, 導致腹部內(nèi)壓增大, 痔靜脈叢充血, 從而影響靜脈血液回流, 靜脈曲張加重, 生成痔塊, 進而形成混合痔[3]。患者發(fā)生混合痔后需要及時接受治療, 否則不僅危及身體健康, 還會對其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4]。目前, 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方法, 但術式較多, 具體選擇何種術式還需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本次研究中, 作者對收治的30例混合痔患者實施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 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 B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A組, 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A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肛管靜息壓、肛管高壓帶長度、肛管最大收縮壓、直腸靜息壓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明顯低于A組的36.67%,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術后QOL評分(88.66±4.87)分明顯高于A組的(68.98±5.30)分, VAS評分(1.32±0.20)分明顯低于A組的(4.04±0.22)分,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表明,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對患者肛的損傷更小, 疼痛更輕, 術后生理功能恢復更快。究其原因在于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是將患者脫垂組織黏膜切除, 以達到治療的效果, 但是這種治療會將部分正常黏膜同時切掉, 對患者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害[5]。而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是醫(yī)療技術在微創(chuàng)治療方面的結合, 它能夠有效切除痔核直腸黏膜, 達到斷流、懸吊的作用, 進而保留正常的黏膜橋, 使患者獲得一個生理功能較良好的肛管[6]。
綜上所述, 采用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治療混合痔的效果優(yōu)于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 不僅能夠發(fā)揮微創(chuàng)治療的優(yōu)點, 還有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 臨床價值更高, 建議臨床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孔慶晨. 評價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TST)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69):8-9.
[2] 熊輝武.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釘合術治療內(nèi)痔的臨床療效觀察. 當代醫(yī)學, 2018, 24(18):17-19.
[3] 葉鵬飛, 劉佃溫.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與吻合器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混合痔臨床對比研究. 醫(yī)藥論壇雜志, 2018, 39(6):91-92.
[4] 程志強. 選擇性痔上黏膜吻合術治療Ⅲ-Ⅳ度治合痔臨床研究. 成都醫(yī)學院, 2018.
[5] 厲榮平, 胡金武, 王偉劍.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治療混合痔的療效及并發(fā)癥分析. 當代醫(yī)學, 2018, 24(4):123-124.
[6] 馬銘, 高振春. 選擇性痔上黏膜切除術與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療效.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 2017, 36(5):13-14.
[收稿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