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雅
(常州市湖塘橋實驗小學,江蘇 常州 213100)
“遷移”這個詞起初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含義是舊知識對新知識影響的過程,借助已經掌握的來達到習得新知識的一個過程?!罢w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促進新技能的習得,“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阻礙新內容的習得。
在英語學習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寫是非常重要一項的技能,不僅可以體現學生的語言水平,同時還可以體現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是檢驗英語教學成果的標準之一。由于中國的傳統教育影響深遠,在實際的英語寫作過程中,即便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依然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出現許多中式翻譯(Chinglish)。
目前高等教育中對母語負遷移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有相對完善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負遷移現象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小學的英語學習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有其自身的特點,研究母語負遷移對小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有必要的。
A市B小學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三年級要求學生有單詞的概念;四年級形成句子的概念,四年級下學期開始接觸英語小短文;踏入五年級即要有語篇的定義,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部分學生可能會難以進入狀態(tài),導致五六年級的作文中存在用詞錯誤、語法錯誤、漢語式表達等問題。和中學生相比,小學生更容易受漢語言文化和漢語特點的影響,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負遷移對于英語寫作的影響研究是很必要的。筆者近幾年在學校也做了持續(xù)的調查,如圖1:
部分小學生因為受漢語思維方式的影響,在英語寫作時,會寫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具有漢語特征的句子。有時候,這也無可厚非,是因為小學生詞匯量匱乏,在寫作過程中,首先會在大腦中用母語構建一些詞塊,而后再尋找和母語直接對應的英語單詞。常見的錯誤類型有:用詞僵化,中心詞與修飾語位置錯誤,指代不清,詞性錯誤。
以近兩年我所教班級為例,“看書read books”,小學生就會從字面上直接翻譯“l(fā)ook/see books”?!拔夷茉诤永镉斡?。I can swim in the river.”小學生就只會根據中文一個一個單詞或詞組翻譯,最后出來的句子是“I can in the river swim.” “What a lovely dog ! I like them.”按照模塊四上學期所學的知識,like后面應加復數或是不可數名詞,那么I like them是對的,關鍵是前面有a lovely dog.如果學生在思考時思維更縝密,可以聯系上下文,這類錯誤完全可以避免。
中文的動詞分類遠遠沒有像英語中那么細化,所以學生往往按照母語思維,分辨不清不及物、及物動詞的區(qū)別及具體用法。冠詞不能單獨使用,但可和名詞連在一起,方有意義。學生受到母語影響,常會在句中不使用任何冠詞,造成句義表述不清。小學生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是英語中有不發(fā)音的字母。此外,一個字母發(fā)音有多種,無形中又加大了拼寫難度。
典型案例有:
1.I have a look girls around me.Nancy is not here.
2.This is cute panda.We all like it.
3.I like swiming.
例1學生是沒有分清have a look = look,后不能直接加名詞,而look at和have a look at就可以。例2是強調一只熊貓,用a cute panda。學生習慣了用單詞直接翻譯,從而遺漏了冠詞。例3元音i加輔音w結尾,要雙寫輔音w,swimming。
小學英語寫作中最典型的錯誤是流水句。英語流水句問題看起來是標點錯誤,實則是缺乏句子間的正確銜接。如:I do my homework,my parents watch TV on Saturday evening.該句由兩個分句組成,很明顯缺少連詞 and。小學階段對于句子成分不是很了解,主謂不一致現象由此產生?!癕y brother have a basketball match.”my brother為單數名詞,謂語只能用has。小學生對于句子結構本來就是一知半解,那么平行句就更難理解?!癕y mother is beautiful and has short hair.”and連接兩個非并列結構,改成“My mother is beautiful and cool.”或“My mother has good looks and short hair.”更好。
語境是導致語言負遷移的最主要的因素。其實外語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因為語言的習得,不僅是語法規(guī)則的習得,更多的是了解當地文化。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歷史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英語和漢語在字詞句方面的涵義大不相同。這也間接影響了小學生的寫作。
比如中國人說話比較含蓄,喜歡先講明事情的緣由,然后再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示尊重和謙遜。外國人接受的教育比較直接,習慣先講事情,然后再說原因,直截了當。例如,“聽說你得了一等獎,我很開心。”I’m so happy to hear you get the first prize.再比如,“我和我的妻子對昨天的晚飯很滿意,在此表示感謝?!盩hank you for the dinner yesterday,which makes me and my wife pleased.
英語和漢語作為兩種語言,差異很多,如果不能精準把握這兩種語言的特點,極有可能導致母語負遷移。
漢語一個句子可以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意義相通,可以不用關聯詞。而英語必須要用關聯詞將其串聯起來。所以英譯漢時可省略連詞,但漢譯英時最好將其補全。小學生寫作時會將連詞遺忘,比如“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way.這句中文中沒有出現“哪里”這個詞,學生很容易遺漏。
雖然母語負遷移已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但并沒有引起老師的足夠重視,到學生層面甚至不知道這個詞。與此同時,部分老師也忽視了母語負遷移。在寫作教學中,幾乎沒有老師會對母語負遷移產生的錯誤具體講解,據調查,百分之六十的老師只會把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誤劃出,通過詞匯搭配、語法句法分析,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并訂正。經驗較豐富的老師會將類似的錯誤再延伸,達到掌握的目的。根本不會提及該知識漏洞與母語的聯系。學生不了解這個概念,甚至不清楚寫作中會碰到哪些困難,所以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在所難免。比如“我非常喜歡漢堡?!贝蟛糠炙哪昙壍膶W生會根據漢語思維“I very like hamburgers.”如果老師只是純粹告訴孩子答案,那下次肯定還會犯類似的錯誤。教師必須告知學生在英文寫作中,介詞短語(in the tree,under the table…)、修飾句子的部分副詞(very much)必須置于句末,這點和中文有所不同。這樣學生才有可能觸類旁通,并且真正掌握這類詞的用法。
英語習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有所差異,因此,母語負遷移現象出現在了英語教學中。要弱化母語負遷移是小學英語寫作中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外國文化滲透,讓學生熟悉英語國家的習俗。使學生不僅習得其語言,更能掌握其文化內涵。只有這樣,學生在英語寫作時,才會更加有效地使用英語思維,減少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進而減少母語負遷移引起的寫作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