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明確要求寫作文,且作文在各類考試中都占30分的比例,非常重要。小學生作文有一個通?。壕褪菬o從下手,所以普遍害怕,時間長了就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小學生要寫好作文,是有方法可循的,只有從字詞句段開始,把基本功打牢、打扎實,循序漸進的提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觀察能力;閱讀習慣;興趣愛好;寫作素材;比喻手法
小學語文課程應(yīng)考慮漢語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作文中,經(jīng)常遇到一些話題作文,如:以“快樂”為話題作文,以“我真幸?!睘轭}作文,有時需要對人物心情和自然中的太陽、月亮、聲音、風聲等進行描寫,以便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而這些事物本身比較抽象,令學生難以把握。若用文字來描繪,往往達不到那種形象意境,需要學生從多方面下功夫,才能日積月累提高寫作水平。
一、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課堂內(nèi)外,要不斷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如果我們每個人對生活“有心”,那么,每天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如果你“無心”,就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要提高學生自己的寫作水平,就要從平日的生活中積累更多的、更豐富的寫作材料。所以,每個人都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要留心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而且還要關(guān)注那些常見的平凡事物。哪怕是一個人的細微動作,無意中的表情和不顯眼的語言,都要認真的觀察記錄下來。因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文就要用到這些日常的觀察和積累。所以,要寫好一篇文章,必須要留心觀察,注意周圍的事物發(fā)展。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往往不善于觀察,有時對某個人、某件事觀察了老半天,依然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上,看不出其中的“意思”。老師要啟發(f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且進行邊觀察邊思考,多想幾個為什么。如要求學生觀察校園里那些法國梧桐樹的葉子,為何到了10月份以后,慢慢變黃,最后全部脫落,原因是秋天來了,花草樹木隨著季節(jié)的凋零而枯萎,要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重新長出新的葉子。為此可要求學生寫一篇關(guān)于《四季變化》的作文,要求學生詳細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且自己分析出原因,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會漸漸提高,對事情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會慢慢提升。
二、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里所說的“閱讀”是指課堂內(nèi)外的所有閱讀。古人曾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边@說明閱讀不僅能增加智慧,豐富詞匯、句型及表達方式,而且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內(nèi)容。所以,要注重“有心”的閱讀,自覺地把閱讀作為提高自己寫作、積累寫作水平的一種手段。
傳統(tǒng)的應(yīng)試教育觀念中,老師愛規(guī)定學生,哪些書能讀,那些書不能讀,甚至把課外書籍當作浪費時間的“閑書”,禁止閱讀,這是非常錯誤的片面觀點。小學生閱讀課外書籍,一是要選擇那些通俗易懂的;二是要選擇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書籍,這樣閱讀起來才會產(chǎn)生實質(zhì)效果,對學生詞匯積累、語感的豐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老師要結(jié)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靈活的閱讀參考書籍。盡量不占用上課時間,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加強閱讀。
三、 培養(yǎng)學生多寫多練的興趣愛好
勤寫多練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有的學生對事物精心的觀察,但沒有寫成書面語言,以至寫作時語言邏輯混亂,中心不明確,沒有目的。經(jīng)驗說明:觀察只有和練筆相結(jié)合,才是行之有效的。要求學生平時寫觀察日記,堅持課外練筆,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記下來,學生的寫作能力才會有較大的提高。
良好的寫作情感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前提。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累生活、喜歡寫作、愿意傾吐對生活的情感,應(yīng)從多角度入手,讓情感融入寫作訓練的全過程。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注重優(yōu)良作文心理的培養(yǎng),有效的實現(xiàn)以情感動力推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四、 通過課外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和日常生活實踐中獲取素材。為了豐富學生生活,我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積累作文素材的機會。尤其在課外活動要組織小朋友搞“小創(chuàng)作”“小發(fā)明”等活動,使他們增長見識,豐富想象力,然后將創(chuàng)作過程全部記錄下來,這就是一些很好的寫作材料,這樣就克服了“看著題目愁眉苦臉,伏在桌上咬筆撓頭”的狀況。
小學生天性愛玩,老師要多組織一些春游、秋游之類的課外活動,讓學生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既強身健體,又通過活動增加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和凝聚力。尤其是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豐富多樣,要求每個學生用筆記錄下來,寫出活動的具體情景,也寫出自己參加活動的內(nèi)心感受。長期堅持,寫作素材才會越積越多。
五、 訓練學生作文的寫法
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有了一定的文字表達功底,又有了表達欲望,作文就成功了一半。為了學生能成功寫好作文,教師還需要上好作文指導課,教給學生寫作方法。例如:教學寫一個場景作文時,習作前先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場景,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下來。再在課上分組交流,自評互評。接著讓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述說,讓學生口頭描寫場景。然后引導學生對內(nèi)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等進行點評,再歸納出場面描寫應(yīng)注意的幾個問題。最后讓學生習作。這樣就做到了“看”“說”“寫”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機結(jié)合,所寫的作文肯定是成功的。
六、 訓練學生運用比喻的寫法
寫作文其實就是情感的表達和宣泄,學生只有具備豐富的情感,才能在動筆時有話可說,寫出來的東西才會生動有力,不像記流水賬。而要想學生寫作文時做到信手拈來,首先就要具備字、詞、句、段等扎實的基本功,做到內(nèi)心有東西,隨時可以傾吐出來。比喻句看似簡單,把某某比作什么,其實要想做好比較難!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語文知識,運用比喻句有時會造成四不像的局面。這時就要求學生多閱讀名家作品,多去欣賞那些經(jīng)典的比喻句,學習人家如何遣詞造句,如何造出形象逼真的比喻句。老師要引導學生多練習造句,造比喻句。如用:好像、仿佛、好似等造句,每天堅持訓練,看誰造得又快又好。
作者簡介:
王成顯,貴州省六盤水市,貴州省正安縣小雅鎮(zhèn)梨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