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響
河南省開封市中醫(yī)院耳鼻喉科 475001
突發(fā)性耳聾(SHL)是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病癥,此病癥出現會導致患者單側或者是雙側感音神經性聽力出現嚴重下降(一般在30dB以上),部分患者還會伴有耳鳴、眩暈等癥狀,也存在個別患者在發(fā)病后2周之內出現聽力恢復或部分恢復的現象[1]。該病的發(fā)病率正在不斷提升,在發(fā)病年齡方面向年輕化方向發(fā)展,聽力的下降以及伴有眾多并發(fā)癥的出現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治療藥物的選擇非常關鍵。本院特制的耳聰丸對此病的治療效果較好,現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0例氣滯血瘀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作為觀察對象,詳細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0例氣滯血瘀型突發(fā)性耳聾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以隨機的方式將入選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00例。觀察組:男176例,女124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38.67±2.79)歲。對照組:男180例,女120例;年齡22~67歲,平均年齡(38.72±2.83)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診斷標準》,并確診為氣滯血瘀型突發(fā)性耳聾;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耳鳴、眩暈、嘔吐、惡心病癥。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腎、肝、心臟器質原發(fā)性疾?。换加芯耦惣膊?;妊娠期或是哺乳期患者;有研究藥物過敏史患者。此研究已告知所有患者,并且所有患者均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可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全部實施基礎治療:給予患者靜脈滴注地塞米松、輔酶A、低分子右旋糖酐、維生素C、ATP;同時給予患者肌肉注射維生素B12、維生素B1。對照組患者給予復方丹參片(國藥準字Z44023372,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生產,規(guī)格:60片/瓶)進行口服治療,3片/次,3次/d,7d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觀察組患者給予本院研制的耳聰丸進行治療。耳聰丸組方:煅磁石20g、熟地黃15g、制山茱萸15g、牡丹皮12g、茯神10g、澤蘭10g、柴胡10g、紅花6g、銀杏葉10g、香附10g。打粉制水丸。3g/次,2次/d。7瓶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1~2個療程,并對患者追蹤隨訪2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漿黏度及全血黏度(低切)。通過對血流動力學進行測定得出指標結果。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1.4 療效評判標準 臨床療效根據《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三級。顯效:患者通過治療之后,其臨床癥狀均已消失,且受損聽閾完全恢復,聽力恢復正常;有效:患者通過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受損頻率聽力得到有效提高(>30dB);無效:患者在治療前后其臨床癥狀未出現變化,受損頻率聽力改善在15dB以下,或者是出現加重??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792,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2.2 血流動力學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全血黏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血漿黏度方面,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氣滯血瘀型突發(fā)性耳聾屬于突發(fā)性耳聾的一種疾病類型,顯而易見,此病是由于氣滯血瘀造成的,這種疾病具有病程短、發(fā)病急的特點,中醫(yī)學認為,突發(fā)性耳聾屬于“暴聾”范疇[2],而血瘀是引發(fā)此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此病的治療應該以活血通絡,清竅閉塞為主。此病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3],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臨床通過中醫(yī)學治療的方法有很多,如針灸、湯劑、中成藥等治療方法,雖然治療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活血化瘀、清竅閉塞[4]。我院為治療此病,特研制了一種耳聰丸,其主要是由煅磁石、熟地黃、制山茱萸、牡丹皮、茯神、澤蘭、柴胡、紅花、銀杏葉、香附十味中藥研制而成。組方中銀杏葉具有活血通竅的功效,并能夠使血管平滑肌出現的痙攣得以解除,還能夠使全血黏度降低,使血流動力學得以改善[5];紅花具有通絡祛瘀、破血散結的功效;煅磁石能夠補腎聰耳;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6];制山茱萸具有調氣補血的功效。諸藥合劑能夠有效治療患者出現的氣滯血瘀,使耳部微循環(huán)得以改善[7],從而達到活血通絡,清竅閉塞的治療效果。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對比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通過使用耳聰丸進行治療之后,其總有效率、全血黏度均比對照組更占優(yōu)勢(P<0.05)。魏妍慧等[8]研究人員也曾對這一病癥的中醫(yī)療法進行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通過通竅活血湯結合針灸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2%,對照組通過丹參注射液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34%,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更高于對照組,這與本文結果相一致,可見,以通竅活血為出發(fā)點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療效明顯,尤其是本院研制的耳聰丸已通過2年的隨訪證實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氣滯血瘀型突發(fā)性耳聾通過耳聰丸進行治療,其效果較為顯著,并且能夠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