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
摘要:一般情況下,運用插畫或者圖片等形式來表達一個故事或者某段故事情節(jié)的描述方式,我們稱之為圖畫繪本。這種教學方式一般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繪本教學,那么在課堂上就能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節(jié)課的學習效率。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小學語文閱讀的知識與技巧,對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語文或者其他學科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必須要讓小學生在閱讀方面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繪本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4-0028-02
小學生因為年齡普遍偏小,自我意識不健全,普遍的都比較貪玩。因此,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容易被周邊的事物所吸引,從而分散學習的注意力,這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日常講課的過程中,應該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展開日常的教學。而繪本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因而,我們要善于運用繪本教學,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我將結(jié)合自己日常的教學經(jīng)驗,跟大家分享一下繪本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的重要性及運用策略。
1.小學語文教學中繪本教學的重要性
不同階段的學生都有不同的行為特點。而小學生的行為特點就是注意力很難集中,上課很容易開小差。因此,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在講課的過程中,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閱讀課這種在小學生看來比較枯燥的課程。而繪本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繪本教學,主要是以圖為主,圖片往往能夠更生動形象、更直觀地表達出故事情節(jié)等內(nèi)容,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通過繪本教學,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圖片中的內(nèi)容展開想象,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想象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去閱讀,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地認真。再者,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圖片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出所表達的內(nèi)容,之后再進行閱讀。學生就會將文章中描述的方式與自己表達的進行對比,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老漢字的魅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
總之,繪本教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好的輔助工具。它能夠幫助我們語文教師更好地開展小學生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2.繪本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的運用
2.1利用語言、動作展示繪本教學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研究發(fā)現(xiàn),最容易能夠引起共鳴的就是通過語言的交流。因此,圖片中的內(nèi)容雖然能夠更直觀地為學生留下印象,但是卻不能夠更直觀地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如果想最大價值地發(fā)揮圖片的作用,就應該將圖片中展示的內(nèi)容用語言的形式描述出來。比如我們在學習《海上日出》一文時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圖片,之后讓學生對圖片的內(nèi)容進行描述。然后我們可以對學生描述的畫面進行一些提問,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再帶著這種好奇的猜想,閱讀全文。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帶著好奇心進行學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在今后自己閱讀的時候,也能夠?qū)W會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
2.2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對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被扼殺,也就形成我們成年人的定式思維。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教師應該學會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他們的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這就需要借助繪本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飛向月球》這一課程時,我們就可以先通過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或者是提前準備好的關(guān)于月球的圖片,讓學生們展開想象:“月球上有什么呢”“有沒有嫦娥玉兔呢”“有沒有外星人居住”等等問題。學生們肯定會被這些問題所吸引,不斷地展開想象。之后,我們可以告訴學生現(xiàn)在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還需要他們好好學習去解開這些未解之謎。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科學探索充滿興趣,從而激勵他們更加認真地學習,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2.3聯(lián)系實際生活,感悟繪本教學內(nèi)容。
小學生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抽象能力比較差,因此我們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為了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還需要結(jié)合實際生活。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有所用。為了將實際生活與教材上的知識相結(jié)合,我們就可以采用繪本教學的方法。比如我們在學習《落花生》一文的時候,就可以先問問學生們有沒有吃過花生。學生們肯定會回答吃過。我們就可以繼續(xù)問,那有誰知道花生是如何生長的呢?有誰收過花生?之后可以讓知道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描述。也可以讓同學們根據(jù)相應的圖片進行描述。在這一過程中,就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后,再讓學生們閱讀文章中描述這一過程的段落,讓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一下收花生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并且還可以提醒同學們一些動詞的運用,讓學生體會這些動詞能不能很好地表達出現(xiàn)實生活中收花生的過程。還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一下,有哪些詞可以代替這些詞。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等學生養(yǎng)成習慣后,就能夠喜歡上閱讀,能夠在閱讀的同時感受到中國漢字的精髓,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2.4教師不斷學習,課前精心準備。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也是一樣的。要想完成一節(jié)高效的閱讀課堂,就需要我們精心的備課。將課程中可能用到的圖片或者視頻提前準備好,這些圖片或者視頻要能夠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把握好一節(jié)課中時間的分配利用。學生表述的時間,閱讀的時間,教師講解的時間都要分配好,防止某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過長或過短,從而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小學生經(jīng)常會提出天馬行空的問題,尤其在使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圖片中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各種想象力。當學生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夠因為自己不懂就直接否定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各種不明白的問題,即便是自己不懂的,課后也要爭取弄明白,再講解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小學生代表著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學生閱讀能力強了,才能夠更好地進行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才能夠更好地為祖國的發(fā)展作貢獻。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究,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運用繪本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有學之才。
參考文獻:
[1]張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興趣的方法[J].學周刊,2018(31).
[2]王莉.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課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設(shè)計與應用問題[J].戲劇之家.
[3]楊昱婷.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J].學周刊,2019(07).
[4]李鑫.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上),2018年12期.
[5]何秀麗.以生為本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童話閱讀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