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超逸
摘 要: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能夠養(yǎng)成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度,使得小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高。在針對小學生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怎么對應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教學活動是小學階段音樂老師的重大任務。音樂課堂上,訓練聲勢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所以,通過聲勢教學這一方法進行音樂教授與訓練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教授方案。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聲勢的訓練;音樂辨識度
引言: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在小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文化課程會更加受到師生們的關注,但是隨著如今素質教育這一理念的逐漸提升和人們對于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的不斷重視以及投入注意力,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也漸漸地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性。多種不同方式的教學模式開始出現(xiàn)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上,并且都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教授成果。其中聲勢教學這一方法來源于奧爾夫教學體系[1],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聲勢訓練的方法,學生們的行動和思維得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學生會自主增強對節(jié)奏的意識,加深對音樂方面的學習和理解,以此達到充分有效的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課堂的教學氛圍及效果都能夠得到明顯提升的目的。
一、什么是聲勢
聲勢,即通過人體的不同姿勢發(fā)出聲響。在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中,人們通過廣泛地運用各種姿勢,來表達一些特定的目的與意義,或者傳達某種情緒與情感。姿勢,換言之就是一種特殊的、無聲的語言,也可以是指某一種運動的狀態(tài)。通過姿勢表現(xiàn)出的聲音就是聲勢。生活中常見的聲勢的種類如下:拍手、跺腳、拍腿、響指、搓手以及打哇哇等[2]。
聲勢即為人類表達、傳遞、交流感情的最為直接的方式之一,它源自于語言以及音樂之前,卻被人們沿用至今。聲勢同時亦是一種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通用的特殊"語言"。通過運用不同的聲勢,通常能夠將較為晦澀難懂的、復雜的音樂語言轉變?yōu)楹芎啙?、很形象并且通俗易懂的。在進行聲勢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專注于對方的動作以及所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并且能夠較為迅速的做出相應的反應。如此,對訓練學生們的應激能力、記憶能力、聽覺能力、音高和力度的辨識能力包括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都有十分積極的效果與作用。
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訓練的積極影響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課堂中引進聲勢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應該先訓練學生們對于聽覺方面的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對音樂變得更加具有敏感度。但是每個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方式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從中體驗到的感悟也不相同。學生進行聲勢訓練,可以將動作、觸覺以及聽覺結合到一起,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對各種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作品和節(jié)奏的有機結合,可以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理解并且牢記音樂的節(jié)奏。所以,聲勢訓練能夠提高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記憶,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領悟和感知[3]。
三、以學生心理特點為依據(jù)開展教學活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與心理方面的發(fā)展都有相對應的階段性以及順序性,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都會有與之相對應的發(fā)展特點,因此,音樂老師也需要以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為依據(jù)選擇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式與訓練節(jié)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大部分得學生在訓練節(jié)奏的過程中都擁有較高的學習熱情,能夠跟隨音樂老師的授課思路進行相應的訓練。但是,一段時間后,學生們的注意力開始逐漸下降,他們再無法及時跟上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此時,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們的不同行為特征,通過進行身體的律動或設置小游戲與節(jié)奏訓練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音樂教師能夠為學生們設計一些與身體律動相關的有趣的小游戲,肢體通過有節(jié)奏的動作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展現(xiàn)自我,以此來達到訓練學生們音樂節(jié)奏感的目標。
四、提高學生們對于音樂的辨識能力
針對音樂的教學包含了諸多較為專業(yè)的內(nèi)容及知識,其中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辨識度則是音樂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音樂辨識能力即為學生們時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聽出音符、音節(jié)、時值中不同的音樂要素。聲勢教學法利用模仿節(jié)奏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體驗音樂的特性,并利用不同的節(jié)奏引導學生依據(jù)辨識的結果對節(jié)奏產(chǎn)生最為基本的一些認知。例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節(jié)奏接龍的游戲,由于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特有的主旋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旋律的重要性是最為關鍵的步驟。將模仿訓練作為基礎開展節(jié)奏接龍的游戲,引導學生們?nèi)ツ7乱魳返墓?jié)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記憶能力,還能夠增強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五、重視聲勢訓練的反饋
小學音樂老師在開展聲勢訓練的教學時,要高度重視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反饋,及時的了解學生們的當前學習狀態(tài)。尤其是學生對聲勢訓練教學模式的適應程度,教師應該及時的進行總結留言。教師通過傾聽學生們的反饋,及時改進教學流程與教學方式,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地有利于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使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果不斷地向前進步。
結語:音樂教學應該融進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音樂教育在小學階段是一類十分關鍵的教育課程,它能夠長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藝術的審美以及創(chuàng)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偠灾?,音樂方面的學習應該貫穿在整個教育階段,同時音樂也會促進學生心靈的升華。聲勢訓練把音樂以及聽眾的感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身心得以協(xié)調發(fā)展,并且植入動作化的語言。
參考文獻:
[1]譚樂寧.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5):153-153.
[2]童琳.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書文摘, 2016(3).
[3]張金富.聲勢訓練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 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