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革新了語文教與學的方式,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因此,信息技術已成為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對此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信息技術;閱讀教學
一、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1.語文閱讀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原則
(1)突出閱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多重的對話關系。所以,閱讀應該強調獨立性和自主性。文本的意義在于在閱讀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自我建構,能夠讓學生學會閱讀并自己閱讀。所以,語文課本的教學,不是先教本,而是先教讀本。
(2)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氣質與生活經驗都是不同的,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做出積極的反應。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不能過于看重標準答案??梢哉f,閱讀本身也是一個被引導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沒有任何標準答案的。在閱讀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夠一味消極地接受或者是索取,應該主動地去建構,甚至是創(chuàng)造。
(3)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作為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中介,教師自身的人生經驗、文化水準以及思想深度都是遠遠高于學生的,教師主要起引導的作用,但是卻不能夠取代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的閱讀教學與個人的閱讀是完全不同的,還包含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對話。所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是非常關鍵的。
2.語文閱讀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式
(1)拓展閱讀內容,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道:閱讀就是一個對信息的搜集處理、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的一個過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滿足信息時代對閱讀提出的要求。網絡的信息量大、傳輸速度較快、知識視野開闊,具備極大的優(yōu)勢。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適當?shù)匮a充閱讀內容。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涉及相應的自主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另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閱讀與思考的對象就不再只是文本語言,同時也包含了大量的圖像、圖片和本文之外的語言等。網絡為學生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可以指導學生對網絡信息進行快速閱讀,不僅可以節(jié)約時間,同時也具備信息的敏感性。
(2)打破語文學習的時空限制。在信息化時代,學生還應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積累語文素材,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微課除了是一種教學手段,對輔助學生語文學習也有重要作用。微課能夠打破學習時空的限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表現(xiàn)語文中的美
1.利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南國風光美,三亞落日美,作者的文字更美。此時,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入情入境,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由境生情。帶上動作,帶上表情,帶上豐富的想象力,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描畫心中的美景
在教《九寨溝》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生面前描繪一幅等待增添畫面的半完成畫卷。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通過圖畫描繪出來。因為學生的視角不同、感受不同,所以學生眼里的九寨溝自然五花八門。我班的學生構成的多姿多彩、意境宜人的美好圖畫就能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3.利用信息技術,鼓勵學生寫廣告詞
教師可以讓學生假想自己是煙臺的孩子,寫出獨具匠心又富有詩情畫意的廣告詞。通過信息技術把學生獨創(chuàng)的廣告詞制成廣告牌,一張張富有個性的廣告牌彰顯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興趣盎然,熱情高漲。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中的語文訓練,而信息技術為學生多聽、多讀、多寫、多練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和習慣,對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J].科技展望,2017(19).
[2]王靚.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作者簡介:李玉霞(1975—),女,甘肅定西人,一級教師,本科,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大城小學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