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
[摘要]近些年,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主要方向,公共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和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應當受到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我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為進一步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強化公共英語教學效果,高職院校需要基于工學結合模式,對現有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工學結合模式理念,提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建議,希望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工學結合模式;高職公共英語;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8-018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8.08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我國教育部門于2010年制定并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綱要中規(guī)定高職院校必須將服務和就業(yè)作為宗旨導向,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同時加強與社會企業(yè)的合作與聯系,最終建立工學集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公共英語就是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克服諸多不利因素,確保教育改革的質量,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一)教學對象英語基礎存在差異。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對象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通過高考錄取的普高畢業(yè)生,這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進行了系統性的英語學習,具備一定程度上的英語基礎,但整體英語水平卻較為低下。還有部分學生是通過單招方式進入高職院校的,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其英語基礎非常差,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十分缺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效果。
(二)學生學習情況不容樂觀。被動學習是大部分高職學生的主要學習習慣,由于缺少高考的壓力,他們對于學習的重視程度相對偏低。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學習目標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致使其無法對學習英語提起興趣。據相關資料證實,我國有60%以上的高職學生英語基礎不扎實,剩余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基礎,但卻缺少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對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教學目標會關系到教學方法的選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存在較大的差異,其目標也有所不同。教育部門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高職院校應該遵循實用為主的教學原則,結合公共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部分高職英語教師對于《要求》的理解存在偏頗,并很難把握尺度,致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定位較為混淆,無法對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四)高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較為落后。高職院?,F有英語教師出身大部分是英語專業(yè),實踐經驗較少,他們對于工學結合模式的了解程度偏低,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教學需要。隨著高職院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出現了斷層致使教學任務很難全面落實。并且,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較為傳統和落后,對高職英語教學特殊性的理解十分片面。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
(一)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定位。培養(yǎng)實踐應用型、技術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培養(yǎng)人才的方向,同時也是其主要教學目標。在高職英語教學中以實用為主的教學原則,就是對教學目標的最好體現。為此,高職院校需要將基于以實用為主,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英語實踐運用能力,最終實現工學結合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其次,高職院校在進行課程定位時,應該將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作為重心,著重培養(yǎng)學生在工作環(huán)境下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此外,在教學內容上,需要將與工作和職業(yè)有關的英語詞匯作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broker:經紀人、accountant:會計、buyer:采購員等?;诖耍呗毿枰獙⒂⒄Z教學劃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通用英語教學;二是職業(yè)英語教學。第一種教學強調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而第二種教學則強調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平衡。
高職院校還要將工學結合模式作為基準點,通過調研和方式對教學改革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教學改革經驗和改革思路,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明確教學目標和方向,并遵循教學改革原則,強調專業(yè)英語和實用英語的培養(yǎng),突出自身的教學特點和優(yōu)勢。
(二)改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和考核手段
1.課程內容改革。高職院校應該將課程內容改革提升日程,合理對英語教學階段進行劃分,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二是專業(yè)英語教學段。其中基礎階段是公共英語的重要內容,屬于通用英語的范疇。而專業(yè)英語則重視實際工作需要和職業(yè)發(fā)展需要,通過英語課程模塊的劃分,并整合公共英語課程內容,增強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內容的有序性和連貫性。此外,高職院校還應加大實踐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所占的比重,重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從而推動學生英語實踐運動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為熱愛英語的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創(chuàng)新公共英語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教學資源。傳統教學方式較為僵化和死板,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作用過大,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無法得到體現。為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傳統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通過閱讀現代教學理念或借鑒國內外英語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嘗試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英語課程配置角度來看,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都積極響應了教育部門的號召,采用了現代教學資源,教師應充分借助現代教學資源的力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一舉扭轉傳統教學方式單一的不利局面。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采用微課教學,打破時間和空間對英語教學的限制,讓學生利用零散時間學習英語,以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口語應用情景,通過模擬工作環(huán)境,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實現教、學、練的有機結合。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深入挖掘工學結合模式的潛能。例如:教師首先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為學生設立項目目標,然后采用情景教學法模擬工作情景,最后讓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景下,加強對所學英語知識的記憶。
3.創(chuàng)新英語課程考核方式,強調考核過程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成績考核由以下兩部分組成,一是過程性成績考核;二是結果性成績考核。其中過程性成績考核主要考核的內容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例如:語言技能、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只有在過程考核的基礎上,再進行結果考核,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此,高職應該將過程性考核作為重點考核內容,一般情況下將過程考核比重設置為65%左右較為合理,從而在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克服傳統考核手段的諸多弊端。
(三)重視高職英語教師的發(fā)展。高職院校應正確認識教師能力對公共英語教學效果的影響,高職院校應結合教師隊伍實際情況,開展培訓活動,重點培訓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教育水平。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教學改革經驗,探索教學改革路徑,在工學結合模式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設計英語課程內容。各級高職院校還要結合教師自身發(fā)展需要,幫助教師設計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教師提供穩(wěn)定的發(fā)展平臺。同時,高職院校還要拓寬教師的來源渠道,嘗試從企業(yè)或外界引進具有較強英語運用能力的人才,建立滿足工學結合模式的英語教學人才,以強化高職公共英語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應用效果。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師資隊伍有利于保證教學改革的質量。雙師隊伍作為工學結合模式下衍生的產物,對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其意義十分重大。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高職院校應不斷在外界引進高素質的人才,為師資隊伍建設注入新鮮的血液,繼而實現對師資結構的合理優(yōu)化;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需要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例如:高職院??梢栽O立培訓獎金,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培訓活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對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對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師應要求其參加培訓,以適應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
(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想要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依托于現代網絡資源,整合網絡中海量的教學資源,利用信息手段,實現信息化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校可以構建網絡教學系統,并在教學系統中添加英語新聞、英語學習和英語競賽的版塊,將網絡教學系統建設成為第二個英語課堂,促使其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紐帶。學校還可以利用現有的廣播系統,定時播放國內外優(yōu)秀的英語文章和歌曲,為學生學習英語構建有利的環(huán)境。通過這些手段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論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人才時,必須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公共英語作為高職院校的基礎性學科之一,是高職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工學結合模式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學改革的質量,減少其他因素對改革的干擾。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將實用和就業(yè)作為英語改革的目的和導向,強調英語在高職教學中的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英語運用能力,從而讓學生在畢業(yè)后可以快速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劉清.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117-118.
[2]劉葉.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模式下公共英語教學初探[J].才智,2015(32):87.
[3]董少華.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探討[J].海外英語,2015(20):118-119.囚趙亞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