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迪 王莉婭
【摘要】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其在人文性方面的重要意義遠遠大于它的工具性。大學英語教學的著眼點應該遠超對于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掌握,而應該使大學生通過對大學英語的學習,可以掌握一種語言符號系統(tǒng),能利用語言作為以后工作和生活的交際工具,實現(xiàn)智力發(fā)展目標;批判性思維對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現(xiàn)實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突出了計算機網絡在外語課程中的“支撐”地位,現(xiàn)代信息技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不可或缺的部分。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是高校工作者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信息技術 大學英語教學 思維訓練
【基金項目】此論文為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8HL0035A。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130-01
一、新“國標”背景下的英語教學
2018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簡稱“新國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fā)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國家標準(吳巖,2018)。此次發(fā)布的“新國標”的第一大基本原則就是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創(chuàng)新方法,改革教法,強化實踐,推動本科教學從“教的好”向“學得好”轉變。研究顯示,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能夠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能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增加有限時間內的授課量,提高教學效率。“隨行課堂”正是一款突出互動式自主學習的軟件,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外語學習的融合。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關鍵又在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網絡化使教學可以超越時空限制,實現(xiàn)資源共享和自主學習。
二、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原蘇聯(lián)外語教學心理學家別利耶夫也明確指出:“在語言學習中,我們必須迫使學生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思維?!憋@然,英語學習的關鍵問題是思維訓練問題。此次“新國標”在英語類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中也提到“大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顯然,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大學英語教學應致力于培養(yǎng)可以將大學英語中學習到的知識技能直接運用到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技能型人才,從而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更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和教育性。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仍然普遍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一言堂”教學模式,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也不利于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作為一門技能性學科,因為存在聽、說技能的學習問題,大學英語教學的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由于師資等一系列問題,目前的大學英語一般采取大班授課,幾十人同時上課,這樣的大班只能使用統(tǒng)一教材,教師運用傳統(tǒng)的講語法、講翻譯、講課文和筆頭練習的教學方式;而有限的教學時間使得聽力和口語練習無法落實到每個學生英語學習中,導致部分大學生的英語被稱為“聾啞英語”,為學生日后的就業(yè)及發(fā)展埋下隱患,使得大學英語教育無法應對日益激烈的就業(yè)競爭趨勢。
三、信息技術對教學中思維訓練的積極作用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作用,不應該僅僅是教學的簡單輔助,而應成為教師優(yōu)化教學方式,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媒介。這一媒介作用的大小,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在精心做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恰當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而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從單模態(tài)的被動學習、單向灌輸狀態(tài)轉向圖文、聲像的多模態(tài)交互式學習。教師要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主動學習,善于思索的習慣,從要我學的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槲乙獙W的主動式學習。
(3)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把“隨行課堂”的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英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結構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利用“隨行課堂”進行人與機、生與生、師與生等方式的交互,訓練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實現(xiàn)陳寶生部長所提倡的“課堂革命”,借力“隨行課堂”,研究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努力實現(xiàn)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采用“隨行課堂”輔助教學,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新知識,學生課后通過大量練習題鞏固復習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由單詞,語篇分析轉到思維訓練中來,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Z].2017
[2]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Z].2018
[3]黃源深.英語專業(yè)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4]蔣洪新.關于《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訂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3):456-462.
[5]蔡基剛.關于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與教學目標——兼考香港高校大學英語課程設置[J].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4):60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