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典古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古詩詞能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歷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將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打破古今屏障,分析詩詞精髓,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詩詞精髓;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教學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要通過古詩詞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發(fā)展成有寬厚文化基礎的人。
一、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教學模式單一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單一,學生不能理解古詩詞的意思,不能感受古詩詞的意境,死記硬背現(xiàn)象嚴重。許多教師因為怕麻煩,不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教學。傳統(tǒng)教學課堂以教師的講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以學生為中心,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效果不盡人意。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二) 不注重情感體驗
對于經典古詩的朗讀,許多教師只要求學生讀正確就可以,不注重學生情感的表達,沒有教給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不能通過誦讀古詩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口、眼、耳等多種感官并用,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通過誦讀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二、 打破古今屏障,分析詩詞精髓——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策略
(一) 巧用多媒體
教師要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教師要巧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古詩詞的教學質量。利用多媒體展示動畫,將圖片文字結合,將古詩詞轉換為畫面,打破古今屏障,感受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場景。多媒體能將視覺、聽覺有效結合,促進學生整體感知,進而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多媒體的感性刺激以及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感受、體驗古詩的內涵。比如杜甫的《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包含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需要通過多媒體展示四種顏色給學生形成視覺刺激,進而感受春天的色彩。
(二) 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極大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語言的渲染中走進古詩描繪的世界,可通過播放名人朗誦視頻激發(fā)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教師要先對古詩進行范讀,利用優(yōu)美的語音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古詩的意境,感受文字的美感,進而全面把握詩詞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蘊。
(三) 密切古詩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
打破古今屏障,就要與學生的現(xiàn)代生活相聯(lián)系,將古詩的意境與學生生活相結合。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還要密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的聯(lián)系。比如一年級上冊《古朗月行》這首古詩,在講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句時,可先問問學生把月亮看成什么,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在告訴學生作者把月亮看成白玉盤,又像是瑤臺仙境,飛在青云之上。讓學生感受自己的想象與作者兒時想象的不同,將學生帶進這首詩中,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將學生自身與古詩相聯(lián)系,能打破古今屏障,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四) 指導學生朗讀
古詩詞教學精髓在于朗讀,朗讀是古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形式要多樣,可采用范讀、開火車讀、領讀、男女生分讀等朗讀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調動學生朗讀古詩的積極性。要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哪個字讀重音,讀的時候要有停頓,要有節(jié)奏感,還要讀出一定的感情。有的教師在朗讀教學中,只要求學生讀出感情,自己卻沒有進行示范和指導。教師首先要范讀,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教師要根據(jù)這一點給學生做好示范。朗讀不是簡單的重復讀,每一次朗讀都應該獲得不同的感受。朗讀完要有點評和鼓勵,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讓學生獲得自信,能夠勇于展示自己。教師講解古詩時,要講解古詩的歷史背景,了解作者當時的生活背景。在古詩教學中,教師還要啟發(fā)學生積極地想象,想象作者當時創(chuàng)作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懷,在朗讀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
三、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打破古今屏障,分析詩詞精髓。密切古詩和生活的聯(lián)系,巧用多媒體,通過多媒體將古詩詞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詩詞,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林順達.打破古今屏障,探析詩詞精髓——小學語文高年級古詩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7(31):57-58.
[2]吳瑩.打通古今之屏障吟詠詩詞之精髓——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略談[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6):59-60.
[3]樓建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分析——以《望廬山瀑布》為例[J].考試周刊,2016(27):46.
作者簡介:
羅雪玉,湖南省常德市,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區(qū)中心小學。